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https://mp.weixin.qq.com/s/cLiEv282p1PXQ93u_NW39w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

    中国

    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

    4.5 万余条江河

    纵横交错

    遍布 960 万平方千米的大地

    (上述河流数量仅包括流域面积 50 平方千米及以上的河流,下图为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制图 @郑艺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

    中国

    还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

    有文献记载以来

    1092 次水灾、1056 次旱灾

    让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成为一部人与水旱灾害的抗争史

    (上述数据仅统计至 1949 年,下图为洪流中的钱塘江,摄影师 @肖奕叁)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

    一边江河奔流、哺育众生

    一边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两种截然相反的特征

    也促使中国发展成为

    全球大型水利设施最发达的国家

    没有之一

    其中最为突出的

    便是遍布中国大地

    拦蓄近 9000 亿立方米库容的

    近 10 万座水坝

    (国际大坝委员会规定,坝高超过 15 米,或者库容超过 300 万立方米、坝高在 5 米以上的坝为大坝,下图为中国高度 100m 以上大坝分布,制图 @郑艺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

    它们可以挡水

    拦截滔滔洪流

    (请横屏观看,2020 年 7 月,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摄影师 @吕杰琛)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

    可以蓄水

    保障供水、灌溉

    (请横屏观看,新丰江水库是香港、深圳等诸多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摄影师 @剑胆琴心)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6

    也可以抬高水位

    发展水电、改善航道

    (灯火通明的白鹤滩水电站,建成之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摄影师 @柴峻峰)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7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2001)》,坝体按照高度可以分为:<30m 为低坝,30-70m 为中坝,>70m 为高坝;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坝高 30m 以上的大坝数量分布,制图 @郑艺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8

    我们究竟是如何建造出

    数量如此众多的大坝的?

    01

    水来土掩

    人们就近取土、层层夯实

    筑起上窄下宽的高墙

    拦住上游来水

    最古老的

    土坝

    便诞生了

    (土坝的建造型式众多,下图为均质土坝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9

    经过压实的土料颗粒

    依靠彼此间紧密咬合

    大大增强了坝体的稳定

    颗粒间明显减小的孔隙

    又能阻碍水的流动

    令其具备较强的防渗功能

    从而实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土料压实前后防渗对比,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0

    甚至在条件足够理想时

    无需机械夯实

    凭借土料自身的重量

    就能层层压实、筑起大坝

    (上述筑坝方式称为水中填土法,黄土高原上的汾河水库大坝,是全球首个使用水中填土施工的大坝,位于山西太原,摄影师 @王蒙)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1

    当然

    除了土料

    卵石、砂石以及人工开采的块石等

    均可用来堆筑大坝

    人称

    堆石坝

    但与细密的土料不同

    石料颗粒粗、硬度大

    极易发生渗水

    即便机械压实

    也收效甚微

    (堆石坝渗水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2

    于是工程师们

    利用石料、土料 “双管齐下”

    或在堆石坝中央

    增设一道直立的土质防渗墙

    成为

    心墙堆石坝

    (心墙堆石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3

    (碧口水库大坝便是一座心墙堆石坝,位于甘肃文县,画面前方是经电站流出的水体,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4

    或是将防渗墙倾斜布置

    则为

    斜墙堆石坝

    (斜墙堆石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5

    家喻户晓的小浪底大坝

    高达 160 米

    是中国最高的斜墙堆石坝

    (请横屏观看,气势如虹的小浪底大坝,坝顶长 1667 米、宽 15 米,位于黄河中游,摄影师 @林治坤)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6

    正是这样一座大坝

    让小浪底水库的蓄水量

    达到 126.5 亿立方米

    超过 2 个太湖

    也正因如此

    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得以提升至 1000 年一遇

    让近 1 亿人口免于水患

    (太湖的蓄水量约为 56 亿立方米,下图为小浪底大坝泄洪场景,摄影师 @张子玉)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7

    然而

    能够防渗的并非只有土料

    混凝土甚至拥有

    更小的孔隙、更强的防渗

    只不过

    相对于颗粒松散

    且在水体挤压下

    易发生轻微变形的堆石坝

    混凝土还是太过 “坚硬”

    二者截然不同的变形程度

    令它们无法 “齐心协力”

    共同抵抗奔腾的江河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

    我国开始引入一种新型设备

    振动碾

    它如同一台超强力 “压路机”

