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异常处理
Java采用的异常处理机制,是将异常处理的程序代码集中在一起, 与正常的程序代码分开,使得程序简洁、优雅,并易于维护。
java异常处理的抓抛模型
过程一:“抛”:
- Java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就会在异常代码处生成一个对应异常类的对象, 该异常对象将被提交给Java运行时系统,这个过程称为抛出 (throw)异常。一旦抛出对象以后,其后的代码就不再执行。
- 关于异常对象的产生:
①虚拟机自动生成的异常对象
② 手动的生成一个异常对象,并抛出(throw)
过程二:“抓”:
可以理解为异常的处理方式:① try-catch-finally ② throws
异常处理方式一:try-catch-finally
- 如果一个方法内抛出异常,该异常对象会被抛给调用者方法中处理。如果异常没有在调用者方法中处理,它继续被抛给这个调用方法的上层方法。这个过程将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异常被处理。 这一过程称为捕获(catch)异常。 如果一个异常回到main()方法,并且main()也不处理则程序运行终止。
- 使用说明:
try{
//可能出现异常的代码
}catch(异常类型1 变量名1){
//处理异常的方式1
}catch(异常类型2 变量名2){
//处理异常的方式2
}catch(异常类型3 变量名3){
//处理异常的方式3
}
….
finally{
//一定会执行的代码
}
- 说明:
- 使用try将可能出现异常代码包装起来,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生成一个对应异常类的对象,根据此对象的类型,去catch中进行匹配
- 一旦try中的异常对象匹配到某一个catch时,就进入catch中进行异常的处理。一旦处理完成,就跳出当前的try-catch结构(在没写finally的情况。继续执行其后的代码
- catch中的异常类型如果没子父类关系,则谁声明在上,谁声明在下无所谓。
- 如果明确知道产生的是何种异常,可以用该异常类作为catch的参数;也可以用其父类作为catch的参数。但要求子类一定声明在父类的上面。否则,报错
- 常用的异常对象处理的方式:
①getMessage() ———>获取异常信息,返回字符串
② printStackTrace(); ———->获取异常类名和异常信息,以及异常出现在程序中的位置。返回值void。
- 在try结构中声明的变量,再出了try结构以后,就不能再被调用
- try-catch-finally结构可以嵌套
- 总结:如何看待代码中的编译时异常和运行时异常?
- 体会1:使用try-catch-finally处理编译时异常,使得程序在编译时就不再报错,但是运行时仍可能报错。相当于我们使用try-catch-finally将一个编译时可能出现的异常,延迟到运行时出现。
- 体会2:开发中,对于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这些类的异常的特点是:即使没有使用try和catch捕获,Java自己也能捕获,并且编译通过 ( 但运行时会发生异常使得程序运行终止 )。 但如果抛出的异常是IOException等类型的编译时异常,则必须捕获,否则编译错误。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处理编译时异常,将异常进行捕捉,转化为运行时异常
- finally的再说明:
- finally语句和catch语句是任选的
- 不论在try代码块中是否发生了异常事件,catch语句是否执行,catch语句是否有异常,catch语句中是否有return, finally块中的语句都会被执行。
- 捕获异常的最后一步是通过finally语句为异常处理提供一个统一的出口,使得在控制流转到程序的其它部分以前,能够对程序的状态作统一的管理。
例如:像数据库连接、输入输出流、网络编程Socket等资源,JVM是不能自动的回收的,我们需要自己手动的进行资源的释放。此时的资源释放,就需要声明在finally中。
异常处理方式二:throws
- 声明抛出异常是Java中处理异常的第二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