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修读 2016 版培养方案中的英语类课程和物理类课程的学生,必须是重修 2 次 2016 版培养方案中的相应课程后仍不及格的,才可以修读 2020 版对应课程进行替代;
2、2016 版培养方案和 2020 版培养方案中的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 A》、《线代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跨培养方案版本选课,但每门课程最多重修 2 次,仍不及格的可以用对应的高阶课程进行课程替代,此外每个学生在读期间只能进行 1 次高阶课程替代,涉及多种替代方案的也只能选择 1 种进行修读。
3、2016 版培养方案中的《高等数学 C》现已停开,可以用对应的高阶课程进行课程替代。
4、2016 版培养方案中的《形势与政策》现已停开,可以用对应的高阶课程进行课程替代,连续修读 2 学期所对应的高阶课程即可认证,剩余学分可选修其他选修课完成。
例 1:王同学第一次修读的是 2016 版的《高等数学 A1》,正考和补考成绩均不及格,此时他有 2 次重修机会:可以选择重修 2 次 2016 版的《高等数学 A1》;或者重修 1 次 2016 版的《高等数学 A1》和补选 1 次 2020 版的《高等数学 A1》;或者补选 2020 版的《高等数学 A1》2 次;
例 2:王同学《高等数学 A1》课程的 2 次重修机会用完之后均不及格,就需要补选《工科数学分析(1)》或者《数学分析(1)》课程进行替代;
例 3:王同学补选《工科数学分析(1)》或者《数学分析(1)》课程正考和补考均不及格,则只能结业。
课程代码 | 已修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代码 | 被替代课程名称 | 学分 |
---|---|---|---|---|---|
G1820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G1820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G183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G1830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大学物理A | 大学物理B | ||||
工科数学分析(1) | 高等数学A(1) | 2 | |||
数学分析(1) | 高等数学A(1) | 2 | |||
工科数学分析(2) | 高等数学A(2) | 3 | |||
数学分析(2) | 高等数学A(2) | 3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A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B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B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D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A(1)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C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A(1) |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践 | 1 | 计算机基础训练 | 0.5 | ||
计算机基础训练 | 0.5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践 | 1 | ||
金工实习A | 4 | 金工实习D | 1 | ||
金工实习C | 2 | 金工实习D | 1 | ||
C++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上机实践 | 2.5+1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3.5 | ||
高等数学A | 11 | 高等数学C | 4 |
流程
第一种情况:申请课程替代,即A课程认证为B课程。
第二步:点击“报名申请——校内课程替代申请”
第三步:在“校内课程替代申请”界面,点击“申请”
第四步:根据本人学分认定申请表,选择替代课程和被替代课程,点击“选择课程”进行选择。
注意:层次关系选择 > ,不要选=或<;替代说明如实填写
选择“替代课程(已修课程)”时,类型应选择“计划外课程”
选择“被替代课程”时,应选择第一次学习的学年学期课程
第五步,打印申请表,等待审核结果。
在“校内课程替代申请”界面,点击“申请表”,打印纸质申请表,并提交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课程替代审核前后结果对比(以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为例)
点击“信息查询——学生学业情况查询”
课程替代之前,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显示为未获得学分。
课程替代之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C显示为已获得学分。
第二种情况:课程性质认证,即课程的课程性质从A认证为B。
第一步:点击“报名申请——校内课程学分节点替代申请”
第二步:在“校内课程学分节点替代申请”界面,点击“申请”。
第三步:根据本人学分认定申请表,选择替代课程和被替代学分节点(课程性质),点击“选择课程”进行选择。
选择“替代课程(已修课程)”时,类型应选择“计划外课程”
第四步:打印申请表,等待审核。
在“校内课程学分节点替代申请”界面,点击“申请表”,打印纸质申请表,并提交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打印功能暂未做好,该类型认证需要手工填写申请表)
学分节点(课程性质)替代生效后,该课程替代为申请认定的课程学分节点(课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