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Apple第一次把扁平和精简化的iOS7带给大众的时候,已经习惯拟物化的用户坚持这绝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手机界面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设计界的一次潮流动向。重视 iOS 7,看看当年的它做对了什么,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1 设计远不只外观

IMG_8624.GIF

上图中的的MagSafe充电口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自动吸附充电口,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 设计是一个整体行为,不能只停留在某一部分上;
  • 设计需要与内部联动起来,通过多种元素将各部分连结起来,形成统一整体;
  • 设计也需要服务于设备的功能,与所有使用者的意愿相得益彰。

2 简约,清晰,高效

设计服务于人,目的是让用户在上手的最短时间内熟悉并理解产品逻辑,同时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依然可以为得到清晰的指示,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设计师应当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并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和限制。

3 在纷繁里建立秩序

苹果的语言是简单,是没有多余的细节,不是平,去掉的只是多余的纹理、渐变、分隔线。苹果并不要求你像 Windows Phone 那样只能横着滚,它开放得多。但也有一个要求:你家那些用木头用纸用皮革糊出来的界面都滚蛋,换玻璃的过来。
重视 iOS 7 ,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 图3

这是从苹果官方的 HIG 里面找的一张图,时钟应用的层次和 iOS 6 没有任何不同。

苹果时时刻刻提醒你,iOS 7 的世界不是一个平面的世界;
屏幕解锁之后,所有的图标是错落有致地落在主屏幕上的;
滚动内容,从导航栏下面模糊地透出来;
返回上一级的时候,手指推出的时候也是感觉剥开了一层看到底下的内容;
这也就保证了从 iOS 6 过来的用户,用起 iOS 7 并不会感觉到天悬地转。还记得我第一次用 Windows 8 那样想把电脑砸了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也还是小心翼翼不碰到 Metro 的那个世界,何苦。
不能片面地追求“less is more”,为了简约而简约,阉割用户体验。做到 less,要求我们将用户的需求归类统一,找出核心矛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解决方案,直到在视觉和使用层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4 用毛玻璃联系各种层面重视 iOS 7 ,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 图4

5 让用户感知软件的回馈

IMG_8622.GIF
人是时时刻刻处于环境之中的,时时刻刻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如果我们要达到产品与人相融合的效果,在设计阶段就应该使产品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其有着灵活拟人的变化,让用户不再感受到这是一个用代码敲出来的没有生命力的物品,而是真正的得力助手。

大家想想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时, 最给人惊喜的特性是什么? 于我而言,就是当我把手机横过来的时候, 它显示的内容也会跟着横过来。 手机居然可以自动感知环境并主动适应环境, 这就是让我觉得很智能的地方。

而homepod可以主动感知声学环境, 并改变外放效果,以达到最佳音质。

——《低音灭蜡烛,Siri真的傻 苹果HomePod深度体验》 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