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朋友重在质量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几个知己类型的朋友,甚至是soul mate。这样的朋友不用多,也不会很多。因为与我们一个单独个体在各方面都互相认可、互相帮助、互相成长的人,可遇不可求。
当我们在陌生的城市里,感觉无助时,感觉孤单时,也许你可以约几个牌友、棋友、同事、饭友、书友等任何之一类型,但除了这些爱好本身,你可能很少会再去聊些自己的心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看腻了大家都在玩手机,一如既往的聊些最近怎样、工作怎样的不过大脑的话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自己的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知,我们只会放很少的人进来,当他们能够理解我,尊重我,能够帮助我,一起成长,那么我会坦诚,会尽我所能,也愿意走进你的世界,尽管措辞可能不当。
当你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需要时,一个电话打通,内心便不再仿徨、孤单,你便是我最好的朋友。为了你,我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你我可以爽约一部分普通朋友,为了你我做好了牺牲自己能接受的任何损失,为了你我愿意接受任何只属于彼此的悲欢离合。
也正因为真正的朋友实在太少,当我们试图去结交新的朋友时,会经常性的有挫败感,发现这个不合适,那个不合适,慢慢的我们都失去了结交普通朋友的能力,在有些时候,我们会为了避免可能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浪费,我们便不愿意和可能合不来的人进一步接触。
话题二 :我更注重的是朋友的灵魂与共同成长
相比行为模式、性格习惯,我们更愿意也更相信真正的朋友是在成长路上的,是属于在灵魂或者说三观上互相弥补或者切合之人。
与大多数的娱乐、健身活动本身不同,我们对自己的关注,尤其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很少。在很多时候,这不会带来任何问题,但当我们需要时,发现内心空落落的,看完一部好电影,有一个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分享。当我们需要成长时,没有朋友的建议和鼓励,我们会失去动力和方向。
我想要一个朋友,他可以在我们互相需要的时候,约在谁的家里,一起看部电影,一起吃饭,可能活动本身还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朋友,我最近有些心事,我很开心(痛苦),我需要个人一起和我读过,我需要你的看法,你的建议。
我想要一个朋友,他需要是阳光的、积极的、善良的,我也愿意变成那样的人,两个人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取得各自的成就,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交换成长中的辛酸与快乐,还有过程中充实下来的每个细节。
话题三: 那些可能不是朋友的贵人
在我们屈指可数的影响自己的人生的人中,总有那么一些不属于你的朋友,或者说只能算是你单方面认为的朋友,他们在你的人生规划或者一些重大决策上给可有效的建议,让你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但回想起来,好像我们却很少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我们眼里,他们可能是师傅或者导师。在他们眼里,可能我们只是若干之一的学生,一个觉得还算投的来愿意帮一把的后生或者学弟学妹。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醒悟。在这几个阶段中,读万卷书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途径,只要你愿意花几十元,就可以读一本好书,和作者有灵魂上的交流或者共鸣。而行万里路非常不现实,名师指路属于可遇不可求。在今天时间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可能别人在你身上的一分钟可以在其他地方换的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利益,更多的自我成长。因此,对于名师,对于那些愿意帮助我们的人 ,无论他们的建议是否真实有效,就他们愿意花出时间和真心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涌泉相报,这绝对是人之间最纯真美好的爱。
如果你的一生遇到了那些帮你走出,或者帮你成功的贵人记得感恩;如果你的人生有所成就,记得帮助哪些需要你,并且你能力范围内能帮助的人。
这样的贵人链条,将在某些人的一生中不断串联,让你在某天发现,原来我们都是谁谁的小迷弟,小迷妹。我们都坚信着同一条作人,做事的原则或者情怀。
话题四 : 放宽对朋友的要求,放低自己的戒备心
对朋友,我们要放宽要求,诚然我们需要坚持原则让自己免于受伤害。但我们不能自私的让朋友因为自己的原则活的很累。也许你会觉得,既然能成为朋友,肯定可以接受我的原则,否则我们便不能成为朋友。那么仔细想下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把朋友当成了另外一个自己,这是不是有点不现实,甚至有点可笑。因为你认为你朋友不符合你的原则的同时,你的朋友也在同步的认为,你这个人很自私,丝毫不考虑你也在触犯我的原则,让我因为你要服从你,而你可能还没有深入了解我是否喜欢你的这些条条框框的原则,哪怕你认为这可能是一些自己认为的最基本最底线的原则。
