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中的时候,@robotxy 提醒我去省博物馆看青铜剑:

    2019年6月6日,春秋越王勾践剑在浙江省博物馆“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展出15天

    印象中实际展出时间不止 15 天,先后在孤山路和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博物馆都有展出。然而我终究是没有去,等到我真的从电脑前起身,带上相机走进博物馆,已经是十月份。

    十月份去的是紫金港校区的一座新博物馆,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ZJUMAA),建在紫金港校区真正的西南角,蒋墩路余杭塘河交叉口附近。这座博物馆和整座校区的西区都是崭新的,直到现在也还是一半楼宇一半工地,像极了 2003 年第一批来紫金港校区报到的学长学姐们所见到的景象。

    2004 我也加入这看名字就很水的校区,很快又发现这学校其他校区也很水,什么西溪、玉泉、华家池、之江…… 哦还有湖滨,名字里全都是水。但是很快湖滨校区就退出了群聊:

    博物馆里的青铜剑 - 图1
    湖滨校区主楼爆破

    百廿校庆的时候重新认识了紫金港校区的正门,如今又得重新认识紫金港校区的西区。这个校区和这个城市一样,每年都让我这个外来者需要重新认识几次。

    ZJUMAA 博物馆面积不大不小,开放以来基本维持四个展厅的规模,展厅二的主题是艺术的再加工,经典画作的印刷史。从展品重量级的角度来说这个展厅的主题显然很奇特,你能看到各种优美的艺术作品,有敦煌壁画、有日本人学的文人画、甚至还有五牛图,只是收集的都是原作的再加工。

    DSC05795.jpg
    北宋四天王像

    展厅一的展品非常混搭,有复制品有浙江收藏家的捐赠,有佛像、有颜真卿写的碑、甚至还有余杭一座明代墓葬的砖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半套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后自诩十全老人而委托宫廷画师郎世宁等人所作的画,原作完成后委托给欧洲的工匠制作雕版,印刷之后又送回给清朝。可惜的是送回的版本已经散佚,如今展出的是当时欧洲的工匠转送法国王室的一部分备份,的复制品。

    这些画作给人的感觉很奇妙,它们的历史不算特别久,展出的甚至都不是原作。但是这些画作能够重现眼前所经历的故事就已经很让人唏嘘,仿佛在这个过程窥见中国的一小部分近代史。

    DSC06099.jpg

    展厅三比较像是一个项目介绍,发现于山西忻州的一座南朝古墓,是浙江大学考古系的师生去做的发掘和数字化,场馆正中是墓道 1:9 的微缩模型,左侧是墓道壁画。还提供一个专门的 app 用来 AR 重现场景。

    DSC05796.jpg

    展厅四的主题是隋唐文化展,实际覆盖的朝代还要更广一些,展品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出力最多的可能是家底最殷实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毕竟是连宋元明清史都顾不上的地方。有个展示古代人是如何科学养猪的陶俑,来自特别喜欢做手办的汉朝。还有各种体态婀娜顾盼生姿就是脸盘子比较圆的女俑,自然来自唐朝。

    对喜欢追究展品真假与否、历史古老与否的人来说,直奔展厅四也没啥问题。

    DSC06156.jpg

    博物馆里的石刻佛像似乎从来都没有一件是手脚齐全的。看着这些残缺不一的佛像,思考佛像脸部特征从中西部(南北朝好像特别多)的典型的雅利安人或者说印度高种姓人,演变到中原更加圆柔,相貌也更加中性,以至于观音后来多以女像,比思考它们是复制品与否有意思多了。

    不过 ZJUMAA 的展馆里终究没有青铜剑,展馆四的隋唐文化主题貌似到十月底也已经结束了。没在六月的时候去一趟浙江省博物馆,就像没在十几年前去一趟湖滨校区,在我心中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幸好博物馆里的青铜剑不会被拆迁,还有机会去看。

    IMG_1294.jpg
    大都会博物馆 Armor & Ar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