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目来源:力扣(LeetCode)

在二叉树中,根节点位于深度 0 处,每个深度为 k 的节点的子节点位于深度 k+1 处。
如果二叉树的两个节点深度相同,但 父节点不同 ,则它们是一对堂兄弟节点。

我们给出了具有唯一值的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以及树中两个不同节点的值 x 和 y 。

只有与值 x 和 y 对应的节点是堂兄弟节点时,才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示例 1:
image.png
输入:root = [1,2,3,4], x = 4, y = 3
输出:false

示例 2:
image.png
输入:root = [1,2,3,null,4,null,5], x = 5, y = 4
输出:true

示例 3:
image.png
输入:root = [1,2,3,null,4], x = 2, y = 3
输出:false

思路分析

深度优先搜索

  1. 要想判断两个节点 x 和 y 是否为堂兄弟节点,我们就需要求出这两个节点分别的「深度」以及「父节 点」。
  2. 因此,我们可以从根节点开始,对树进行一次遍历,在遍历的过程中维护「深度」以及「父节点」这 两个信息。
  3. 当我们遍历到 x 或 y 节点时,就将信息记录下来;当这两个节点都遍历完成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退出 遍历的过程,判断它们是否为堂兄弟节点了。
  4. 在使用深度优先搜索时,我们只需要在深度优先搜索的递归函数中增加表示「深度」以及「父节点」的两个参数即可。
  1. var isCousins = function (root, x, y) {
  2. // x_parent x 的父节点
  3. // x_depth x 的深度
  4. // x_found 标记是否找到了 x
  5. let x_parent = null, x_depth = null, x_found = false;
  6. // y_parent y 的父节点
  7. // y_depth y 的深度
  8. // y_found 标记是否找到了 y
  9. let y_parent = null, y_depth = null, y_found = false;
  10. const dfs = (node, depth, parent) => {
  11. if (!node) { // 节点为 null 的时候,退出递归函数
  12. return;
  13. }
  14. if (node.val === x) {
  15. // 找到了 x 节点,把它的父节点和深度记录下来
  16. [x_parent, x_depth, x_found] = [parent, depth, true];
  17. } else if (node.val === y) {
  18. // 找到了 y 节点,把它的父节点和深度记录下来
  19. [y_parent, y_depth, y_found] = [parent, depth, true];
  20. }
  21. // 如果两个节点都找到了,就可以提前退出遍历
  22. // 即使不提前退出,对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也不会有影响
  23. if (x_found && y_found) {
  24. return;
  25. }
  26. dfs(node.left, depth + 1, node);
  27. if (x_found && y_found) {
  28. return;
  29. }
  30. dfs(node.right, depth + 1, node);
  31. }
  32. dfs(root, 0, null);
  33. // 如果确定他俩是堂兄弟节点了,直接返回,不用再往下遍历了
  34. return x_depth === y_depth && x_parent !== y_parent;
  35. };

广度优先搜索

在广度优先搜索的过程中,每当我们从队首取出一个节点,它就会作为「父节点」,将最多两个子节点放入队尾。因此,除了节点以外,我们只需要在队列中额外存储「深度」的信息即可。

  1. var isCousins = function(root, x, y) {
  2. // x_parent x 的父节点
  3. // x_depth x 的深度
  4. // x_found 标记是否找到了 x
  5. let x_parent = null, x_depth = null, x_found = false;
  6. // y_parent y 的父节点
  7. // y_depth y 的深度
  8. // y_found 标记是否找到了 y
  9. let y_parent = null, y_depth = null, y_found = false;
  10. // 用来判断是否遍历到 x 或 y 的辅助函数
  11. const update = (node, parent, depth) => {
  12. if (node.val === x) {
  13. // 找到了 x 节点,把它的父节点和深度记录下来
  14. [x_parent, x_depth, x_found] = [parent, depth, true];
  15. } else if (node.val === y) {
  16. // 找到了 y 节点,把它的父节点和深度记录下来
  17. [y_parent, y_depth, y_found] = [parent, depth, true];
  18. }
  19. }
  20. // 队列存储节点及深度
  21. let q = [[root, 0]];
  22. update(root, null, 0);
  23. while (q.length) {
  24. // 从队列中拿出一个节点,
  25. const [node, depth] = q.shift()
  26. if (node.left){
  27. q.push([node.left, depth + 1]);
  28. update(node.left, node, depth + 1);
  29. }
  30. if (node.right) {
  31. q.push([node.right, depth + 1]);
  32. update(node.right, node, depth + 1);
  33. }
  34. if (x_found && y_found) {
  35. break;
  36. }
  37. }
  38. // 如果确定他俩是堂兄弟节点了,直接返回,不用再往下遍历了
  39. return x_depth === y_depth && x_parent !== y_parent;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