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进取精神的胜利(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思考题

  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理解新航路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原因,即为什么世界近代史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开端?
  3. 比较分析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有带来中国人发现美洲的壮举?
  4. 理解新航路开辟与美洲古代文明的衰落两者之间的关系。
  5. 理解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 哥伦布大交换
• 教皇子午线
• 商业革命 • 价格革命


一. 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 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和影响

国家的政治任务

•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目的众说纷纭:
• 寻找建文帝、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
• 防范帖木儿帝国
• 获取海外朝贡

结果、影响不同

• 郑和远航与西方人开辟新航路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
• 郑和下西洋:虽然声势浩大,但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的航海事业突然中断,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
• 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并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
• 相反,哥伦布和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在西欧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东方的商品和航海贸易的利润直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image.png

二.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image.png

三. 地理大发现的时间、主要内容、过程及有关争论

(一)时间:
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二)主要内容:

  • 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 主要航海活动: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1642年荷兰人阿贝尔·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

  • 过程:
    • image.png
    • 1492年4月《圣大菲协定》
      西班牙王室决定对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给予经济上的赞助,并封他为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1/20留为己有,但新发现的土地主权属于西班牙。

      六、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一)人类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范围,迎来了海权时代

      (三)对欧洲及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大规模海外扩张)

      新兴的拥有资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西方的历史舞台 。

教皇子午线——《托德西里亚条约》

  • 1493年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一系列通谕,在亚速尔群岛以西划分了一条想象的贯穿地球南北两极的分界线,此线以西的非基督教陆地和岛屿都由西班牙探索和占领,以东为葡萄牙探索和占领。
  • 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托德西里亚条约》,尽管这一狂妄无知的条约没有得到其他任何国家的承认,但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解决了两国的争端。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影响

  •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间接地促使了后来的航海殖民国家英国和尼德兰的兴起,同时使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各城市走向衰落。
  • 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欧洲人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增长了地理知识,刺激了欧洲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革命

  • 第一,世界市场扩大:地区——全球
  • 第二,商品大交流

商品大交流

  • 农业交流
  • 动物交流
  • 疾病交流
  • 人种交流
  • 物种大交流 哥伦布大交换

从殖民地的角度看

  • 地理大发现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大规模的海外扩张,近代美州、非洲及随后的亚洲被殖民、被掠夺、被瓜分的血腥历史开始。
  • 双重使命
  • 大发现 = 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