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框架概述

集合的定义

集合、数组都是对多个数据(对象)进行存储操作的结构,简称为Java容器

此时的”存储”主要指的是内存层面的存储,不涉及到持久化的存储

集合与数组的对比利弊

数组存储的特点

  1. -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确定了
  2. - 数组一旦定义好,其元素的类型也就确定了,我们也就只能操作指定类型的数据了。比如:String[] arr1;Object[] arr2

数组存储的弊端

  1. - 一旦初始化后,其长度就不可修改
  2. - 数组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限,对于添加、删除、插入数据等操作,非常不便,同时效率不高
  3. - 获取数组中实际元素的个数的需求,数组没有现成的属性或方法可用
  4. - 数组存储数据的特点:有序、可重复。对于无序、不可重复的需求,不能满足

集合存储的优点
解决数组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Collection接口方法

单列集合框架结构

层级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List接口: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 “动态”数组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 类似于高中的”集合”
|—-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
对应图示
image.png

Collection接口常用方法

  1. /**
  2. * Collection相关方法测试
  3. * <p>
  4. * add(E e)
  5. * size()
  6. * addAll(Collection coll1)
  7. * clear()
  8. * isEmpty()
  9. * contains(Object obj)
  10. * 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1)
  11. * remove(Object obj)
  12. *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1)
  13. * retainAll(Collection coll1)
  14. * equals(Object obj)
  15. * hashCode()
  16. * toArray()
  17. * 拓展: 数组转换为集合
  18. * </p>
  19. *
  20. * @author : YukiJudai 2022/3/24 14:38
  21. */
  22. public class CollectionTest {
  23. @Test
  24. public void test1() {
  25.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26. //add(E e):将元素e添加到集合coll中
  27. coll.add("AA");
  28. coll.add("BB");
  29. coll.add(123);
  30. coll.add(new Date());
  31. //size():获取添加的元素的个数
  32. System.out.println(coll.size());
  33. //addAll(Collection coll1):将coll1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的集合中
  34. Collection coll1 = new ArrayList();
  35. coll1.add(456);
  36. coll1.add("CC");
  37. coll.addAll(coll1);
  38. //clear():清空集合元素
  39. coll.clear();
  40. //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
  41. System.out.println(coll.isEmpty());
  42. }
  43. @Test
  44. public void test2() {
  45.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46. coll.add(456);
  47. coll.add(new String("BB"));
  48. coll.add(123);
  49. coll.add(new Date());
  50. //contains(Object obj):判断当前集合是否包含obj
  51.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123));
  52.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new String("BB")));
  53. //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1):判断形参coll1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存在于当前集合中
  54.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 456);
  55.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All(coll1));
  56. }
  57. @Test
  58. public void test3() {
  59. //remove(Object obj):从当前集合中移除obj元素
  60.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61. coll.add(123);
  62. coll.add(456);
  63. coll.add(new String("Tom"));
  64. coll.add(false);
  65.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1):(差集)从当前集合中移除coll1中所有的元素
  66.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 456);
  67. System.out.println(coll.removeAll(coll1));
  68. }
  69. @Test
  70. public void test4() {
  7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72. coll.add(123);
  73. coll.add(456);
  74. coll.add(new String("Tom"));
  75. coll.add(false);
  76. //retainAll(Collection coll1):(交集)获取当前集合和coll1集合的交集,并返回给当前集合
  77. //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
  78. // System.out.println(coll.retainAll(coll1));
  79. //equals(Object obj):要想返回true,需要当前集合和形参集合的元素都相同
  80. Collection coll2 = new ArrayList();
  81. coll2.add(456);
  82. coll2.add(123);
  83. coll2.add(new String("Tom"));
  84. coll2.add(false);
  85. System.out.println(coll.equals(coll2));
  86. //hashCode():返回当前对象的哈希值
  87. System.out.println(coll.hashCode());
  88. //toArray():集合转换为数组
  89. Object[] arr = coll.toArray();
  9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91. System.out.println(arr[i]);
  92. }
  93. //拓展: 数组转换为集合(调用数组工具类——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
  94. System.out.println(Arrays.asList(new String[]{"AA", "BB"}));
  95. List list = Arrays.asList(new int[]{14, 23});
  96.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
  97. //iterator():返回iterator接口的实例。用于遍历集合元素
  98. }
  99. }

