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19/jpeg/692406/1577419630587-ed87bdba-c232-4fa1-9800-b4cfce3aaae1.jpeg)


蔡康永不再是溫柔傾聽的節目主持人,而是有稜有角,坦率明快的情商代言人,一一斬斷人際關係裡的種種為難。 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年度最暢銷《情商課》不教和解 專訪蔡康永:想像你要去葬禮致詞

拒絕的時候,你會說「再看看」還是「不」?2019年暢銷書排行榜上,幾乎全是心理勵志類書籍,《蔡康永的情商課》更在兩岸三地拿下冠軍,打破自己過去的銷售紀錄。他一針見血指出:人際關係不必追求和諧,「情商說穿了就是關我什麼事?關你什麼事?」

蔡康永回來了,但多了一點陌生。
肩上不再掛滿浮誇配件的他,卸下了節目主持人專注傾聽的溫柔,自己走進了聚光燈下,成為別人的來賓、導師,還有言詞犀利的暢銷書作家。
邁向第六年的對岸談話性節目《奇葩說》,是蔡康永意外踏入情商課的起源。
從第一季開始擔任導師至今的他,在主持人馬東和製作團隊的建議下,蔡康永從服務他人的說話之道,轉向觀照內心的情商養成。
這一轉,就讓《蔡康永的情商課》轉上了2019年的年度暢銷書冠軍,在誠品的兩岸三地書榜都拿下第一,在博客來也打破蔡康永以往作品的銷售紀錄。(延伸閱讀:2019十大熱門商品清單出爐!除了珍奶,這股東方神祕力量也入圍?

其實不只蔡康永,今年誠品、博客來的暢銷書榜前十名,幾乎全是勵志療癒的心理類書籍,推翻以往小說主導的局面。勇敢做自己,似乎已經是全民運動。

從主持人、辯論導師到作家,10月剛推出《情商課2》的蔡康永似乎也愈活愈坦率,言談中那些有稜有角的銳利,為的是活出更自在的人生。

他回首當初離開《康熙來了》的轉折,坦言改變會苦、會累,但有割捨才能在生活中挪出空位,孕育出新的可能性。「把腳從泥漿拔出來,會搞得到處都是泥巴,可是不拔,要付出代價,」他堅定地說。

以下為《天下》專訪摘要:
年度最暢銷《情商課》不教和解 專訪蔡康永:想像你要去葬禮致詞 - 图1
問:為什麼會想寫「情商課」系列?
答:我剛開始不確定,因為我在「EQ」出現的時候,讀那本書沒有太大的反應。我覺得有趣,但好像跟我沒什麼關係,因為我覺得很多事不需要搞得那麼清楚,糊塗地過就可以了。我們的文化很鼓勵這種灑脫豁達的個性,隱居、悠遊自在、糊里糊塗過一生。所以我們有很多讚賞的句子,像兒孫自有兒孫福,難得糊塗這些。
直到這次我開始研究才發現,它解答了好多我一直無法解答的事。
年度最暢銷《情商課》不教和解 專訪蔡康永:想像你要去葬禮致詞 - 图2(吳宙棋攝)
我們似乎一直過度世俗地看待人際關係,認為一個高尚的人不會在乎這件事。 一講到人際關係,就想到人際關係是和諧的,是別人喜歡我的。可是站在情商的立場當然不是這樣子,人際關係不是拿來當人脈使用。在關係上設立人與人之間的界限,這是多數人痛苦的來源。
問:所以今年我們看到暢銷書榜上許多心理類的書籍,是因為很多人想知道怎麼設立界線,排除痛苦?
答:人很妙,不能追求外在的時候就會追求內在。我認為情商書的出現是表示追求內在。前一陣子非常暢銷的《被討厭的勇氣》,其實也是在談人際關係,講人的內在怎麼去面對外在。劉墉先生以前最暢銷的書叫《我不是教你詐》,是人際關係,也是情商。
問:但你從習慣不凸顯自己,把舞台讓給來賓的主持人,轉換到必須站出來,而且自由發揮的作家身分,轉換過程中最難拿捏的是什麼?
答: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我在寫《說話之道》之前,不太想要服務讀者。當時我在想,主持人的工作已經是服務觀眾了,連寫書都要變成一個服務別人的人嗎?
但情商不一樣,我每寫一行字,我就多知道一點。我邊寫邊想,如果能在情商裡找到答案,才值得繼續寫下去。(延伸閱讀:蔡康永:我沒有一秒鐘覺得「聽話」值得驕傲

不講和解與原諒,想像你去他的喪禮

寫人際關係的時候,我不是很有把握。比方說很多人出生在不愉快的家庭,跟爸媽處得不好。我去看所有心理學的書,都在教你和解、溝通、原諒。但我在書裡沒有講過和解,也沒有講過原諒。

我講了一個很極端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受不了自己的爸媽,你就想像一對爸媽出來,他們可以任你予取予求,給你所有你要的愛。如果你真的饒不了你爸媽,你就想像你要去他的葬禮上致詞,你就會發現你什麼東西都會想得很透徹,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了。

