文章来源:知乎 作者 @一根挂面

设计师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是做决策,决策有大有小,小到告诉前端工程师这个分割线该用多少度的灰,大到你的设计可能会让公司整个商业模型发生变化。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觉得压力很大,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我来做决定!
有的时候别人要求我雷厉风行地回答是还是不是,即使做完决定我也总想着要不要和老板聊聊,来确定我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有的时候别人让我慎重考虑,多做研究,但我几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什么才算我真正“想清楚”,“研究透”了。简而言之,这是没有设计自信(Design confidence)的表现。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商学课程,主要讲在商业领域中的Decision making strategy。很多在工作中比较迷糊的感受都得到了理论性的归纳。基于其中提到的在商业领域中的决策模型,我总结出了一些在设计领域中的思维方式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Decision making的核心

这门课程的作者Mike Figliuolo提到, 做决策的核心是降低问题的模糊性(Reduce ambiguity)。 当你觉得做出一个决定感到困难时,那一定是有很多不明确的点,例如说不明确的风险,不明确的目标。

设计决定的几种形式

Mike Figliuolo提出,决定有以下四种形式。这里放在产品设计领域语境下进行解释和说明:

  1. 专制型(Autocratic)
    这种多见于体量小,时间紧,风险低的问题。例如说,明天我们必须要上线一个只对内部开放的功能,PM说我们想在text filed 下面加一个help text 对这个功能进行简单的解释,以免用户感到迷惑。他想让我快速告诉他该怎么做。首先,这个需求只是要加一句帮助文字,我们有现有的guideline可以用,我是有足够的把握认为这个决定是合理的。再加上分析风险,这是对内部开放的功能,影响小,所以风险性小。在这种情况下,我是需要具备拍板子的能力和责任的。因为作为设计师,对于设计库的pattern,以及产品的dependencies我应该熟稔于心。我们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作出自信而独立的决定。
  2. 参与型 (Participatory)
    这种多见于体量大,风险大,我们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然后作出决定。例如,你负责了一个中等大小的feature,你设计了很多方案但是不知道挑哪个。此时你可以通过向用户,向有经验的同事寻求反馈,和PM或者加上Sales讨论方案的合理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之后,还是需要你做出最后的设计决策(make the final call)。
  3. 民主型 (Democratic)
    民主型的决定就是所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定义一个理性的做决定的方式。例如说通过投票,通过看数据,作出最终决定,并且需要设置一个期限(deadline)让这个过程更有效率。这类做决定的方式其实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流行,不要被假设和个人的意见所左右,让我们从宏观看一看数据和整体趋势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吧!
  4. 一致型 (Consensus based)
    这一类决定一定是风险和规模最大的。可能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和组织的交流沟通,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意识到这个决定,并能一同承担分险。拿我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在制作广告形式和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广告形式可能会在Yahoo 和AOL 的各种产品上显示。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guideline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身为设计师,我必须考虑到这种从属关系(dependency)和多层次的影响(multiple layers of impact) , 不能只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做出狭隘的设计决定。而我需要做的是拿着设计方案去和不同团队游说,确定对方组织的设计师,PM意识到我的设计,消除不同组织之间的模糊点和不确定性,最终作出有力的决策。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长,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棘手的问题出现,但是这是必要的过程,不然即使快速上线这个产品,如果不考虑周全,利益相关者不买账,下线关掉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另外,这个过程也是十分锻炼人的。

谁来做决定

**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做决策 - 图1

一般来说,做决策的是个人或者附带众多利益相关者,并且最好让利益相关者尽可能早期介入决策的讨论。如果不确定或者不自信相关者是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决策,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是保险且稳妥的办法。

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做决策 - 图2

在做决定之前,最好的思维步骤是挑战(challenge)让你做出决定的人,要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多问问题,并且勇敢地寻根究理。如果需求不合理,或者对方已经做好了一个不合理的决定,只是让你从设计角度签字走人,那么此时应该合理“甩锅”,及时拒绝。例如说,PM非常紧急地跑过来说,快给我在这一行加一个checkbox!像这种没有情景的要求我一般都要问清楚前因后果,并且当对方的理由足以说服我的时候我才会真正参与,然后开始设计并且作出设计决策。

在做设计决定的方法和思路

  1. 专制型
    专制型的决定需要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多问自己问题,尤其是原则性的问题。例如,你的设计是否遵循产品目标,你的决定是否符合基本的设计原则,可用性原则, 自己是否解决过类似的问题,有没有已有的例子可以用,应用的UI pattern 是否规范,UI是否遵循了一致性等等。
  2. 参与型
    参与型的决定需要设计师能够跳出自己的“圈”,做好自我迭代和依靠他人反馈的迭代。例如说,多做几款方案,多多主动的和不同的人分享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也许是PM,也许是市场,也许是工程师,他们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3. 民主型
    民主型需要从宏观规模上做数据分析和用户测试。例如说做bucket test, A/B test,通过数据帮助你做出决策。还例如分析Google analytics看各种指标,做调查问卷研究用户整体趋势,卡片分类确定确定信息架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更加科学性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设计决策。
  4. 一致型
    遇到这类决策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逼着你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限制。所以定义产品目标,和成功标准是十分重要的!而成功标准(success criteria)能够筛掉很大一部分冗余的声音,可以帮助你细化反馈,做出明智的决定。

    设计之外需要考虑的几点

    在工作中,除了以上方法,作为产品设计师我还会时时刻刻按照以下几点评估我的设计,

  5. 范围 (scope)和可拓展性(scalability)
    这个设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长期是否具有可拓展性。如果将来这个list增加到10个选项,radio button 还能不能用,如果这个list增加到1000个,是不是需要search呢。

  6. 根据受众面积分析风险
    这个是internal feature 还是 external feature,受众面积有多大。
  7. 实现的成本分析
    如果要做这个设计,我们的程序员需要花费多大精力,后期维护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如果要做这个设计,是不是整个产品的商业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做完了决定,如何说服别人

好啦,我终于有自信下定决心这么做了!那么非常重要的一步来了,我如何说服别人呢。其实这一点可以展开讲很多,简单说几点:

  1. 确定听众的期待
    比方说,你要分享你的草稿和线框图,那你就要明确告诉大家不要对视觉细节上过多关注,我们需要讨论确定的是整个流程和体验。
  2. 明白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出发点
    很多利益相关者他们并不是设计师,他们只代表他们角色的声音,明白对方的目标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组织语言和确定展示的发力点。
  3. 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方案
    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备选方案和next steps。比较糟糕的状况就是当你分享你的设计时,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的状态是,诶呀我没考虑到,诶呀我不清楚,诶呀我忘了,诶呀这样行不通,这种情景下别人怎么可能会被你说服呢。
  4. 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强调目标
    上面提到了学会运用“科学的”“高大上的”“专业的”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支持你的设计决定,那此时就要骄傲的告诉大家你的结论得出的多么的有力且让人信服,并且不要忘记回扣到所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开始彼此同意的产品目标,商业目标,设计目标等等。

以上就是我通过已有的决策模型在产品设计情景下进行的一些经验总结,其实在非产品设计领域也可以进行类比应用。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提出更多有用的方法,亦或不一样的见解。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自信,有主见,“会来事儿”且“能拍板子”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