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 Becoming
作者说,60 岁才有所顿悟: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
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哈。
他想引入的正是,现在的万物,包括秩序,都以以前数百倍的速度飞速消耗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新科技的维护量更加惊人,一个网站,或者一套软件,以惊人的引力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像游艇后的水花一样迅速消失。
老实说,这让我想起了昙花一现,但我知道,新科技算不上昙花。
这让我思考,数据本身或许携带着能量。而在数据洪流的冲击中,所有的事物就不得不花更多的能量维持自身。
借助日益增长的工具会有所帮助,但是你猜怎么着,升级了某一项工具,你就不得不升级另一个,帮助维持自身的工具不知不觉循序渐进的 “形成” 了一场新的进化。
在无休止的进化狂潮中,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学习新的科技,新的工具,然后成为更新的科技下的菜鸟。我的意见,人们已经无法掌控自己所造之物带给自己的不适,发展还在不断加速,就像斜率也在增长,又或者指数级来描述它,如果你能够理解。然而,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没有不适,世界就会停滞不前,乌托邦的世界也不会拥有机遇。
阿里 6 句中有 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 作者则提出一个观点,社会形态 - 进托邦(protobia) 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世界不同,即永远保持着变化进程的社会,而不是最终形态。
而他所说的进托邦的核心, 就是 “形成” (Becoming)。我可以认为是渐进式的变化。他的主要含义是,你会处于毫无所觉的进步状态,直到你回望过去的社会结构的时候。
举例:
1989 年, 作者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的高层参加会议,里面弥漫着对互联网轻蔑的气氛。作者提议他们购买 abc.com 域名,然而一周之后依旧是未购买状态
1991 年之前,由于建造了网络之硬核的程序员群体,这些网络管理员认为他们的工作高贵优雅而禁止互联网这个公共场所被商业化侵蚀,即在互联网上开商业公司是严格禁止的。禁止将互联网”大范围用于私有事物和个人事物。“
然而现在,互联网已经赋能给了几乎每一个人,来自所有互联网受众的能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量级。一切回到 30 年前,改变是这么的渐进,一切都在形成。但是现在互联网在如此庞大的能量促进下也不过是开端而已。如果能够穿梭到 30 年以后,你在回望现在也许会说:“你们这个时候还没有拥有真正的互联网呢。” 所有的东西依旧正在形成,依旧在渐进式的改变,每一刻开发完毕的市场对于下一秒来说都是广袤的处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