我是認真地在想,我如果跟我的朋友不愉快,然後我去她的葬禮上致詞,我能夠講完之後,就覺得那些不愉快一點都不重要嗎?然後我發現,真的一點也不重要。(看更多:蔡康永:不用羨慕林志玲,「冷淡自在」的家庭關係更值得珍惜
所以我的朋友們大概會感覺到,我最近的差別就是,我會直接問。我現在覺得,你有什麼想法,就用有教養、明快的方法去表達,不要再掙扎,浪費很多時間去捉摸別人的感覺,因為別人的感覺你捉摸不了。
我現在如果接到婚禮邀約,如果對方口頭邀約,我以前一定會說我再看看,我現在就直接說我不參加了。雖然對方會冒三條線或是翻白眼,但那是他的感覺,不是我的感覺。實施起來的確有困難。可是我認為人際關係是在受傷中摸索出來的,不應該追求一個不受傷的人際關係。
問:所以不管是自己受傷或讓對方受傷都沒關係?
答:因為你花四小時去參加一場婚禮,當事人對此留下的印象深淺,跟你自己的印象是完全不成比例的。相對而言,如果你在婚禮結束後送個像樣的禮物過去,你得到的印象會比你坐在婚禮裡面四小時要深刻得多。(延伸閱讀:覺得自己是邊緣人、沒朋友?其實交朋友這件事很科學
所以人際關係的受傷並不是一味地受傷,而是你會找到方法在別的地方增強它。這是人際關係的彈性。我不去參加婚禮,不表示我不給予祝福。
年度最暢銷《情商課》不教和解 專訪蔡康永:想像你要去葬禮致詞 - 图3(吳宙棋攝)
如果你真心想拒絕,其實沒那麼困難,只是你心裡會有負擔,覺得人際關係是不是留下了一個不好的紀錄,一個疙瘩。

可是我覺得你要承擔這件事。因為你一味應酬別人,然後透過應酬去讓別人覺得你這個人沒問題,付出的代價可能是使得你一直在過一個陷在泥淖的生活。

你不能一邊抱怨你怎麼活在泥沼中,然後一邊不把腳拔出來。把腳拔出來,一定會引起泥漿四射,可是你得這樣做,不然你的生活不會有改變。(延伸閱讀:說實話傷感情? 別怕!心理學家帶來好消息
問:可是身處在網路時代的我們,應酬往來的樣貌也跟以往很不一樣,我們該怎麼應對數位社交裡的「泥漿四射」?
答:當你在網路上被罵得很慘,會不會覺得憤怒或沮喪?我對付這件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我做每件事都先把自己罵得很慘。不是故意的,而是我誠實地去想,我有哪些值得罵的地方,然後認真罵自己。

關我什麼事?關你什麼事?

比方說我寫情商的書,就先想好我要受到多少的羞辱。罵完自己之後,當別人再來罵你,就有個奇妙的作用。你會像開車的人一樣,已經看到前方有個凹洞,所以當車子經過凹洞,他不會覺得特別顛簸。

先評論自己,就像開車的人看到凹洞一樣,別人罵的跟你預期的狀態差不多,你就會覺得可承擔,而且是公平的。為什麼很多人被罵會生氣,因為他覺得他不該被罵。可是如果你誠實面對自己,也發現有值得被罵的地方,接下來面對別人的罵,就比較能夠覺得合理。

網路上任何人都可以對你發表意見。你如果不先找好立場,就把自己曝露在砲火之中,你自然會覺得滿身傷痕。可是在我看起來,如果砲火的程度不過是別人噴得你滿身是泥巴或灰塵,弄乾淨就好,不需要把它當成傷痕。
問:這是你研究情商以來,做起來最困難的事嗎?
答:我非常難做到的事情,就是不要評價別人。我覺得太難了,我已經慘到我現在本能地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警鈴就會響起來說:你又在評價別人了。比方說,我錄完節目後說,這個人怎麼這麼無聊。無聊或有趣,都是在評價別人。(延伸閱讀:從《康熙來了》到《吃吃的愛》 蔡康永為什麼不說「各位觀眾大家好」?
可是我發現我們的八卦是建立在評價別人身上。如果你聊八卦而不評價別人,就會變成不肯放醬油的烤肉一樣。所以我的護身符就是恰如其分,而不是極端地完全不准。
但我現在有一個警鈴系統,我一評價別人,腦中就會想說你是誰、你憑什麼、關你什麼事?我建議不評價別人,不是出於什麼高尚的立場,而是為自己節省時間跟心力。所以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東西,不按讚或憤怒,都是因為不關我的事。

情商說穿了就是兩個方法,一個就是關我什麼事,一個是關你什麼事。如果有人任意評價你,你可以說關你什麼事?那個人對你做出的評價,你也可以說這關我什麼事?這兩個東西聽起來很粗俗,可是很好用。



蔡康永小檔案
出生/1962年
現職/作家、主持人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研究所編導製作碩士
經歷/時尚雜誌《GQ》中文版總編輯、台北之音電台總監、電影製片、編劇、影評
榮譽/第40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七度擔任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
代表作/電視節目《康熙來了》、網路節目《奇葩說》;暢銷書《康永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情商課》
(責任編輯:曹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