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数组
    1.1 数组的表示方法
    在JavaScript中,数组的表示方法是一个方括号([ ])
    数组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值,也可以存放数组
    let arr = [1, ‘第一名’, true, [2, ‘第二名’, false]];

    另一种创建数组的方式
    //创建一个空数组并赋值
    let arr = new Array( );
    //创建一个有内容的数组
    let arr2 = new Arry(1, 2 , ‘arr’);

    1.2 数组的索引
    图片.png
    1.2.1 根据索引(下标)取出数组中对应的值
    图片.png
    1.2.2 数组索引(下标)可以用来修改对应位置的值

    图片.png
    1.2.3 数组索引(下标)可以在新的位置上插入值
    图片.png
    二、数组元素操作(增/删/改/查)
    2.1 数组元素操作—增
    2.1.1 push 方法(从尾加)
    变量名.push(‘要添加的值’);
    图片.png
    2.1.2 unshift 方法(从头加)

    2.2 数组元素操作—删
    2.2.1 pop方法(从后往前删除)
    图片.png
    2.2.2 shift 方法(从前往后删除)

    2.2.3 splice 方法(删除指定位置的值)
    splice 方法在括号内可以写一个参数,也可以写两个参数。
    图片.png
    图片.png
    2.3 数组元素操作—改
    splice 方法(需改指定位置的元素)
    splice方法括号里需要添加三个值(也叫参数),分别代表三个意思
    1、第一个值,整数类型,表示起始位置
    2、第二个值,整数类型,表示步长(往后选几个元素,1代表往后选1个元素)
    3、第三个参数,要替换的数组的值
    图片.png
    案例1
    图片.png //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splice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2,第二个参数是0,也就是从下标2开始,往后走0个步长,然后用”江西理工大学”替换这0个步长里的内容。

    案例2
    图片.png//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当步长为1以后,从2开始,往后走1,就选中了”浙江大学”,然后用”江西理工大学”替换”浙江大学”

    案例3
    图片.png //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步长为2,开始位置为2,这样就选中了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然后将这两个大学用”江西理工大学”替换

    2.4 数组元素操作—查
    indexOf( ) 括号内可以写两个参数,不过我们常用的是添加一个参数的情况。
    图片.png
    图片.png
    三、二维数组
    我们直接来看一个例子
    有如下数组:
    图片.png
    如何取值:
    图片.png
    例子:
    图片.png
    图片.png// [ // [‘宇智波佐助’, ‘男’, ‘下忍’, 12], // [‘春野樱’, ‘女’, ‘下忍’, 12], // [‘漩涡鸣人’, ‘男’, ‘下忍’, 12], // ]
    图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