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大家的课代表,一个来自小县城,在大城市打工奋斗的前端程序员
    我为什么要参加学习训练营?
    希望培养一个好习惯,通过好习惯让自己变得更好
    通过学习训练营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是谁我不说),在帮助大家的同时,培养巩固了自己的早起好习惯
    通过学习训练营我学到了什么?

    • 优秀的人很多,我可以变成个其中一个
    • 看清并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与时间做朋友

    总结分享
    相比于二期来说我定了较多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在设立之初,执行之前,觉得十分的简单轻松。但是当进程过半的时候,常常会在忙完一天的日常工作和家庭琐事的时候,回头看看 todolist 发现自己的子任务还有几个都是未完成状。而任务本身是为了让我自己培养习惯的,但是当任务变成需要强迫你完成,甚至掐着点完成的时候,就会让给我开始思考几个问题:

    • 是任务太难完成了吗?
    • 这些习惯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关于第一点,我确实有比较多的话想说。在作为第三期课代表给大家统计每日任务完成情况的时候,发现好几位同学和我有相同的烦恼。完成当时自己定下的任务对本人而言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或者说发展成一个逼迫自己需要强迫自己去做的事情。显然,当训练营结束后,并不能帮大家培养习惯,相反,很多同学会在训练营结束后开始报复性地休息和破坏(包括我自己)。

    <21天:每日做1次冥想 >
    <21天: 每天完成一次半小时以上的锻炼>
    <21天: 每天一道算法题>
    <21天: 每天阅读半小时>
    <21天: 每天早上七点前起床>

    在训练营结束后,五个子任务中,我坚持还在做的有算法题,阅读,以及早起。冥想和锻炼在训练营结束后的三天时间中,并没有坚持每日做到,甚至说因为在训练营期间联想到任务给我的逼迫感我会刻意的去回避做这件事。
    从结果看,三期训练营中的效果好像不尽如人意,好像我自己拟定的子任务在训练营结束后并没有内化成我的日常习惯,我应该自责懊悔否定自己吗?一开始的确如此,但是当我翻到二期训练营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负面情绪也一扫而空。

    潘小安 每天一道算法题
    每天阅读半小时

    我二期训练营的目标是每天一道算法题阅读半小时,两项子任务贯穿了我的两期训练营计划,在三期训练营后,这两项子任务自然而然,确确实实的内化成了我的一个日常习惯,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可见的成长(阅读完成《明朝的那些事》,正在阅读《道德经说了什么》,《知行合一》,《被讨厌的勇气》,成功通过华为 OD 的算法机试,和完成了两轮面试的算法题)。
    换句话说,一期训练营可能没有给我养成一个我预期的好习惯,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陷入自责懊悔否定自己等负面情绪中,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比如说我确实没有那么强的自律能力,确实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完成每日任务的情况下时不时的超级加倍,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还能洋洋洒洒的每天写几千个字的总结。但是我们可以和时间做朋友,一期训练营培养不了的习惯,我们延长到二期,延长到三期,直到这个子任务内化成为了自己的一个习惯,一个自己拥有之后会发自内心让自己觉得自己在成长的习惯。
    第二点在计划设立之初,会很容易陷入这种误区。比如每日冥想这个子任务,回头来看,我当时设立这个目标是因为冥想作为群内提倡的活动,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活动,我对冥想有初学者的那种好奇,那种的跃跃欲试,那种饱含热情。首先冥想确实有帮助,有好处,有意思,但是当把这个事情设置为每日计划,想内化成习惯的时候,会发现本身可能对这个活动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或者说冥想可以出现在未来的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如果每日去做的话,对现在的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负担。所以在设立目标之初,需要去反复斟酌,这个任务的内容和频率,是你在之后的每天生活中想要的吗?

    在训练营结束后的反馈中,七酱提到有些小伙伴子任务过多的事,每天繁重的工作和日常,留给我们每个人的空余时间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所以每个子任务虽然在大家设立的时候可能觉得无足轻重,轻而易举。但是当它们要作为一颗宝石要嵌入到你日后的漫长岁月中的每一天时候,再小的宝石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理。所以,请认真对待设立的每个子任务,它们都会是我们以后宝贵的财富,会决定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