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这篇?
源自:在 我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的末尾我加了不少的相关链接,有人看到了,就在评论区提了个问题。

hi,我看到你在文章最后加上了一些相关链接,我正准备给语雀的知识网络写一篇文章,为什么加链接以及如何加,能否请你分享一下你的见解?


这部分的内容也是我准备写的,是构建知识体系方法论 中的一部分,因为这个涉及的挺多的,所以还在查资料结合实践写一些前置的东西,卢曼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 自下而上碎片化信息整理——语雀小记使用心得这两个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输出的(有些没有形成完整的一篇文章我没列)

写的比较费劲(费劲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个会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写。

为什么加链接?

知识在大脑里是网状的,是相互联系的,但是我们大脑一定时间内的容量和建立联系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作为我们的第二大脑。第二大脑帮助我们做的事情有多有少。

一开始的笔记很简单,就是为了存储,大脑记住我在笔记的哪里记了一些什么东西即可(变相的扩大了容量)。但其实笔记可以做更多,我们可以在笔记里也把他们的关系记录下来,书里叫目录,卢曼卡片盒里叫索引,电子笔记软件中是链接,这样联系的容量也扩大了。

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笔记中加上大量的链接,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知识体系大小(容量大了),所以要加链接。

链接如何加? 注意点有什么。

这里的链接讨论电子笔记软件的(纸质的相对较成熟了(目录)),加链接意味着联系,只要你认为有联系的就可以加。

加链接可以放在在: 开头、中间、结尾, 每个地方的含义和相关性是不同的 ,一般可以认为,加在开头是前置阅读的,联系必要性看作者的说明,文章中间的是最紧密的,是当前上下文的索引参考,最后一般是扩展阅读。

但是有一点要尤为注意,因为电子笔记软件加链接无疑是非常方便的,基本上可以认为你想加多少就加多少,这就容易造成链接过多,不管相关性联系大不大,反正方便,那我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只要有一点点联系,我就放上去,这样无疑是有问题的,会导致一个主题过于发散,反而不讨好,加了相当于没加。所以,再加链接的时候也要思考一下,真的需要吗?

关于链接加的过多危害,我们不妨来放大来看,会更直观一些

  • 一篇文章,我加 10 个相关的参考链接
  • 一篇文章,我加 10000 个相关的参考链接

你说谁更好?链接过多会造成我们联系的时候没有重点。

加链接必须经过思考,有所选择,降低联系成本。

再来一个概念:输入强度和提取强度,笔记链接太多会导致输入强度过大,提取的时候反而不是很好提取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

链接其实也不是必须加的,如果你好多文章都没加,问题不大,现在主流的笔记软件都支持了检索,而随着技术发展,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你脑袋里记几个关键词,一搜索也可以找到,这是工具替我们做了检索的过程。

最后再来一个灵魂一问:两篇互相联系的文章,我们要在两个文章加上各自的链接吗?
我的建议是: 要加,联系都是相互的,别偷懒。

但是,我们也可以取个巧,现在工具很发达的,千万别视而不见,你找个有双向链接的工具不久完事了嘛, 你只需要建立一次即可,譬如语雀就支持,非常好使。

image.png

最后的最后,你的流程你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先有流程后挑工具,当你用的时候要明白内核是自己的流程和方法。

:::success 关联文章(知识应当是网状的,是紧密联系的,互相链接的,所以增加关联文章

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2022-11-08|周二|极度暴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