    经其碾压后的石料

    颗粒密实、硬度增大

    抗变形能力大幅加强

    足以与混凝土旗鼓相当

    (堆石坝的建造场景,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8

    自此以后

    堆石坝终于能获得混凝土的加持

    只要在坝体的上游一侧

    铺设一层混凝土面板

    便能完成防渗

    这便是

    面板堆石坝

    (面板堆石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19

    由于这种坝型施工快、造价低

    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国

    其中位于湖北恩施的

    水布垭大坝

    高度达到 233 米

    一举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面板堆石坝

    (清江上的水布垭大坝,坝体上可见 Z 字型马道,用于排水、检修、交通等,摄影师 @李云飞)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0

    以上种种

    由土料和石料堆筑的大坝

    统称为

    土石坝

    由于它的

    材料易得、结构简洁、施工简便

    因此应用极为广泛

    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我国近 10 万座水坝中

    各种土石坝的数量

    占到 95% 以上

    几乎是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东圳水库大坝,一座设有心墙的土石坝,位于福建莆田,摄影师 @DJY 俊逸)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1

    可即便数量如此庞大

    但是泥土、碎石等筑坝材料

    本身属于松散颗粒

    这便注定了土石坝

    并非十全十美

    一方面

    无论如何压实

    颗粒间的孔隙依然存在

    经年累月下

    发生渗流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

    松散的土石料表面

    难以抵抗猛烈的水流冲刷

    因此土石坝不允许洪水漫顶

    必须在远离坝体的位置

    增设专门的泄洪通道

    (水布垭大坝和右边的溢洪道, 点击图片 查看泄洪场景,摄影师分别为 @李顺武 @谭江弘)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2

    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建起

    更加坚固的大坝呢?

    02

    一夫当关

    不妨想象

    将一块巨石置于水中

    只要其重量足够

    就能与地基间产生

    足够强大的摩擦力

    令其在汹涌的水流中岿然不动

    类似地

    如果能够人工打造一块这样的巨石

    便能以其 “一己之力”

    抵挡奔腾而来的江河之水

    堪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便是

    重力坝

    (重力坝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3

    为此

    坚硬、致密的混凝土

    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以其浇筑的

    混凝土重力坝

    不仅能够拦水截流

    而且其本身足够坚固

    因此可以在坝身上设置泄水孔

    甚至建造可直接溢流的坝段

    (正在泄水的丹江口大坝,位于湖北丹江口,摄影师 @白䒕帆。:在混凝土重力坝出现之前,早期的重力坝多由石灰浆黏结石块而成)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4

    尤其在大江大河之上

    每逢汛期水位暴涨

    一座座混凝土重力坝

    便如 “定水神针” 一般

    成为防洪的中坚力量

    例如

    坐镇金沙江的

    向家坝水库大坝

    (向家坝水库大坝,位于云南水富,点击**片 ** 查看各部分结构,摄影师 @柴峻峰)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5

    驻守黄河的

    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位于河南三门峡,点击图片查看各部分结构,摄影师 @黄雪峰)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6

    以及

    横亘于长江的

    三峡大坝

    这座高 181 米

    全长 2309 米的庞然大物

    以超过 1600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打造而成

    能拦蓄 221.5 亿立方米的洪水

    与 4 个太湖的蓄水量相当

    (请横屏观看,拦截长江的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点击图片查看各部分结构,摄影师 @李心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7

    自大坝竣工以来

    曾在 2010 年、2012 年和 2020 年

    三次长江大洪水中

    削减洪峰 40% 左右

    极大地减轻了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2020 年夏季三峡大坝泄洪的场景,摄影师 @李心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8

    然而

    稳立于洪涛的重力坝

    却也并非无懈可击

    它还必须战胜一个

    “看不见的敌人”

    人称扬压力

    这种特殊的作用力

    由两部分共同组成

    其一是地基渗水和坝体渗水

    所产生的渗透压力

    其二则是淹没于水下的坝体

    所承受的上浮力

    在扬压力的作用下

    坝体相当于被向上 “托举” 一般

    极不利于坝体稳定

    (重力坝扬压力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29

    为此

    工程师们千方百计

    试图在保证坝体稳定的同时

    尽可能减小坝体与地基间的接触面

    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扬压力

    比如

    将坝体内部分段收缩

    形成一节节空腔

    成为

    宽缝重力坝

    (宽缝重力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0

    (新安江大坝,中国第一座宽缝重力坝,摄影师 @方建飞)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1

    甚至直接将坝体的下部掏空

    形成一座 “空腹” 的

    空腹重力坝

    (空腹重力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2

    (中国第一座空腹重力坝是上犹江水库大坝,位于江西赣州。下图的牛路岭水电站大坝也是一座空腹重力坝,位于海南琼海,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3

    可是到这里

    人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可惜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宽缝也好,空腹也罢

