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类型

以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为纬度
(1)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可以把一批的作业合成、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
批处理也分为: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
特征: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技术,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方式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 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 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若某个作业在分配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计算,该作业暂时中断把处理机让出来给其他作业,等待下一轮。
特征: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3)实时操作系统
专用的,系统与应用很难分离,常常紧密结合。
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时间紧迫性)、可靠性、完整性。
分为 :实时过程控制、实时信息处理
特征 :提供即使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操作系统
按照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等)
网络系统中,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可以互不相同,因此需要有一个支持异种计算机系统之间进程通信的网络环境 ,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
特征:互操作性 、协作处理
(5)分布式操作系统
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逻辑上紧密耦合,目前没有真正实现
不管哪种操作系统,都应该具有5个基本功能,即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操作系统的结构

分为:无序结构、层次结构、面向对象结构、对称多处理结构、微内核结构
(1)无序结构
整体结构或模块组合结构。
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的各部分程序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这种操作系统常称为面向过程的操作系统。由许多标准的、可兼容的基本单位构成(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
优点: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
缺点: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从而使分析、移植、维护系统容易出错
(2)层次结构
把一个大型系统分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的正确性保证系统的 可靠性。
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的设计,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移植。
(3)面向对象结构
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对象技术。
可以把对象作为系统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
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结构
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系统中的所有处理机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就是一个对称多处理系统。
优点: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紧耦合)
(5)微内核结构
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 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 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微内核上 的 服务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构造
现代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用户态。我们使用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目标:系统服务的实现、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优点:
1.具有统一接口,在用户态、核心态之间无需进程识别。
2.可伸缩性好,能适应硬件更新和应用变化。
3.可移植性号,与具体机器特征相关的代码,隔离在微内核 中 。
4.实时性好,微内核可以方便地支持实时处理
5.安全可靠性高,对外仅使用少量应用编程接口
6.支持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处理器地架构和高度并行的应用程序
7.真正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
处理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