Iterator迭代器接口

迭代器模式

定义
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迭代器模式,就是为容器而生

Iterator接口内部方法

方法
hasNext()
判断迭代器中当前指针下一个地址是否有数据
next()
获取迭代器中当前指针下一个地址的数据
remove()
可以在遍历的时候,删除集合中的元素。此方法不同于集合直接调用remove()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next方法之后已经调用了remove方法,再调用remove都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

  1. @Test
  2. public void test1() {
  3.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4. coll.add(123);
  5. coll.add(456);
  6. coll.add(new String("Tom"));
  7. coll.add(false);
  8.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9. //方式一:
  10.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1.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2.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3.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4. //
  15. // //报异常:NoSuchElementException
  16.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7. //方式二(不推荐)
  18. for (int i = 0; i < coll.size(); i++) {
  19.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20. }
  21. //方式三(推荐)
  22. while (iterator.hasNext()) {
  23.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24. }
  25. }

迭代器的执行原理

  1. //hasNext()判断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
  2. while (iterator.hasNext()) {
  3. //next() ①指标下移 ②将下移以后集合位置上的元素返回
  4.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5. }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的第一个元素之前

foreach循环

说明
jdk 5.0 新增了foreach循环,用于遍历集合、数组
使用
集合使用
for(集合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集合对象) {}
数组使用
for(数组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数组对象) {}

本质上也是使用的迭代器


Collection子接口一:List

概述

鉴于Java中数组用来存储数据的局限性,我们通常使用List替代数组
List集合类中元素有序、且可重复,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顺序索引
List容器中的元素都对应一个整数型的序号记载其在容器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序号存取容器中的元素
JDK API中List接口的实现类常用的有:ArrayList、LinkedList和Vector

List接口框架

简介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List接口: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 “动态”数组
|——ArrayList: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效率高;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LinkedList: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的效率比ArrayList高;底层使用双向链表存储
|——Vector: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效率低;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三者的异同
同:三个类都实现了List接口,存储数据的特点相同(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异:见以上三者的简介

ArrayList底层源码分析

jdk 7

  1. //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2.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3. list.add(123); //elementData[0] = new Integer(123);
  4. ...
  5. list.add(11); //如果此次的添加导致底层elementData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的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结论:建议开发中使用带参的构造器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jdk 8

  1.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Object[] elementData初始化为{},并没有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2. list.add(123);//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菜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并将数据123添加到elementData数组中
  3. ...
  4.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 jdk 7 无异


小结
jdk 7中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
jdk 8中ArrayLsi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LinkedList底层源码分析

  1.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对象,默认值为null
  2. list.add(123);//将123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

其中Node定义为(体现了LinkedList的双向链表的说法)

  1.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2. E item;
  3. Node<E> next;
  4. Node<E> prev;
  5.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6. this.item = element;
  7. this.next = next;
  8. this.prev = prev;
  9. }
  10. }

Vector源码分析

jdk 7 和 jdk8 中通过Vector()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List接口中的常用方法

ListTest.java

区分List中remove(int index)和remove(Object obj)


Collection子接口二:Set

概述

①概念
无序性(以HashSet为例说明)
无序性:不等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中并非按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哈希值决定的
不可重复性
保证添加的元素按照equals()判断时,不能返回true。即:相同的元素只能添加一个
②Set接口中没有额外定义新的方法,使用的都是Collection中声明过的方法

Set接口框架

简介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 类似于高中的”集合”
|—-HashSet:作为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可以存储null值
|——LinkedHashSet:作为HashSet的子类;遍历其内部数据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遍历;对于比较频繁的遍历操作,LinkedHashSet效率高于HashSet
|——TreeSet:可以按照添加对象的指定属性,进行排序

