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是一座连接电脑屏幕前的使用者与使用者将要访问的网站的桥梁的桥面。
它和DNS、IP地址等好朋友一起,组成了一道道坚实的桥梁,把一切复杂难懂的、常人难以理解的、枯燥无味的规则,隐藏在了桥里面,让最终产生的结果所见即所得。
假设我们用电脑访问了本书的实例网站爱评测网http://ipc.im/,在访问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量,就像桥面上的车流一样,最终会到达桥梁另一端的目的地,即爱评测网所使用的服务器。
最终,车流里属于我们的那辆车,会回到车刚出发时的那端桥头,返回一开始车停的地方,顺便把我们想要的东西给带回来。换句话说,它把网站里的页面带回了我们电脑的屏幕上,用浏览器给我们呈现了出来。这一去一来,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象。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不是开车,而是开火箭了。我们无须了解桥面的材料、宽度、长度等细节,只管开着车,在茫茫天地间任意驰骋。
1.1 域名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联网设备(包括服务器、家用电脑以及物联网设备等)基本都有一个唯一标识也就是IP地址(这里说“基本”是因为一个IP地址有可能被多台设备共享),IP地址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不过通常情况下会转换成十进制以方便记忆。
每个IP地址长32比特,由4个0至255之间某一个整数构成(这里描述的是IPv4,目前发展到了IPv6),数字之间用英文里的点号(中文输入法下的半角状态,英文输入法无须切换)间隔开来。例如,114.114.114.114代表着我们常用的114DNS的公共服务IP地址。
一个网站完全可以通过IP地址来访问,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的早期阶段,有不少的网站都能用IP地址访问,访问网站的用户可以通过把网站IP地址书写在纸上记下来的方式保存。但是有一个大问题,网站只有那么几个的话,这样子做并不需要花多少精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站的数量爆炸式增长,继续这样做的话便不符合现实需要了。IP地址终究是数字标识,不符合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难以记忆和书写。
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
为了方便人们使用,制定互联网基础技术标准的专家们,在IP地址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符号化寻址方案,即为域名(Domain Name)。在使用过程中,每一个域名都与特定的IP地址对应。所以说,IP地址与域名,可以算是同一套东西,只不过IP地址面向机器,而域名面向人类,它们是一体两面的。
域名的主体部分,是由人们所熟悉的符号,如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中的连字符“—”或其他民族的文字(如汉字等),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有了域名的助力,互联网上的资源就比用IP地址访问要方便多了。
下面我们以爱评测网ipc.im的域名为例,来看看域名的组成。
爱评测网的域名是ipc.im,其中.im是这个域名的后缀,也叫根域名或者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s,简称ccTLDs;常见的 .com是国际顶级域名,generic
Top-level Domains,简称gTLDs;最近几年兴起的.xyz是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eneric Top-level Domains,简称new gTLDs)。ipc是这个域名的主体;域名主体和域名后缀组合在一起即“ipc.im”,即为一级域名;而通常大家认为的带“www.”的即“www.ipc.im”,为二级域名。一级域名构成了这个域名可购买可持有的主体部分,即ipc.im。“www”是这个域名的子域,当拥有某个域名后,可以通过DNS域名解析系统设置无穷多个子站点,比如www.ipc.im、live.ipc.im等等。
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域名概念层级混淆不清,一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根域(名)、根等说法自相矛盾,甚至连最近新出版的域名相关书籍里,也有概念错误的情况。我特地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例如,爱评测网的域名在谷歌浏览器中显示为“ipc.im”,我们看到了一个点,且点的左边有内容字段“ipc”,这就是一级域名;同理,“www.ipc.im”为二级域名。其他情况如三级域名等依次类推。
另外要说明的是,顶级域名不是一级域名,准确来说,应该叫做“顶级域”,只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大家叫顺口了,统一称为顶级域名。那么,域名和域,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准确来说,一个域名只是域中的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包含在域之中,用数学关系来表示就是域名**⊆域。对了,根域(名)后面还有一个隐藏的“.”,它代表着根;只有根存在,根域(名)才会存在。
爱评测网的官网首页域名的完整主机名为“@.ipc.im.”,“www.ipc.im”的完整主机名为“www.ipc.im.”。大家可能会问,怎么多了一些东西,我平时没有看到啊——因为这些多出来的东西,要去DNS域名解析系统里才看得到。“@”表示为空,在谷歌浏览器里默认隐藏不显示,只显示为“ipc.im”;在谷歌浏览器的Cookie记录里则显示为“.ipc.im”。“.im”后面多出来的一个点,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从A到M的13台根(域名)的服务器。这里的数量,是逻辑意义上的,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截至2014年10月,全球有504台根服务器。大部分藉由任播(Anycast)技术,编号相同的根服务器使用同一个IP地址;504台根服务器总共只使用13个IP地址。我国大陆地区在北京有三台编号为L的镜像,编号为F、I、J的镜像各一台,共6台;香港地区有编号为D、J的镜像各2台,编号为A、F、I、L的镜像各一台,共8台;台湾地区则有编号为F、I、J的镜像各一台,共3台。
