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现公司的 BI 系统支持下,没有采购入库满足率报表。所以作为业务人员基本没法有效追踪商品请购,采购,入库流程各个环节数据。
对商品运营来说,一定要时刻关注商品库存量,尤其是畅销款商品的库存,那就要求我们对商品入库的进度时刻追踪,针对常规门店补货调拨动作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方便年终总结,如商品入库情况对商品售罄率影响,总之做到数可查,有理有据。
满足率计算难点
对商品运营人员来说,采购入库满足率的计算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基础数据源整理
- 数据呈现(计算工具)
- 相关指标定义
根本原因公司IT做了大半年开发还没做完
由于商品从 oa 请购到入库,整个过程数据流是割裂的,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很困难。整个过程可分解为:
- oa 请购 (商品运营人员)
- oa 请购单转采购单(供应链部门处理)
- 采购单对应商品入库(仓库处理)
三个业务过程由不同业务部门人员操作,在 SAP 系统中,数据表分为, oa 请购表,oa 请购转采购表,商品入库表。那我们是不是简单关联三张表就能获得方便统计的数据呢?在数据流处理上真正困难是因为一个 oa 请购订单包含多个商品(SKU),而不同的商品可能会被转成多个采购单,而不同的采购订单可能会分为多批次入库,如下所示:
oa 请购订单号 | 商品编码 | 请购数量 | oa请购转采购单号 | 采购数量 |
---|---|---|---|---|
20210708100112 | 10010340282 | 100 | 8001001034028201 | 100 |
20210708100112 | 10010340283 | 200 | 8001001034028301 | 100 |
20210708100112 | 10010340283 | 200 | 8001001034028302 | 100 |
上述表单仅呈现数量关系,还有重要的日期时间维度未体现。
oa 单号 20210708100112 请购两个商品10010340282(100个),10010340283(200个),其中 10010340283 在采购部转采购单时被转成两个采购单,采购数量分别是100。
最后,根据采购订单入库,多批次入库,如下:
oa请购转采购单号 | 货品编码 | 入库时间 | 入库数量 |
---|---|---|---|
8001001034028201 | 10010340282 | 20210810 | 70 |
8001001034028201 | 10010340282 | 20210813 | 20 |
8001001034028201 | 10010340282 | 20210815 | 10 |
那我们如果直接通过采购单号关联三部分数据,必然会导致请购数据以及采购数量发散从而导致数据不准确。
指标体系
除了上述数据源的问题,我们应该构建哪些指标从而方便开展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 根据回货情况,可能与既定新品上市计划冲突,即时调整新品上市节奏以及其他配套资源(市场营销,销售话术等等)。
- 针对畅销商品回货情况,不同商品采用不同的策略给门店铺货、补货。
- 总结汇报时需要的指标,比如准期满足率,
准期满足率:按照要求回货日期内回货数量与采购数量的比值
要求回货100,实际回货105,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口径计算准期满足率,可按照回货量100或105计算。
准期足量回货数量:要求回货日期内回货数量是否占采购数量的 80% 以上,如果是,则称为足量准期回货数量
准期足量满足率:准期足量回货数量与采购数量的比值
延期回货情况:比如延期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一个月以上回货
以上口径都是从商品入库回货数量的角度出发,实际上还有“订单SKU数”口径。
订单SKU数:订单SKU数即每个采购单,同一请购单的同一SKU,被转单成 3 个采购单,则订单SKU数为 3。
转单效率,如下所示:
婚前
采购间隔天数 | 采购SKU单数 | 占比 |
---|---|---|
3天内 | 1003 | 36% |
4-7天内 | 414 | 15% |
两周内 | 402 | 15% |
三周内 | 287 | 10% |
四周内 | 202 | 7% |
一个月以上 | 460 | 17% |
总计 | 2768 | 100% |
准期订单 SKU 数满足率:计算口径同准期满足率,只不过是计算订单 SKU 数,而不是入库回货数量。
其他的指标同样可以按照订单SKU数计算,相当于共两套口径,一是:入库回货数量,二是:订单 SKU数。
相关指标:从入库数量以及商品数看,准期入库数量,准期足量入库数量,首批满足率,延期情况,入库数量比请购数量多多少,足量满足率等
注意事项
以下注意事项可能是部分特殊情况,并不是常规现象。
- OA请购数量不能百分百足量满足,所以采购数量可能和请购数量有差异,当差异足够小时,可能采购订单就已经完结,数据上可能满足率不足100%。
- 请购时间和供应链转采购单时间间隔天数长短不一,可以作为考核指标
- 同款商品可能转不同工厂生成,这样相当于变成两个订单sku
- 同款商品可能存在在某一时间内多次请购,导致供应链转采购单时合并,我们在计算时是否合并
- 同款商品可能存在某一天多次入库,和采购数据合并时可能要先合并入库数据
底层数据整理
通过 oa 请购转采购单号可以将三个业务过程的数据联系在一起,但是什么样的数据结构最适合做统计,方便使用BI工具(Power bi Tableau Excel)统计相关指标。本人觉得可有三种方式组合数据:
第一种:
按照 oa 请购转采购单号关联全部数据,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数据发散情况。比如转成多个单时,oa 请购数量会发散,在关联入库数据时,只要存在多次入库转单数据就会发散。
关联后通过处理,将请购数量,采购数量处理成不翻倍的数量,如上所示。这种方式的难点在于数据发散后的处理。
第二种:
第一种是简单通过 oa 请购转采购单号关联全部数据,没有关联时间,第二种按照日期线以及 oa 请购转采购单号关联全部数据,即 采购日期,转单日期,入库日期,三个时间【全连接 full_join】。
这种处理数据合并后很适合观看明细,因为单据的每个流程节点清晰明了,从请购、转采购单,入库明细都非常清楚。
第三种:
仅请购采购数据关联【表1】,入库明细【表2】单独存储,通过使用 Excel 建模时使两表建立关系。考虑到工具的时候,合理存储数据。
这样分为两张表不方便查看入库明细,但是相对适合 BI 工具的建模计算,也不用处理数据发散的问题。
呈现方式
底层数据整理好后,按照需求考虑使用什么工具呈现、展示数据。在不考虑 Python ,R 的 web 服务的前提下,工具可选范围:Excel,Power BI,Tableau,Congons。由于 PowerPivot 强大的建模能力,尤其是表与表之间建立关系,最为关键是大部分同事对 Excel 更加熟悉,所以采用 Excel 呈现。但是在建模时,需要注意部分 Dax 函数(all)的使用,以及表与表建立关系时的方向选择,具体Dax公式可下载附件查看。
tableau 表建立关系能力不如PowerPivot,但各有所长 目前公司使用的 BI 工具 是 Congons
最终效果如下,可以按照 OA 请购时间筛选任意时间段的入库数量,准期入库率,足量入库满足率等指标。
注意事项
业务流程
- 在搭建报表前,一定先找业务经验丰富的同事了解整个业务流程,因为可能会告诉你很多坑,在后期能省很多事情。
- 多和业务系统人员,也就是和提供数据源的技术人员多沟通,可能会给你带来提供不一样的角度,最起码让你对数据库中的字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数据方面
- 数据源整理时避免数据发散
- 注意度量值calculate() 以及 all()的使用
- 灵活运用Dax 函数 all 计算占比,避免写过多度量值
- 清楚 PowerPivot 中多对多时计算方法,以及建立关系时的方向
- 实际搭建前,可以先模拟数据,搭建模型,避免后期需要推到重新来,这样太打击积极性,不利于保持对工作热情。
案例附件下载:
采购入库准期率.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