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png

毒德大学

混迹摄影论坛尤其是色影无忌的同学们可能都听过一个词叫“毒德大学”,这是一句看到好作品时的常用简写,和“喜大普奔”一脉相承。“毒德大学”的完全体是,毒、德味、大师、学习了,也是本文的目标,让一般使用手机拍照的同学也能拍出让人觉得毒德大学的照骗照片来。

可以笼统地用一些摄影概念来对应这几个字:

  • “毒”一般对应摄影器材的光圈、焦段变化,往往是一些需要氪金才能实现的拍摄方式;
  • “德味”一般对应照片整体所体现的色调、氛围,这个词可能来自徕卡等一众优秀德国产摄影器材的直出色调;
  • “大师”算是比较对拍摄者脾胃的夸赞手段,一般对应出其不意的拍摄手段或者拍摄想法
  • “学习了”就不用讲了,大家记着看到有人秀照片不要第一时间问是什么相机拍的就行了。

什么是毒

图片.png
Steed的围脖

毒等于比较极端的参数,可能是很大的光圈、很高的快门速度、很近很近的微距、或者很长的长焦。反映到最终成品上,背景糊成一团的糖水片,月亮变得超大的夜空,纤毫毕现的昆虫,都可以算作毒。在技术上分解,大概有以下这些方面:

  • 光圈、快门、ISO
  • 焦距
  • HDR 等后期手段
  • 传感器

光圈、快门、ISO

这三个统称“曝光三要素”,是拍摄一张好照片的前提,也是今天第一个知识点,无论是用单反、微单,还是用手机,拍摄者都需要运用好曝光三要素来确保一件事情,在足够的快门速度下充分曝光

图片.png
摄影入门之曝光三要素

充分曝光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照片需要足够亮,不要出现漆黑或者死白的区域导致无法通过后期软件调整。数码相机一般都会提供直方图,准专业级别的数码相机还会提供肩屏,方便用户在俯视相机时快速读取当前参数。

手机自带的相机 app 一般比较朴素,不会展示吓到普通用户的信息。不过这不意味着手机就没法调整曝光了,iOS 的相机 app 就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中欠曝或者过曝的区域让相机自动调整曝光:

图片.png
iPhone 内置相机完全操作指南

在这一点上,单反、微单相机相比手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随时可以更换镜头,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可以换上光圈比较大的镜头,同样可以在快门速度不慢的前提下取得充足的曝光。

图片.png
幺鸡

焦距

人眼等值焦距是 35mm,可能这也是 35mm 在人文摄影中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手机的摄像头一般等值焦距也是 35mm。拥有不止一个后置摄像头的手机,则会选择性加入 25mm 广角或者 70mm 中长焦作为补充,也有增加一个黑白摄像头来提高弱光场景下的对焦速度的。

这些补充焦段正是单反、微单拍摄时的强项,极端的焦段比如适合拍星野的 14mm/f1.4,适合打鸟的 600mm/f4,都能展现手机所无法企及的拍摄效果。

图片.png
点燃夜枭

70-200mm 也是专业摄影师比较喜欢的镜头之一,中长焦很适合压缩人物与背景的空间,相比广角会让主角显得更加融入环境,如果结合慢门拍上一段动态,就会产生一种时空交错感(例如《国产凌凌漆》中阿漆在猪肉摊喝马提尼、《来自星星的你》男主站在街头):

图片.png
涩谷

不过随着买 leica 镜头送手机的华为加入,手机摄影条件正迎来大幅改观,尽管之前长焦拍月亮自动后期饱受质疑、夜景样张 exif 所示硬件信息不符,但瑕不掩瑜,三颗后置摄像头的 mate 20 pro 或者 p30 pro 已经在我心头种草很久,都快等到 mate 30 pro 上市了。

HDR、移轴

HDR 全称是 High-dynamic-range imaging,意思是高动态范围。最近几年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在电视机、显示器、以及手机等设备的宣传中也开始出现。手机是比较早拥抱这一项技术的,在数码相机还需要切换到多档拍摄再把拍摄成果弄到电脑上后期的时候,手机就已经提供一键开启 HDR 了。

图片.png
关山日落

图片.png
那不勒斯移轴延时摄影

传感器

图片.png
Image Sendor Format

数码相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松下的 M4/3,富士的 APS-C,还有佳能、尼康、索尼专业级机型的全画幅。在全画幅的外面还有个大框是中画幅,中画幅数码相机比较少,富士前一阵出了一台。1 寸以下的传感器常见于手机。

更大的传感器意味着等值焦距下拥有更浅的景深,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图片.png
使用 8X10 大画幅拍摄视频

什么是德味

除了景深特别浅,上面这个视频的调色也很特别。调色可以归为“德味”,“德味”与极易参数化的“毒”不同,很多时候需要看摄影师个人的喜好,但绝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喜欢把照片调成胶片相机时代各种相机+镜头+胶片组合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在网红摄影师里,售卖 Photoshop、Lightroom、或者 After Effect 的预设也是不错的变现方式。

图片.png
100 Years of Leica Photography

徕卡

徕卡绝对是德味的代表了。从 20 世纪初开始就帮助摄影师记录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20 世纪最为标志性的可能是苏联红军攻占柏林:

图片.png
The flag of victory – Yevgeny Khaldei, 1945

徕卡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相机不同,采用旁轴对焦,取景框和实际成像路径是分开的,坏处是没有那么所见即所得,好处是机型普遍比需要一大块五棱镜的单镜头反光相机要小。

一百多年过去,即便顺应潮流开始数字化,徕卡机身还是原来的造型,标志性的银色机身+红色徕卡圆标。使用徕卡拍摄的摄影师可能越来越少了,徕卡自身的宣传也让我觉得更加偏重情怀、相机设计,而不是摄影本身。

不知道六万块的 M10 加上四万块的 SUMMILUX 35mm/f1.4 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是否仍然还是那个味道呢?

