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t深分页为什么会变慢?

  1. CREATE TABLE account (
  2.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Id',
  3.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COMMENT '账户名',
  4. balance int(11) DEFAULT NULL COMMENT '余额',
  5. cre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6. upd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更新时间',
  7. PRIMARY KEY (id),
  8. KEY idx_name (name),
  9. KEY idx_update_time (update_time) //索引
  10.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570068 DEFAULT CHARSET=utf8 ROW_FORMAT=REDUNDANT COMMENT='账户表';

假设深分页的执行SQL如下:

  1. select id,name,balance from account where update_time> '2020-09-19' limit 100000,10;

这个SQL的执行时间如下:
image.png
执行完需要0.742秒,深分页为什么会变慢呢?如果换成 limit 0,10,只需要0.006秒哦
image.png
我们先来看下这个SQL的执行流程:

  1. 通过普通二级索引树idx_update_time,过滤update_time条件,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ID。
  2. 通过ID,回到主键索引树,找到满足记录的行,然后取出展示的列(回表
  3. 扫描满足条件的100010行,然后扔掉前100000行,返回。

image.png
SQL的执行流程
image.png
SQL变慢原因有两个

  1. limit语句会先扫描offset+n行,然后再丢弃掉前offset行,返回后n行数据。也就是说limit 100000,10,就会扫描100010行,而limit 0,10,只扫描10行。
  2. limit 100000,10 扫描更多的行数,也意味着回表更多的次数。

    通过子查询优化

    因为以上的SQL,回表了100010次,实际上,我们只需要10条数据,也就是我们只需要10次回表其实就够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回表次数来优化。

    回顾B+ 树结构

    那么,如何减少回表次数呢?我们先来复习下B+树索引结构哈~
    InnoDB中,索引分主键索引(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
  • 主键索引,叶子节点存放的是整行数据
  • 二级索引,叶子节点存放的是主键的值

image.png

把条件转移到主键索引树

如果我们把查询条件,转移回到主键索引树,那就不就可以减少回表次数啦。转移到主键索引树查询的话,查询条件得改为主键id了,之前SQL的update_time这些条件咋办呢?抽到子查询那里嘛~
子查询那里怎么抽的呢?因为二级索引叶子节点是有主键ID的,所以我们直接根据update_time来查主键ID即可,同时我们把 limit 100000的条件,也转移到子查询,完整SQL如下:

  1. select id,name,balance FROM account where id >= (select a.id from account a where a.update_time >= '2020-09-19' limit 100000, 1) LIMIT 10;(可以加下时间条件到外面的主查询)

查询效果一样的,执行时间只需要0.038秒!
image.png
我们来看下执行计划
image.png
由执行计划得知,子查询 table a查询是用到了idx_update_time索引。首先在索引上拿到了聚集索引的主键ID,省去了回表操作,然后第二查询直接根据第一个查询的 ID往后再去查10个就可以了!
image.png
因此,这个方案是可以的~

INNER JOIN 延迟关联

延迟关联的优化思路,跟子查询的优化思路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把条件转移到主键索引树,然后减少回表。不同点是,延迟关联使用了inner join代替子查询。
优化后的SQL如下:

  1. SELECT acct1.id,acct1.name,acct1.balance FROM account acct1 INNER JOIN (SELECT a.id FROM account a WHERE a.update_time >= '2020-09-19' ORDER BY a.update_time LIMIT 100000, 10) AS acct2 on acct1.id= acct2.id;

查询效果也是杠杆的,只需要0.034秒
image.png
执行计划如下:
image.png
查询思路就是,先通过idx_update_time二级索引树查询到满足条件的主键ID,再与原表通过主键ID内连接,这样后面直接走了主键索引了,同时也减少了回表。

标签记录法

limit 深分页问题的本质原因就是:偏移量(offset)越大,mysql就会扫描越多的行,然后再抛弃掉。这样就导致查询性能的下降
其实我们可以采用标签记录法,就是标记一下上次查询到哪一条了,下次再来查的时候,从该条开始往下扫描。就好像看书一样,上次看到哪里了,你就折叠一下或者夹个书签,下次来看的时候,直接就翻到啦
假设上一次记录到100000,则SQL可以修改为:

  1. select id,name,balance FROM account where id > 100000 order by id limit 10;

