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1. 单选题:20 * 1分
  2. 简述题:5 * 10分
  3. 材料题:2 * 15分

    重点内容

    前言:

    五大创新理论的概述

    第一章:

  4.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P6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P11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 实事求是,就是指一切从实际触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群众路线,就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第二章: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24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人、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 P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1.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2.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3.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章: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以及其理论根据 P5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经占有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理论根据

    1.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第一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在转变条件上,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P61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章: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P107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

    1.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都结合起来;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有哪些 P114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七章:

  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P15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八章:

  1.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P178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P180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
    3.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第九章:

  1.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P197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

  2. 奋力实现中国梦 P199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第十章:

重点是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P237

第十一章: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哪四个?怎么提出的?有哪些含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全面深化改革
    3. 全面依法治国
    4. 全面从严治党
  2.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P260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用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有机的整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