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书评:内容很少的一本书,其核心就是五层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虽然是很经典的理论,但出版时间已经比较早了,读起来也比较晦涩难懂。


表现层(Surface):用户看到的一系列由图片、文字等组成的页面;
框架层(Skeleton):按钮、控件、图片、文字等的位置;
结构层(Structure):设计用户如何到达页面,做完事情后应该前往哪里;
范围层(Scope):确定产品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织方式;
战略层(Strategy):我们想要通过产品得到什么,用户想要通过产品得到什么。

1 战略层(Strategy)——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1. 明确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我们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2. 产品目标(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1. 商业目标:替企业赚钱或替企业省钱;
    2. 品牌识别:通过用户体验树立品牌形象;
    3. 成功标准:通过一些可追踪的指标衡量。
  3. 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想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1. 用户细分:将大量的用户需求划分成几个可管理的部分;
    2. 用户研究: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
    3. 用户测试:请用户来测试新产品、改版效果、开发中的产品甚至是低保真原型;
    4. 创建人物角色:代表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


2 范围层(Scope)——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1. 明确项目中要完成的工作,确保在设计中不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我们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2. 定义需求:
    1. 品牌需求、技术需求;
    2. 用户需求:将虚拟人物放到场景中,描述用户体验过程,找到用户潜在需求;
    3. 企业内部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头脑风暴。
  3. 功能规格(功能型产品):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
  4. 内容需求(内容型产品):优化并管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资源。
  5. 确定需求优先级:价值/成本。


3 结构层(Structure)——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1. 从抽象到具体,确定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我们的产品将以什么形式运作?)。
  2. 交互设计:关注可能的用户行为,定义系统应如何配合和响应,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
  3. 信息架构: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


4 框架层(Skeleton)——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1. 关注独立的组件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更精确的细节问题(我们的产品将以什么功能和形式实现?)。
  2. 界面设计(功能型产品):提供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控件接触交互设计的功能。
  3. 导航设计(信息型产品):提供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导航在信息架构中穿梭。
  4. 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
  5. 习惯:让你的界面与用户的习惯保持一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界面要和它自身保持一致。
  6. 隐喻:不应该过分强调概念模型,应该抑制在产品四周建立比喻的冲动。
  7. 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输出线框图。


5 表现层(Surface)——感知设计

  1. 决定各种元素在感知(主要是视觉)上如何呈现(我们的产品将以什么形式表现?)。
  2. 对比、一致、配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