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互 - 图11974年,一位年轻的工程师Larry Tesler在为Xerox Alto计算机开发一个名为Gypsy的应用程序。Gypsy属于第一代文字处理程序,在它之前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Bravo。Bravo是第一个真正“所见即所得”的文字处理程序,也是第一个具有更改字体功能的程序。虽然都是文字处理程序,但Gypsy却很不一样,因为它使用了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UI)。Larry的任务是减少界面中的感觉体(modality ),以便用户不必切换到其他模式去执行操作。此后数十年,Larry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奔走呼号。你看,他的网站是http://www.nomodes.com,Twitter是@nomodes,就连他的汽车牌照也是NOMODES(http://t.cn/zQHeT28)。Larry希望用户在按下字母键时,总能在屏幕上看到相应的字母以文本形式显示出来——这对文字处理程序而言,可不算是过分的要求。但Bravo就做不到这一点。在Bravo中,用户只能在特定的模式下输入文本,而在这个模式之外,敲击键盘会触发其他某种功能。

    把文本从文档的一个部分移动到另一个部分也是文字处理程序的功能。在Bravo中(见图1-9),用户必须先选择目标,然后按“I”或“R”键,进入“插入”或“替换”模式,再查找并选择要移动的文本,最后按Esc键执行复制4。Larry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执行这种操作,他的方案不仅利用了鼠标,而且大大简化了整个微交互。在Gypsy中,用户可以选择一段文本,然后按“复制”功能键,选择目标,最后再按“粘贴”功能键。不需要模式。剪切和粘贴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