HashSet

HashSet添加元素过程
①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
②此哈希值接着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有元素:
如果此位置上没有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1)
如果此位置上有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hash值;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如果equals()方法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如果equals()方法返回false,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3)
③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3而言:元素a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要求:向Set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的类一定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要求:重写的两个方法尽可能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重写两个方法的小技巧:对象中用作equals()方法比较的Field,都应该用来计算hashCode值

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作为HashSet的子类,在添加数据的同时,每个数据还维护了两个引用,记录此数据前一个数据和后一个数据

对于比较频繁的遍历操作,LinkedHashSet效率高于HashSet

TreeSet

概述
向TreeSet中添加的数据,要求是相同类的对象
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实现Compareable接口) 和 定制排序(Comparator接口)
自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To()是否返回0,不再是equals方法
定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是否返回0,不再是equals方法


Map接口

Map结构的理解

Map中的key是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有的key —-> 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 (以HashMap为例)
Map中的value是无序的,可重复的,使用Collection存储所有的value —-> 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一个键值对:key-value构成了一个Entry对象
Map中的Entr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有的Entry

Map框架结构

|——Map:双列数据,存储key-value对的数据 —类似于高中的函数:y = f(x)
|——HashMap:作为Map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效率高;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LinkedHashMap:保证在遍历map元素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实现遍历。
原因:在原有的HashMap底层结构基础上,添加了一对指针,指向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
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此类执行效率高于HashMap
|——TreeMap:保证按照添加的key-value进行排序,实现排序遍历(此时考虑key的自然排序或定制排序);底层使用红黑树
|——Hashtable:作为古老的实现类;线程安全,效率低;不能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Properties:常用来处理配置文件。key-value都是String类型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

jdk 7

  1.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2. //在实例化以后并执行第一次put(),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3. //...可能已经执行过多成put了...
  4. map.put(key1,value1);
  5. /*
  6. *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key1的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以后,得到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7.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1
  8. * 如果此位置上的位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形式存在)),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
  9. * 的哈希值
  10.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2
  11.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某一个数据(key2-value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key2)方法,比较
  12. * 如果equals()返回false,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3
  13. * 如果equals()返回true,使用value1替换value2
  14. */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扩容
在不断地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
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jdk 8
1. new HashMap():底层没有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2. jdk 8底层的数组是: node[] 而非 Entry[]
3. 首次调用put()时,底层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4. jdk 7底层结果只有数组+链表,jdk 8底层结果为:数组+链表+红黑树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HashMap的默认容量: 16
DEFAULT_LOAD_FACTOR: 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 0.75(提前扩容的目的在于尽量利用数组,减少链表的出现。0.75是通过统计学不断测试验证出来的)
threshold: 扩容的临界值(默认为160.75=12)=容量加载因子
TREEIFY_THRESHOLD: 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
MIN_TREEIFY_CAPACITY: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
关于负载因子

负载因子的大小决定了HashMap的数据密度 负载因子越大密度越大,发生碰撞的几率越高,数组中的链表越容易长,造成查询或插入时的比较次数增多,性能会下降 负载因子越小就越容易触发扩容,数据密度也越小,意味着发生碰撞的几率越小,数组中的链表也就越短,查询和插入时比较的次数也越小,性能会更高。但是!会浪费一定的内存空间。而且经产扩容也会影响性能,建议初始化预设大一点的空间 按照其它语言的参考及研究经验,会考虑将负载因子设置为0.7~0.75,此时平均检索长度接近于常数

Linked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

LinkedHashMap作为HashMap的子类,在HashMap的基础上,继承了Node为Entry,并新增加了before,after用于记录数据添加的先后顺序

  1.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2. Entry<K,V> before, after;//能够记录添加的元素的先后顺序
  3.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4.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5. }
  6. }

Map接口的常用方法

MapTest.java

TreeMap两种排序方式

TreeMapTest.java

Properties

PropertiesTest.java

HashMap 和 Hashtable的异同?

CurrentHashMap 与 Hashtable的异同?


Collections工具类

CollectionsTest.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