    重力坝的体型依然过于庞大

    混凝土浇筑时的

    温度条件、施工步骤

    更是复杂

    (三峡大坝施工的场景,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4

    但工程师们

    并没有知难而退

    而是转而改用

    掺杂粉煤灰的特殊混凝土

    结合与土石坝相同的碾压方式

    建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这种新型筑坝技术

    既能减少混凝土用量

    又能简化施工步骤

    还能便于大型机械施工

    从而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可谓一举多得

    (1986 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大坝,坑口水库大坝,位于福建三明,图片来源 @三明市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5

    也正因如此

    众多愈发宏伟的大坝拔地而起

    从 101 米高的

    水口大坝

    (闽江上的水口大坝,位于福建福州,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6

    到 200.5 米高的

    光照大坝

    (光照大坝、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三大超级工程同框,位于贵州黔西南,摄影师 @王璐)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7

    再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龙滩大坝

    它高 216.5 米

    已经远远超过

    我国最高的常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

    (红水河上的龙滩大坝,位于广西河池,摄影师 @姚王度)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8

    而若要进一步

    实现坝高的突破

    同时还能进一步

    控制用料和成本

    那么是否

    存在更加精巧的结构呢?

    03

    借力打力

    在广东省北部

    一座体态轻盈、造型优美的大坝

    巍然屹立于峡谷之中

    其坝体向上游方向拱起

    厚度与高度之比仅有 0.11

    这就是坐落在广东韶关的

    泉水大坝

    这是中国最薄的

    拱坝

    (南水河支流上的泉水拱坝,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39

    这种结构精巧的坝型

    除了依靠坝体自重

    更关键的

    则是利用拱形结构

    将绝大部分水体推力

    传向两岸坚实的山体

    以山体产生的反作用力

    令坝体维持稳定

    堪称名副其实的

    借力打力

    (拱坝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0

    有了山体的分担

    拱坝的体积

    一般仅为同等高度重力坝的 30-60%

    可谓是既美观经济

    (耒[lěi]水河上的东江大坝,坝体轻薄,坝顶最窄处仅有 7 米宽,位于湖南资兴,摄影师 @姚王度)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1

    更为精妙的是

    正常状态的拱坝

    在自身重力、水体推力

    基岩支撑、温度变化等

    诸多条件综合作用下维持平衡

    如果遭遇突发情况

    某个条件发生改变

    其余条件仍能保证坝体稳定

    这便是超静定结构

    因此

    拱坝具备

    出类拔萃的安全性

    其超载能力甚至可以达到

    设计性能的 10 倍以上

    以汶川的沙牌拱坝为例

    它距离 5 · 12 汶川大地震震中

    仅有 36 千米

    即便当时的水库满载运行

    在经历地动山摇之后

    坝体也未受到明显损害

    (岷江支流上的沙牌拱坝,位于四川汶川,摄影师 @余振威 & 刘文君)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2

    但是

    集美观、经济、安全

    于一身的拱坝

    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

    却极为苛刻

    其理想的坝址

    要求两岸的基岩坚硬且完整

    河谷还必须左右对称

    且从上游向下游收缩

    只有这样

    坝体才能稳稳地

    “卡” 在河谷之中

    (金沙江上正在建设的乌东德大坝,位于云南昆明与四川凉山交界,点击图片查看各部分结构,摄影师 @卢思璇)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3

    好在随着工程、材料

    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进步

    拱坝的适应性

    越来越强

    人们不仅在

    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区

    建成了乌江渡、构皮滩等

    一众知名的大型拱坝

    (乌江上的构皮滩拱坝,位于贵州遵义,摄影师 @秦军,图片来源 @水电八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4

    拱坝的形态

    也愈发多样

    其平面

    可以是厦门岛

    上李水库拱坝的规则圆弧状

    (厦门岛上的上李水库大坝,位于福建厦门,点击图片查看拱坝平面形状,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5

    也可以是乌江上

    东风拱坝的双曲线型

    (乌江上的东风拱坝,位于贵州清镇,点击图片查看拱坝的平面形状,摄影师 @李贵云)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6

    而其剖面

    可以保持竖直

    是为单曲拱坝

    (单曲拱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7

    亦可以

    同样向上游弯曲

    是为双曲拱坝

    (双曲拱坝结构示意,制图 @罗梓涵 / 星球研究所)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8

    更令人震撼的是

    拱坝的高度不断刷新记录

    2000 年

    240 米高的二滩拱坝建成

    这是中国首座突破 200 米级的大坝

    (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的二滩拱坝,位于四川攀枝花,摄影师 @石磊)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49

