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试玩了很多款游戏

    游戏都是试玩版,或者说是测试版。这样的游戏很多税收不用上缴同时可以享受很多福利政策,当然申请下来版号也是限制之一。

    感觉最近大热的是手机独立游戏,无论什么样的游戏都期望能来到手游市场分一杯羹,当然有的赚得盆满钵满,只需要一点点的诚意,大热IP,已经验证过的大火游戏模式,简单有效的拷贝的数值系统,鼓励性的氪金行为,手游市场虽然看似竞争激烈,但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下来,喝喝汤对大部分“有志之士”还是轻轻松松的。

    一旦有一个成型的运营模式,躺着赚钱是这类别的真实写照。

    感受了下大概最近玩的游戏分两种,一种是结合创新,这种开发周期通常不长,重在美术换皮,但是内在逻辑是“参考”的已经有游戏受众的游戏。仅是如此,挑剔的玩家是嫌不够的。他们会批判这种行为(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玩家实际上是盲从,评论区的高票就是他们的风向标。
    通常这个时候,厂家或者有心思的就会做一点点创新,给照搬的独立游戏上很多的模块,当然,同类型的游戏内在逻辑再创新也难以翻出花来,同时也有一些可悲的玩家玩不到好游戏降低标准要求的缘故。

    另一种首要主打是,“独立”!通常会在自己的首页,游戏推荐首页说这是我一个人担任所有职位,(我们一个怀着初心的小团队,少至两个人,程序员和美工),一点点攒出来的游戏,为的就是自己当初的初心才坚持做出来,希望大家喜欢。这些独立游戏开发者大多数都是一个人从零开始学习编程,学习画画或者说是建模,把一个游戏包圆了做出来的游戏,当然这类游戏是个人可控的,除了一些个别的天才想法(其实我认为还没看到过)。大多数都是受当时的(几年前)游戏玩法启发,换上了自己的游戏场景,相当于以前游戏的二次开发。(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如果这些游戏的开发者开源引擎,这会给开源和这些努力学习的独立开发者多大的捷径啊,当然几乎不可能)可能这些独立程序员也只是想着这是自己的梦想,坚持了几年夜以继日慢慢的攒出来就好。

    没想到的是现在的玩家就好这口,有一些人明白了不给这样的独立开发者甜头就没有游戏业的多样化发展,刻意引导一些无知的玩家,(我认为是好风气)。于是很有一些独立游戏小火了一把,有些人看着也想分一杯羹,而有些已经得利的人想换皮再捞一次利益,有些人可能会坚持自己的初心继续走原创的路子(真少,我的观点是人的创意是有限的,特别是很花了几年时间在他的创意实现上,坚持也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我顺着时间倒退了一些场景想到了这些,同时我感觉可能也正是那个时候,安卓应用开始火爆,做一款app的难易程度陡降,正是这些可以预见的实现方式催生了这些想法的种子,给予了他们土壤。再回到我刚才的奇怪想法(如果一类的游戏引擎开源,技术简洁有力,相应的更多的精力解放出来投入到创造中去了)编程本就是创造性的工作,正是各种各样的工具,库,语言使得这项创造成为可能。

    再思考一下,这些app正是当年那些认为app可为并投入想法的人制造的,我相信当时肯定有一大批人心思投入到了这上面,实际上出来的成果大家也是看到的,能有几个呢?只剩下几个坚持这个开发流程的人了。大浪淘沙,一代环境一代开发者。想必之后的游戏环境会更加好吧?毕竟再小的概率,在中国这么大的环境中,也是一大批人,能做出来一个个矮子里面充高个的游戏,再逐渐的感染整个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