简单一点的另一个角度,你和朋友在一起是仅仅基于自己一定要很舒服这个前提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朋友就和所有的情侣、同事、亲子关系一样,都是一个不断磨合互相改变的过程。如果你提前设置好过多或者哪怕很少但是朋友认为很不可接受的一些规则,那么本身这个处理方式就是不对的。原则是应该保持的,但不能是一成不变,可以是有所变通甚至打折的,尤其是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上的。作为朋友,更应该关注,你和朋友是不是有些在人性上、三观上有些基本的一致,这才是我们对朋友最核心的需求。如果真的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有些不同,无妨,如果你认为这有影响,你完全可以选择在地理距离、生活上疏远下,只在深维度的部分和他成为朋友。
话题五 :我们需要结识更多普通朋友
真正的朋友总是少的,作为群居动物的我们,不免有些时候需要融入集体,需要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如果,我们直接因为和这些人不能成为朋友就不去交际,不去认识,那么你的世界会很孤独,哪怕你和这些人在一起组饭局、球局,别人可能在这些活动中,或者活动后,聊一些话题,却故意疏远了你,因为觉的你很孤高,不好接近。
在一个关系,一个圈子中,我们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是随和的人,容易接近的人,我们可以很好的聊在一起;同时,我还要朋友知道,我是一个不同的有特色的自己,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事情做的好,什么事情做的不好,在某些方面有所擅长等等。
在这些普通朋友中,我们让自己不显得孤独,我们在这些交互中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来决定是不是有些人和我是同一类人。而所有的交往过程也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这些让我更加坚强、茁壮的成长,让自己在以后更少的受伤。
人生无处不江湖,纵然人心险恶,各怀鬼胎,经历过,才是人生。
话题六:管理好自己,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管理学,或者交际学,我们在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学习中,都基本会看到要求我们自己先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管理好自己。
在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的认为自己原则很清楚,道理很清楚,然后就似乎无懈可击的开始要求别人,苛求别人,管理别人,甚至是批评、嘲讽、打骂。上面这些行为,基本可以判定,你还是没有管理好自己,没有有效的认识好当前这个问题,双方的问题,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事情解决,自己如何控制情绪和行为才是合理的。
管理好自己,要求我们思考事情,站在更多的角度,比如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站在客观事实上,你的观点是不是还是对的。
管理好自己,要求我们知晓更多的道理,更多的原则,比如社会的原则,公平的原则,理解与尊重的原则,而不是我们可能以为的自己最舒服的原则,自己核心利益的原则。
管理好自己,要求我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我们不会因为一些事,太过激动或愤怒,采取不合适的不文明甚至粗暴行为,不会导致自己不开心不幸福。
管理好自己,要求我们能够控制好我们交流交往的场景、气场,不让氛围变得尴尬、剑拔弩张。
管理好自己,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对方的看法,安抚对方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以自己的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疏通。
仅此种种,你觉得管理好自己了么?如果没有,又何谈看似一脸正气的要求别人呢,要求之后,你就真的爽了么?
话题七 :积极的扩散个人信息,增加自己的触媒
别人是否愿意叫你一起活动,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你暴漏给大家的信息是怎样的,你的兴趣爱好,你的行为习惯。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尝试着和朋友聊些你喜欢的书籍或者电影,你正在关注的找对象追星追剧的话题,这样当朋友想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才会想起来你,叫着你。而你,也可以通过这次的交流,让你对这个话题有更多的认识,学习,而对于对方是否能够成为朋友顺其自然,就知识和阅历收获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呢?你觉得呢?
话题八 :某些角度是朋友也未尝不好
在某些共同话题,共同需求上,我们能成为一段时间的朋友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比如,你在读在职研究生,这时一起上课的同学,在一起上课写作业,吐槽老师上有很多共同语言。
比如,你在读一本书或者看一本电影,大家针对一本书或者电影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和知识交流,你和这些人这这个活动里成为了好朋友,日后引经据典的时候,可以云淡风轻的说,以前参加活动的时候,我的朋友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xxx,是不是也不错呢?
在看似漫长又短暂的旅程中,不要因为不是或者不能成为朋友,而拒绝一些人成为临时的朋友,更不要拒绝从那些人里获得的一些些成长。
寄语
朋友,一直在路上,可能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每次拥抱着相知和变化;
知己,可能陪了一生,也可能陪了一季,但无论长短,甚至感激,无可替代;
成长,是永恒的主题,自己与成长相伴,遇见明天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