这样的话,后面无论翻多少页,性能都会不错的,因为命中了id索引。但是你,这种方式有局限性:需要一种类似连续自增的字段。

使用between…and…

很多时候,可以将limit查询转换为已知位置的查询,这样MySQL通过范围扫描between…and,就能获得到对应的结果。
如果知道边界值为100000,100010后,就可以这样优化:

  1. select id,name,balance FROM account where id between 100000 and 100010 order by id desc;

limit差劲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MySQL内部其实是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的:

  • server层负责处理一些通用的事情,诸如连接管理、SQL语法解析、分析执行计划之类的东西
  • 存储引擎层负责具体的数据存储,诸如数据是存储到文件上还是内存里,具体的存储格式是什么样的之类的。我们现在基本都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其他存储引擎使用的非常少了,所以我们也就不涉及其他存储引擎了。

MySQL中一条SQL语句的执行是通过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的多次交互才能得到最终结果的。比方说下边这个查询:

  1. -- key1是索引
  2. SELECT * FROM t WHERE key1 > 'a' AND key1 < 'b' AND common_field != 'a';

server层会分析到上述语句可以使用下边两种方案执行:

  • 方案一:使用全表扫描
  • 方案二:使用二级索引idx_key1,此时需要扫描key1列值在(‘a’, ‘b’)之间的全部二级索引记录,并且每条二级索引记录都需要进行回表操作。

server层会分析上述两个方案哪个成本更低,然后选取成本更低的那个方案作为执行计划。然后就调用存储引擎提供的接口来真正的执行查询了。
这里假设采用方案二,也就是使用二级索引idx_key1执行上述查询。那么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的对话可以如下所示:
image.png

server层:“hey,麻烦去查查idx_key1二级索引的(‘a’, ‘b’)区间的第一条记录,然后把回表后把完整的记录返给我哈”
InnoDB:“收到,这就去查”,然后InnoDB就通过idx_key1二级索引对应的B+树,快速定位到扫描区间(‘a’, ‘b’)的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然后进行回表,得到完整的聚簇索引记录返回给server层
image.png

server层收到完整的聚簇索引记录后,继续判断common_field!=’a’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舍弃该记录,否则将该记录发送到客户端。然后对存储引擎说:“请把下一条记录给我哈”

小贴士:
不论是聚簇索引记录还是二级索引记录,都包含一个称作next_record的属性,各个记录根据next_record连成了一个链表,并且链表中的记录是按照键值排序的(对于聚簇索引来说,键值指的是主键的值,对于二级索引记录来说,键值指的是二级索引列的值)。

也就是直到InnoDB发现根据二级索引记录的next_record获取到的下一条二级索引记录不在(‘a’, ‘b’)区间中,就跟server层说:“好了,(‘a’, ‘b’)区间没有下一条记录了”
server层收到InnoDB说的没有下一条记录的消息,就结束查询。
现在大家就知道了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的基本交互过程了。

说出来大家可能有点儿惊讶,MySQL是在server层准备向客户端发送记录的时候才会去处理LIMIT子句中的内容。拿下边这个语句举例子:

  1. SELECT * FROM t ORDER BY key1 LIMIT 5000, 1;

如果使用idx_key1执行上述查询,那么MySQL会这样处理:

  • server层向InnoDB要第1条记录,InnoDB从idx_key1中获取到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然后进行回表操作得到完整的聚簇索引记录,然后返回给server层。server层准备将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发现还有个LIMIT 5000, 1的要求,意味着符合条件的记录中的第5001条才可以真正发送给客户端,所以在这里先做个统计,我们假设server层维护了一个称作limit_count的变量用于统计已经跳过了多少条记录,此时就应该将limit_count设置为1。
  • server层再向InnoDB要下一条记录,InnoDB再根据二级索引记录的next_record属性找到下一条二级索引记录,再次进行回表得到完整的聚簇索引记录返回给server层。server层在将其发送给客户端的时候发现limit_count才是1,所以就放弃发送到客户端的操作,将limit_count加1,此时limit_count变为了2。
  • … 重复上述操作
  • 直到limit_count等于5000的时候,server层才会真正的将InnoDB返回的完整聚簇索引记录发送给客户端。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MySQL中是在实际向客户端发送记录前才会去判断LIMIT子句是否符合要求,所以如果使用二级索引执行上述查询的话,意味着要进行5001次回表操作。server层在进行执行计划分析的时候会觉得执行这么多次回表的成本太大了,还不如直接全表扫描+filesort快呢,所以就选择了后者执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