    2010 年

    拉西瓦拱坝封顶

    最大坝高突破 250 米

    (黄河干流上的拉西瓦水库拱坝,位于青海海南,摄影师 @李俊博)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0

    2014 年

    溪洛渡大坝竣工

    其坝高达到 285.5 米

    (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拱坝,位于四川凉山与云南昭通交界,摄影师 @柴峻峰)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1

    放眼世界

    在全球 76 座 200 米以上的高坝中

    拱坝就有 38 座之多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

    200 米级高坝的最佳选手

    但是

    200 米级

    仍不是拱坝的极限

    澜沧江上的小湾拱坝

    高度达到 294.5 米

    直逼 300 米级

    (小湾拱坝,坝顶最窄处仅有 12 米宽,位于云南大理与临沧交界,点击图片查看各部分结构,摄影师 @陈畅)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2

    而雅砻江上的

    锦屏一级拱坝

    高度达到 305 米

    成功晋级世界最高坝

    就这样

    在西部的高山峡谷中

    越来越多的高拱坝

    凭借有利地形

    以四两拨千斤之势

    拦洪蓄水、抬高水位

    让奔腾的江河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输送到祖国各地

    点亮万家灯火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海南,摄影师 @李俊博)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3

    04

    十万 “勇士”

    从 “水来土掩” 的土石坝

    到 “一夫当关” 的重力坝

    再到 “借力打力” 的拱坝

    它们可谓是

    中国大坝家族的绝对主角

    但 10 万座大坝的精彩

    却不止于此

    我们还有

    结构简洁到

    只需用一组支墩和挡水盖板

    便能组成的 支 **墩坝 **

    (佛子岭水库大坝,位于安徽六安,是中国仅有的两座连拱支墩坝之一,点击图片查看各部分结构,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4

    也有以橡胶等合成材料

    做成封闭布囊锚固于河道

    “随充随用” 的橡胶坝

    (沂河上的小埠东橡胶坝,全长 1135 米,是目前世界最长橡胶坝,位于山东临沂城内,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5

    甚至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古老的土石坝

    也能继续冲击新的高度

    2014 年

    糯扎渡大坝建成

    高度达到 261.5 米

    (澜沧江上的糯扎渡大坝以及右边的溢洪道,位于云南普洱,摄影师 @潘泉)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6

    一年后

    双江口大坝开工

    其最大坝高 314 米

    未来将重新定义世界最高坝

    (请横屏观看,大渡河上正在施工的双江口大坝,位于四川阿坝,摄影师 @杨虎)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7

    就这样

    在 960 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

    中国人建造了

    大大小小近 10 万座水坝

    它们如同十万个 “勇士”

    巍然挺立在

    群山之间、江河之上

    守护着农田、乡村、城镇

    以及一片又一片家园

    (怀柔水库大坝与北京怀柔城区同框,摄影师 @陈剑峰)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8

    但是

    建造水坝

    也仅是庞大水利工程系统的

    冰山一角

    正如宏伟的三峡工程

    早在大坝开工之前

    已历时 40 年

    精心设计、反复论证

    哪怕大坝封顶之后

    仍历时 6 年

    才建成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

    水电站

    历时 9 年

    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三峡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 “配件”,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59

    而直到 2020 年

    这项水利枢纽工程

    才宣告全面完成

    最终

    它不仅是一堵拦洪的巨墙

    也是一座庞大的蓄水池

    一台强劲的发电机

    一条航运物流的大通道

    (请横屏观看,超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摄影师 @黄正平)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60

    三峡工程如是

    每一座水利工程亦如是

    而在这每一座工程背后

    无不凝结着

    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

    也正因如此

    才诞生了中国大坝的奇迹

    乃至中国水利工程的奇迹

    (雅鲁藏布江上的加查水电站,静卧于莽莽群山之间,摄影师 @行影不离)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61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艾蓝星

    图片:散夏

    设计:罗梓涵

    地图:郑艺

    审校:桢公子,黄超

    【致谢】本文的图片内容得到了 “中国水电八局” 的鼎力支持,本文撰写得到了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马吉明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磊博士(水利专业)的大力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瑞芳. 当代中国水利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2] 郭秦渭. 水工建筑物[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3] 潘家铮. 千秋功罪话水坝[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 贾金生. 中国大坝建设 60 年[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5]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中国高坝大库 TOP100[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6] 水利部. 2018 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7] 水利部. 2013 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 “招聘” 即可查看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转载 |10万座大坝的诞生! - 图62
    https://mp.weixin.qq.com/s/cLiEv282p1PXQ93u_NW3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