柯达、富士、禄来

胶片摄影自然不仅仅只有徕卡,即便是徕卡的旁轴领域,也有后来者富士。可能是因为都已成过去,谈论胶片相机品牌总给人一种格调感,但我肯定无法一一列举完,就介绍一下柯达、富士、还有禄来。

禄来(Rolleiflex)也是德国品牌,它生产的双反机型因为古典的拍摄姿势(俯视取景),极为个性的方形画幅,至今都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图片.png
Rolleiflex 2.8f review

柯达宣告破产可能是几年前比较大的新闻之一,胶片摄影爱好者的第一反应是去屯柯达胶卷。不同的胶卷因为配方、感光性能不同,会产出不同的调色。许多摄影师以复现胶片感为乐,例如下面这张 Kodak Ektachrome:

图片.png
Can Kodak Ektachrome Save Film Photography?

特别推荐他的 YouTube channel - Ian Wong ,介绍各种经典的胶片相机,每集都有实拍(而且拍得比绝大多数器材党拍的都要好看),视频本身质量也非常高。另外一个值得推荐的是 Jamie Windsor

图片.png
COLOR GRADE your footage with FILM-LOOK LUTs

滤镜

NOMO 相机 | ifanr 的 NOMO 介绍
图片.png

在数字照片上复现胶片感对不了解颜色理论的人来说可能有困难,对色觉不好的人来说更加如此,幸好我们有滤镜。这一点在手机上尤其方便,从追求拟物的 NOMO 相机,到滤镜太多以至于可以分种类购买的 VSCO 等一众应用。

图片.png

什么是大师

图片.png
香港街头摄影“一代宗师”何藩 | This is how Hong Kong looked like 60 years ago - Fan Ho

随便对一个发帖的楼主说“大师”显然是有些过重了。虽然在这个连“哈哈”都严重贬值的时代,多几个便宜大师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我还是想先列举一些作品等身的大师,再去讨论毒德大学的“大师”的含义。

决定性瞬间

刚买到单反的同学估计都听过两个词,《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和布列松。布列松有一本书叫《The Decisive Moment》,中文翻译叫“决定性瞬间”:

据台湾《摄影天地》朱健炫先生的注释,“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时展现出特定内涵和意义”。这一瞬间出现时,摄影者必须抓住它。

图片.png
Research for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图片.png
Thomas Heaton - Gallery

想法和执行

摄影的花样细分起来可以有很多,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想拍的都已经被人拍完了(并没有)。对风光狗来说想法可能次要一些,最难的还是执行。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风光狗想要拍出好的照片需要跋山涉水去寻找良辰美景,在最好的时间拍下最美的风景。

对懒得出门的人来说还可以选择拍城市风光,500px 还有专门的门类叫做 cityscape,于是有衍生出爬楼党。

图片.png
鼓浪屿

喜欢拍摄人像的想要出片往往需要模特,有耐心拍摄家人并派出好照片的终究是少数。所以出去玩的时候,尤其在城市近郊景点,很容易看到那种老法师团。一旅游车都是中老年票友,用的器材都很不差,人群中间还会有两三个模特。到了景点大家下车,模特在景点前面凹造型,老法师们拍照。

手机的优势

拍摄+后期

图片.png
那霸市第一牧志公设市场

上面这张照片的全景效果(Panoroma)如果用单反来拍,需要固定光圈、感光度、焦距、甚至快门速度然后从左到右连续拍摄多张,弄到电脑上之后再用软件拼接,在 iOS 上只需要移动手机就可以了。这是手机摄影相比用专门的数码相机拍摄最大的优势之一,可以就地后期,更新或者更换拍摄软件也非常方便。

图片.png

隐蔽性

这里的隐蔽性不是指偷拍,而是指进入一个陌生区域拍摄时不容易引起周遭人群的反感。扫街的时候拿一个手机,被拍到的人可能只是把你当游客,拿一个专业照相机对方就不一定有这么放松了。

图片.png
【怼脸大叔Robin】 街拍之旅 #5 德国 海德堡 via Olympus OM1(红外波段

虽然优秀的相机和镜头可以让你事半功倍,但最重要的还是两点,相机前面的风景和相机后面的脑袋。在你把玩相机,赞美这台相机的大光圈或者快速连续自动对焦时,记得常出门去寻找美景,或者多拍拍身边的人。

图片.png
iPhone Xs

使用手机拍摄的一些注意事项:

  • 避免在弱光条件下拍摄,实在需要可以考虑走暗色风光(参考 iPhone 样张);
  • 注意构图,拍摄主题尽量不要偏离画面正中太多,35mm 边缘区域的畸变还是有点大的;
  • 善用滤镜,处理人像时注意保持正确肤色,避免被整体色调干扰
  • 照片不够视频来凑,vlog 搞起来

图片.png
从老和山俯瞰 Z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