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心得体会可能是终于意识到广色域显示器对后期的重要性,索尼𝝰的祖传屏幕+两三千一个的 4K pc 显示器能够整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够呛,假如再叠加一些骚操作比如调调白平衡什么的,等把照片放到支持 P3 色域的屏幕上,可能会被吓一跳,比如这张颜色有点奇怪的临水报告厅:
DSC05411-Pano.jpg
所以这次学乖了,宁愿在 iPhone 或者 MacBook 上弄,也不搞回家放到 PC 上了,尽管理论上后者性能更好、显示器更大。而且实际体验下来,Windows 版的 Lightroom 比 macOS 版的更容易卡顿,体验非常糟糕,令我悔恨过去三年自己为啥要用 PC 来做后期。

下面是途中拍摄的照片,以及一些非常粗浅的经验总结。

夜景不要勉强

DSC00811.jpg
DSC00782.jpg
虽然索尼𝝰的机身防抖加上笔者多年练就的无情铁手能够保证 1/4 的快门都可以保证画面清晰,但在漆黑的夜色下面这个速度还是没有办法保证足够的进光量,使得相机只能选择 3200 或者更高的 ISO,最终结果就是虽然画面还算清晰,想拍的内容基本拍到,但是画质很不够看,放 500px 只会被十动然拒。

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趁太阳下山那段时间赶紧拍,在所谓的 golden hour 快速把事情搞定,大晚上摸到山顶除了招蚊子,真的挺难出片的。

活动照片胜在时效

DSC00679.jpg
所谓决定性时刻,团队出游的时候如果有聚会其实会出现很多,充分利用现场的光线和场景,在恰当的时刻捕捉拍摄对象就很重要。于此同时,能够快速将照片发送给自己所期待的观众也很重要,毕竟等着发朋友圈呢,时间窗口错过了,就只剩下往事只能回味,没那个心情分享照片了。

虽然 RAW 能够给的后期空间很大,怎么过曝或者曝光不足都能够救回来,但还是保证 JPEG 能够正常出片为要,没有时间给你一张张后期的,而且一张张去调,调完之后整体性差得不行,还不如 JPEG 直出来得统一。

所以哪里能下到优质 Lightroom 预设呢?

合影一定要多拍几组

处于热带的海边城市湿度很高,酒店房间由于空调常年开启,温湿度都控制得很好,导致镜头从房间里刚拿出来那段时间会一直起雾,结果导致匆忙拍摄的合影出现一小块区域进光不足,怎么后期都调不回来。

虽然合影拍得慢会耽误大家时间,但还是仔细检查曝光是否正确、是否把人拍全比较好。毕竟其他的可以通过开启连拍来弥补,假如没有一张照片里是大家的表情都是正常,还可以用 Photoshop 叠加搞定,但假如原片存在硬伤,而拍摄对象已经散了,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珍惜 golden hour

DSC00767.jpg
真的是最容易出片的时间段,这次吃完晚饭刚好黄昏,天空满是霞光,等到赶回酒店拿上三脚架前往鹿回头,就只剩下一点余晖,很是可惜。

技术总结

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出去 Outing 最重要是团队活动,个人爱好/玩乐还是应该顺应主线剧情。三亚可以重游,大家一起的聚会机会不可多得。

下面是一些经验教训:

  1. 不要在想出片和想同大家一起玩之间纠结
    1. 如果是前者,认真安排拍摄时间,准备好设备
    2. 如果是后者,确保画面清晰、画质朋友圈可用即可,大前提是多拍、及时分享
  2. 拍夜景还是得光线充足的时候,城市灯光亮起、晚霞仍在的 golden hour 最为可贵
    1. 像这次鹿回头的行程就有些赶,上到山顶时天已经全黑,时间和晚餐调转一下可能更合理
    2. 即便可以拿长焦打细节,天黑之后的拍摄效果也很难比得过暮光时的景色,因为损失了太多暗部细节

索尼的 70-200 GM 真的太沉了,旅行不友好度 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