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常常希望外界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减小压力,但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到最后,一切还是要靠自己。
作为设计师,调研和观察,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正是我们的工作。而在自己面临工作压力的时候,我也自然地把观察的焦点转向了自己,并尝试着为自己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不一定能应付所有的情况,也不一定适应所有的职业,甚至我自己也常常不能有效的用到工作当中。但我毫无疑问地体验过每一个方案的好处。今天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和我遇到相同苦恼的朋友,也希望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给自己留一个备忘录。
减少执行时间——将时间花在计划上
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工作的某一天,有十几项任务需要我们完成。于是我们手忙脚乱,又忧心忡忡地忙活了一整天,结果最后还发现有一两项任务没有完成。
然而我想说的是,在缺乏计划的情况下,这样单纯地延长执行的时间并不是明智的。一方面影响执行的准确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心情。你会不断地担忧那些还没开始的任务,同时对于自己已经做了多少,还要做多少,当前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失去掌控。
在处理设计问题的时候,我注意到我们实在不擅长同时考虑多个事情。而为了保持专注,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有必要将思维分层。比如先考虑整体结构,再考虑细节,避免同时考虑和处理这两件事。对于工作也一样,也许你会担忧为一天做计划会占据你半个小时的时间,但这会极大地提升接下来工作中的专注度、执行效率和准确度。相比起直接开始造成的混乱,这半个小时的花费绝对是值得的。
就设计的具体工作而言,从项目执行的周期来看,进行充分的计划也是绝对有益的。在每次项目开始前,我会整理软件的信息架构,给设计稿提前分组,架设组件库和项目文件夹的结构,与其他成员协商好执行的顺序,然后再开始真正的设计工作。这些工作会让我在工作开始时多花费半天到一天的时间,但是它带来的是有序的进度管理和文件管理,极强的可维护性,进行修改和调整和复盘时的极大便利
团队的管理和整体行动,同样需要非常好的计划。一些协作方式和规范,有必要提前确定。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关键是有事先进行规划的意识。并且在多个项目中不断迭代,不断改进。我们当然可以省下这个时间直接开始,但这种糟糕的习惯一方面会导致团队协作的效率原地踏步,也会导致每一次项目后期,都必须处理缺乏计划导致的一团乱麻。
减少执行时间——将时间花在学习上
针对工作的内容进行学习,可能是一个打工人能做的最值的的事。事实上审视我自己,工作后的学习积极性远远高过在学校的时候。原因在于在学校当中,教学的时间尺度往往至少也有两个月,大作业的时间维度也是如此。漫长的时间,实际应用的缺乏,很容易让我忘记学习的意义,或者说感受不到学习的好处。但是在工作当中,学习到的东西,尤其是实用技能,往往能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果你面对一项估计需要一周的任务,你可以老老实实地从第一天开始工作,并在第五个工作日完成。你同样可以在第二天对任务有了较好的了解后,花两个小时学习一些东西,在第四个工作日就完成任务。鉴于新技能对工作效率的巨大作用,我假设的这个情况是完全可能成为现实的。
更重要的是,当你制造出时间的盈余,就可以开始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和职业发展。
充分了解你的工具 & 对新工具展开怀抱
有人说,大多数人只使用了Office软件10%的功能。一般而言,这句话是用来讽刺软件设计者的失败,或者用来凸显“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但今天的文章并不准备从这个角度探讨问题。我想说的是,从工作的角度而言,哪怕只是为自己着想,都应该努力去发掘自己使用的工具的所有对自己有用的功能。其回报是极其惊人的。
这一段和上一段的内容事实上有些重叠,但我认为有必要专门拿出来强调一下。还是拿大家最熟悉的Office办公套件举例,Excel的强大功能可以实现相当程度的自动化,word有能力直接进行目录构建、超链接跳转等,powerpoint则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齐、分布、绘制具有丰富视觉效果的图形,直接修改图片的样式。而这三者都可以自定义界面,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然而日常工作中,我却见到很多同伴并不会使用这些功能,也没有想过通过各种途径来探索。
诚然,Office是一个用户体验设计的特别差劲的案例。但我还要重申一遍,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自己的生活,去克服设计的障碍,努力探索并学习这些功能是投资回报率极高的一件事。比如对于经常准备ppt的同事,简单的一个对齐功能,一年也许就能帮他们省下上百个小时。
当然,除了Office,其他各式各样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本文也不是在呼吁“大家都要学习office”,只是为了强调这样一种重视工具,探索工具,了解工具的积极态度。有些人会说“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使用什么工具,能产出好的成果才是重要的。这样说没错,但是作为一个人,同样需要生活。哪怕仅就工作而言,他也需要时间去整理,去复盘,去学习,去进步。且不说工具对成果有影响,就算真的没有影响,仅就由它带来的黄金般的时间,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学习工具也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
除了学习现有的工具,对新工具的了解和学习我认为也相当有价值。这个时代是用户体验的时代,也是工具爆炸的时代。敏感细腻而充满活力的创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新工具。其中一些工具还很不成熟,但相比他们的前辈,在易用性,智能化的程度,快捷功能的设置等方面都积累了更多的智慧和经验。我非常喜欢尝试这样的工具,也非常享受他们为我带来的工作体验。
