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整的构建一个社群

高质量社群的五个因素是 :同好结构运营输出复制。想要构建一个健康、生命周期长的社群需要从这五个要素着手开始做。
再来回顾一下五个因素的的执行目标:
同好:明确社群运营目的、价值和形式;
结构:设计成员组成结构、制定社群管理规则;
运营:选择适合社群运营的平台并吸引种子用户加入;
输出:构建自媒体、活动和产品的生态矩阵,对内对外输出;
复制:找准时机和周期进行规模裂变

复制-裂变分化出社群规模

扩大时机

是否已经做好扩大运营的准备了?

人力物力财力能否足够支撑社群的快速复制?规模的扩张不能盲目,要清楚的看到人力成本能否跟上社群规模的扩张。

是否已经形成亚文化?

亚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在主文化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持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任何组织要持续存在,必须形成一套有鲜明特征,打上自己烙印的文化体系。资源会枯竭,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亚文化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 语言:大家聊天的语气、专属表情包、口号等。
  • 视觉:社群标志,线下活动着装统一等
  • 话题:社群中的梗,只有社群成员才懂的笑话
  • 时间:专属社群的时间或者节日,如群成立纪念日这种
  • 行为:特别的手势或动作

    复制周期-怎样的节奏去复制

    产品周期评估法

    社群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群成员的价值需求,同时给运营人员带来一定的汇报,这样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想要得到长期的回报,就要设置长期的需求。一个社群运营的时间周期和需求时长的定位息息相关。

    生命周期评估法

    首先要认识到一点:每个社群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去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这个生命周期也大概是两年。
    为什么是两年?

  • 一个群主的坚持时间很难超过两年。

  • 一个群在两年周期内,一般而言已经完成了商业价值转换,从商业上讲该挖掘的商业价值也差不多了,继续维护下去成本会超过回报。

两点启发:
1.不要过度投入,群生命周期到了尾声,不打扰就是你最后的温柔
2.要设计一个在生命周期前就能完成销售的产品

复制方式-如何有条不紊的扩大社群规模

反面教材:
1.发布一个二维码,一次性拉十个群
2.从核心群拉十个人,让他们没人拉满一个群
3.朋友圈转发截图拉人
这些方式无法传承社群文化!
正确方法是交叉复制:
每次建立新群都需要一些老社群成员进行混合,才能带动新成员。

复制的陷阱-从小社群到大社群遇到的陷阱

失焦

失焦是指一个群缺乏了明确的定位,失焦的原因就是入群规则不明确,导致群价值稀释,最后混乱。对入群的新人要强调群价值和交流机制,若一些新人只顾自我表现,时间长了别的群员会失望,最后退群。

无首

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来管理群。一个群如果没有群主或群管理员主动组织话题、发起活动、维护群秩序,这个群就容易变成广告群、灌水群。

暴政

与无首对应的是群主过于严苛,过于强势。严格的规则容易引起争议,有的群员会认为一个只聊专业话题的群没有趣味,不认同这样的规则,他们任务应该用一些轻松活泼的内容来活跃气氛。所以群规的形成,最好是经过群员的一致讨论,这样才容易得到遵守。除非群主影响力比群员高一个数量级,才能获得执行群规的心理优势。

无聊

一个群要做的有声有色,不让群员感到无聊乏味,就必须定期有活动。群规模小还好,聊聊天就熟悉了。规模大了就需要组织活动来调动群员的积极性没否则没有熟知度,没有凝聚力,没有归属感,群的生命力很快会减弱。
另外如果一个群的人员长期没有更新,也是群走向死亡的开始。任何组织都需要经常换血,新人的进入会给群带来冲击力和活力,让群氛围不无聊。

蒸发

新成员入群后,高价值成员会发现群成员平均水平降低让自己呆在这里没有意义了,会选择离开,他们的离开会进一步降低群价值,于是恶性循环。(总得来说和第一点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对新入群的人要有一定的门槛,否则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稀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