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进行通信,必须为每台计算机指定一个标识号,通过这个标识号来指定接收的计算机或者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在 TCP/IP 协议中,这个标识号就是 IP 地址,它可以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目前,IP 地址广泛使用的版本使 IPv4,它由 4 个字节大小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如 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由于是二进制表示的 IP 地址非常不便于记忆和处理,因此通常会将 IP 地址写成十进制的形式,每个字节用一个十进制数字(0~255)表示,数字之间用符号“.”分开,如“10.0.0.1”。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对 IP 地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IPv4 这种用 4 个字节表示的 IP 地址将面临使用枯竭的局面。为解决次问题,IPv6 便应运而生。IPv6 使用 16 个字节表示 IP 地址,它所面临的地址容量约是 IPv4 的 8*10128 个(包括全零的值),这样就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

    IP 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主机”的形式。其中,网络部分表示其属于互联网的哪一个网络,是网络的地址编码,主机部分表示属于该网络中的哪一台主机,是网络中一个主机的地址编码,二者是从属关系。IP 地址总共分为 5 类,常用的有 3 类,介绍如下:

    • A 类地址:由第一段的网络地址和其余三段的主机地址组成,范围是 1.0.0.0 ~ 127.255.255.25
    • B 类地址:由前两段的网络地址和其余两段的主机地址组成,范围是 128.0.0.0 ~ 191.255.255.25
    • B 类地址:由前三段的网络地址和最后一段的主机地址组成,范围是 192.0.0.0 ~ 223.255.255.25

    另外,还有一个回送地址 127.0.0.1,指本机地址,该地址一般用来测试使用,例如 ping 127.0.0.1 用于测试本机的 TCP/IP 是否正常。

    通过 IP 地址可以连接到指定计算机,但如果想访问目标计算机中的某个程序,还需要指定端口号。在计算机中,不同的应用程序是通过端口号区分的。端口号是用两个字节(16 位的二进制数)表示的,它的取值范围是 0 ~ 65535。其中,0 ~ 1023 之间的端口号是由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所占用,用户的普通应用程序需要使用 1024 以上的端口号,从而避免端口号被另一个应用或服务所占用。

    接下来通过一个图例来描述 IP 地址和端口号的作用,如下所示:
    QQ截图20200711210716.png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 IP 地址去访问另一台计算机,并通过端口号访问目标计算机中的某个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