对工具的重视,除了对个人而言,对于团队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团队也许不如个人那般灵活,不过乐于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团队,在现在的时代中也更易获得效率和质量上的领先。
考虑失败的可能性——不要追求“完美”
前两天在《人月神话》中读到一个观念:人们总是会以最乐观的方式来估计项目需要的工作量——即认为一切都会顺利完成,并以此为预设的基础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产生任何问题和调整的概率总是无限趋近于零。这就导致在后期,很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导致质量缺陷、工作量增加或工期拖延。
一般来说,在工作中我们希望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就会希望“把尽可能长的时间都放在这件事上”“奋斗到最后一刻”,但却全然不顾着可能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因为就像前面说到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项目会有更改,误差和漏洞会产生,估计和计划可能会出错。真正的完美,并不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都用在执行上,而是合理地分配时间,为意外留出应对余地,从而保证能够准时完成工作,并保证成果的质量。
不要在工作中,而要在学习中挑战自我
我一直认为,工作是在限定的时间和资源内,拿出足够好的成果。这一方面包含了上一段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要强调,对于绝大多数工作任务,稳妥地完成它要比突破自我重要的多。
现代社会,工作很少情况下是一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必须面对团队合作与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个人的任务不仅仅影响我自己,更影响全团队的每个人。在这是,以一种超出自己现有能力的方式去挑战“新的巅峰”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或者说,结果只能凭运气了。
我认为工作是需要进步的,事实上,我也一直尽力让自己的每一个项目都相比上一个有所进步。但是真正的突破,不应该在项目中作出,而应该在学习中积淀。通过学习,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对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再运用到工作中来,相比之下可能是更为可取的方式
当然了,凡事存在例外。在职业生涯中,也许我们真的会遇到需要背水一战的时刻,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激发自己也不曾了解过的潜能。但我并不希望我的工作每时每刻都战战兢兢,事实上值得我们背水一战的工作,也是十分罕见的。
积极使用现有资源
这一点可能对设计职业的指向性比较强,与上面一段的关联性也很强。在设计领域,已经有很多团队和企业做出了大量沉淀。其中很多已经开源。这个时候,积极地学习和进行合法的应用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也正如我前一段所说的,工作关注效率和质量。如果现有资源能够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就不应该排斥它。个人提升的责任,从来不应该由工作本身一力承担。在执行中节省出时间分配给学习,才是更好的选择。
及时从泥潭中跳出来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被困在泥潭中。比如对着一幅插画,对着某一个细节反复修改了几个小时也没能得到满意的成果;和同事反复争论问题,从天亮说到天黑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以前我认为,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死磕下去,直到获得满意的结论或形成共识。我现在仍然这样认为,针对关键的问题不能草草放过,但在具体的操作上,有了更多想法。比如为了工作的顺利完成,再难解的问题也必须得有deadline。同时,过长时间的纠结和探讨往往趋于无效。在这种时候,除非距离deadline很近,否则大家跳脱出来,冷静冷静,换个思维,才是更好的选择。一直僵持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
不过我必须得承认,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做不到。因为激烈的讨论很容易参杂情绪,而要在必要的时候达成共识,或是按下暂停键,需要参与讨论的每个人的冷静和默契。或许应该在会议室,或是电脑桌上给自己写一个备忘录,提醒自己在必需停下的时候停下,在陷入僵局时休息一会,避免自己被泥潭淹没。
充足的休息,稳定的节奏
在初二的时候,我的精力异常丰富。整整一个学期,我几乎可以每天晚上两点多睡觉,第二天再像没事人一样出现在教室。
但这样的“超人时间”仅仅持续了一年,再往后就坚持不下去了。慢慢我发现,除非你在项目的最后一晚上熬夜,否则很难说熬夜的行为真正对工作起了有益的作用。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每一次熬夜,最后都要在其他时间还回来。有时是第二天睡的不省人事,但更多时候是在白天的工作里昏昏沉沉。熬夜赚到的每一秒钟,哪怕白天还醒着,也都要还回来。人所需的休息时间大概是由基因决定的。至少我到现在没有听说过有人能通过练习,长期地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所以不要欺骗自己。现在熬的夜都是事先欠下的债,迟早一天要还。同样,也不要认为睡觉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从二十多岁步入工作,直到六七十岁才能退休。(假设一直都能由工作的话)。这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一次短跑。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一边工作一边生活。而工作本身,也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去支撑。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处理的绝大多数事情,并没有那么着急,着急到需要我们付出打乱生活作息的代价。传说中Tim Cook的“CEO”作息尽管忙碌,却也十分稳定,每天还能保持7个小时的睡眠。我自知绝无可能有他那么忙碌,我应该过上睡眠充足,健康愉快,节奏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