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式的概述

范式来自英文Normal form,简称NF。要想设计—个好的关系,必须使关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此约束已经形成了规范,分成几个等级,一级比一级要求得严格。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制造麻烦,而且面目可憎,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

2. 三大范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来说,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3. 1NF

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不能是集合、数组等非原子数据项。即表中的某个列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列。==简而言之,第一范式每一列不可再拆分,称为原子性==

4. 2NF

在1NF的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码(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简单来说. ==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前提下,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5. 3NF

  1. 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 要求:

    • 理解到码, 主属性, 非主属性
    • 完全依赖, 部分依赖, 传递依赖
    • 属性组

      1. 几个重要的概念

  • 函数依赖函数依赖:A—>B,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则称B依赖于A. 例如:学号—>姓名。 (学号,课程名称) —> 分数. 身份证号和人的关系. 身份证号 —> 人

  • 完全函数依赖, ==针对于属性组==完全函数依赖:A—>B,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多个属性组合的集合」,则B属性值的确定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所有的属性值. 例如:(学号,课程名称) — > 姓名. (身份证号, 男) -> 人. (A+B)-> C,
  • 部分函数依赖:==针对于属性组.==A—>B, 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得确定只需要依赖于A属性组中某一些值即可. 例如:(学号,课程名称) — > 姓名
  • 传递函数依赖A—>B, B — >C . 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B属性的值,在通过B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确定唯一C属性的值,则称 C 传递函数依赖于A例如:学号—>系名,系名—>系主任
  • 码如果在一张表中,一个属性或属性组,被其他所有属性所完全依赖,则称这个属性(属性组)为该表的码例如:该表中码为:(学号,课程名称)主属性:码属性组中的所有属性非主属性:除过码属性组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