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朋友们聊起来,一好友的女朋友吐槽浙大的男生不过 520,不会给女朋友送礼物。然后另外一个朋友,叫 Peter ,就很积极说,我可以教你们如何送礼吗?

    然后我好奇心就起来了,说:“您请”。

    然后 Peter 就开始了他的送礼教学,让我大开眼界,感觉不整理下来实在可惜。


    Peter:“好的礼物需要满足两点:一是基于对方原有的对于价值认知和理解,或者说对方身上自带的过去的经历作为一个母题;然后另外一点是,需要满足能够和这个母题进行拼合的能创造新的「理解」、「体验」、「认知」的再造物。”

    “这两点会使得通过一个礼物在对方的世界里修出一栋包含着送礼者和收礼者共同特征的纪念物。也可以认为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内心世界区域交集点。”

    “这一招数也被人说类似心锚,俗气点说就是对方觉得熟悉的,有“自我”的内容。”

    我靠,一上来就是这么学术化的内容吗?我马上打断问了句,“那什么是母题呢?”

    Peter:“比如说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是浙大的 浙大实际上已经能成为对于各位的一个母题,因为必然有回忆和很多关于自我的记忆是关联的。但是深层次讲还有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我:“那怎么评价这个交集点的好坏呢?”

    Peter:“相处时能感觉到那些位置是对方在乎的 或者珍视的,所以实际上不能违反对方的对于这个点的底层逻辑看法。”

    我:“那这些位置具有唯一性吗?比如可以反复去用这个位置吗?”

    Peter:“一般第一次用记忆深刻 反复用其实不太好。而且并不是存在只有一个母题的,一个母题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应。”

    我:“如果珍视的位置就第一次用比较有效的话,那感觉很容易就会用完哎?能举个例子吗?”

    Peter:“这样 教你们个阴的 你们感受一下。这本质上和心锚差不多,只是重在创造。”

    “比如说你去外面和人在麦当劳吃饭,你们开始聊天了,然后进入到比较好的气氛的时候,就可以撒锚了。就是看着对方很真诚地开始说真心话。

    “我小时候我父母工作忙 就会经常让我一个人自己去麦当劳”
    “我吃麦当劳的时候其实挺孤独的 …”
    “小时候还有麦当劳叔叔 我看着他那笑脸 我觉得也许我有一天也能这么开心”
    “自从你开始陪我吃麦当劳之后 我现在开始不那么觉得孤独了… 和你吃麦当劳挺不错的”

    “注意这里要上描写,强化记忆,「陪」/「和」字看情况用,这锚就落下去了。它的本质就是拉入一个双方熟悉的场景,然后给对方展示自我。”

    我:“但是你这个心锚,怎么结合母题送礼呢?比如还是以这个为例的话?”

    Peter:“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找在对方小时候出现过的开心乐园餐玩具,买一整套。然后找一天时间拉对方去吃开心乐园餐。 然后把这个送给她。因为如果是按照前面的母题,反守为攻。”
    “就是说话的人已经透露出来很多场景信息了。里面是有角色缺失或者可以填补或者增强的地方。”

    我:“但这个是对方跟你说了他的信息之后你才能这样吧,如果信息不多呢?”

    Peter:“所以本质上来说 第一条就是得足够了解对方,建议不要贸然下手,不够多的时候,撒心锚。”

    “说到底你可以理解为 “自我”这个概念是一个自己构筑的城市,就是想让对方接受你的存在 就是在对方心里创造出共同的建筑物。什么共同语言 共同话题 爱好。不过都是用来创造“共同回忆”的基础,共同回忆也就是为了 互相留下点什么。你可以把母题当作那些 对方会有兴趣能接受的点”

    我:“但是你撒给他以后 比如你讲了麦当劳的故事以后 你送给他啥东西呢?感觉应该是对方跟你讲了这个之后你可以送给他那个玩具吧?不然感觉有点奇怪。”

    Peter:“就是这都是…主动进攻的技巧…不能自己打自己吧…聊天时努力找找,对方经历里的记忆点。而且可以一开始觉得好奇,不过也看男生女生。”

    Peter:“另外,对女生经历的好奇,千万不要挑衅。对男生是可以挑衅的,对方就开始讲自己的事情了。”

    “那挑衅是指啥?”

    Peter:“比如我学画画的,以前有女生拿那种 很不好的画给我看。然后反问我我到底会不会画画啥的。然后我一下子 自我证明的欲望就来了,这招女生对男生好用。”

    我:“但我就感觉这种女生很不识趣啊?”

    Peter:“是,但关键看控制。 就是一边挑衅对方 一边给对方肯定,就等我画了一点,就说:‘没想到还挺好看的。’这就一下子就牵制住了。”

    我们一群吃瓜群众惊叹,这特么就是绿茶技术呐。


    听完 Peter 的一番论述,我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空谷札记_20210602_084611.gif

    这才是真正的情感大师啊,鄙人怕是不配送礼 (: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