关于各级域名之间的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几年前(2013年左右),谷歌想申请一些新顶级域名,自己做这些新顶级域名的注册局。不过,它提出了一个常人看起来很合理的要求:就是不想看到这些不美观的点。很快,谷歌的这个要求被ICANN拒绝了。
在我们这些长期关注域名动态的专业人士看来,ICANN的反应毫不意外。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点都是有它的作用的,而且每一个点后面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机构;谷歌想取消这些点,某种意义上就是否定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体系的意义,这样做会严重干扰到整个互联网的正常运作。
拓展知识:**
Domain Name
System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 Revised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921
1.2 域名的过去与未来
1985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域名nordu.net被注册了。
1985年3月15日,世界上第一个.com 域名 symbolics.com
被注册了。
在1992年以前,域名注册一直是免费的,不过大部分人都不怎么重视域名,所以注册的人很少。
1991年5月,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把他的发明WWW协议(World Wide
Web,中文意思:万维网,即我们熟悉的WWW。不过其发明的正式命名时间为1989年12月)在Internet上首次向世人披露,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广泛推广应用。直到1993年,域名才开始收到人们的欢迎。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NSI)公司与美国政府签下了五年合同,获得了.com、.org、.net三个国际顶级域名注册权的独家代理权。NSI以每年100美元/个的价格向其用户收取注册费用,两年后每年收取50美元/个的管理费。而当时注册的域名的数量,总共才7000个左右。
到了1998年年初,NSI上所托管的域名的注册数量已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多万个。这其中90%的域名,其后缀都为“.com”后缀,仅仅这部分,就让NSI一年进账六千多万美元。到了1999年中期,该公司仅域名注册费这一项,就年收入约两亿美元。
商人总是逐利的。NSI是一家商业性质的公司,由于过于追求利益而疏于管理,其运营的这些全球性的通用顶级域名,产生了大量问题。1998年,大量关于域名被抢注、被申诉、被仲裁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令NSI深陷于麻烦之中。
1998年1月30日,美国商务部通过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域名技术管理改进草案(讨论稿)》。这项由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互联网高级政策顾问艾瑞·马格曾纳(Ira Magaziner)主持完成的“绿皮书”,申明了美国政府将“谨慎和和缓”地将域名管理权由美国政府移交给民间机构的态度。“绿皮书”总结了在域名问题上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移交过程的稳定性、域名系统的竞争性、完全的协作性和民间性,以及反映所有国际用户需求的代表性。
在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绿皮书”提出组建一个民营的非营利性的企业,来接管域名的管理权,希望能在1998年9月30日前将美国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交给这个民营非营利性企业,并最迟在2000年9月30日前顺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这个民营的非营利性企业,或者说组织,就是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中文意思: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1998年9月30日,美国政府正式终止了它与NSI之间的合同,并把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中文意思: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的职责交由ICANN来履行,让其管理互联网上的域名与IP地址资源。2009年,ICANN独立于美国政府管辖之外,真正成为了国际化的组织。
ICANN主要管理四项事务:IP地址、网络协议、域名和DNS根域名服务器。
在ICANN正式开始管理域名之前,对于域名过期时间的管理是有些混乱不堪的,除了规定域名在到期60天之内可以续费以外,域名正式删除前的时间并没有完全公开透明,完全由NSI自己说了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ICANN接手工作以后,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比如,ICANN对于域名过期做了如下一些工作:1999年,招标第一批5个通用顶级域名的注册商,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使得通用顶级域名的注册价格下降,同时域名抢注价格也下降了;2001年,和注册商的协议中规定,注册商在域名过期后必须给注册人留有时间来赎回;2004年,制定了详细的过期域名删除政策;2008年,再次明确了注册人在域名过期后虚有足够时间将域名恢复;2013年,对域名的过期注册恢复政策进行了修改,允许域名注册商在域名到期后随时删除域名,但这一规定并不是强制性的(相关链接为https://www.icann.org/resources/pages/errp-2013-02-28-zh)。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开发使用采用本民族语言构成的域名,如德语、法语等。我国也跟随潮流,开始使用中文域名,但可以预计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英语为基础的域名(即英文域名)仍然是主流,且.com这个通用顶级域名的霸主地位将会一直被保持。
拓展知识:
《互联网简史》中文版
https://www.moeunion.com/d/110
《互联网简史》英文版
https://www.internetsociety.org/internet/history-internet/brief-history-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