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祖先是毕公高,他和周天子同姓。高被周武王分封到了毕地,就以毕为姓了。他的后代有个叫毕万的,侍奉晋献公,给他当司机,晋献公把魏分封给了毕万,于是改姓魏了。

    晋国发生内乱,魏武子跟随晋公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后返回晋国继位,魏武子升职加薪。

    晋昭公死后,晋国六卿势力强大,而公室渐衰。

    后来,韩、赵、魏瓜分了智伯的领地。

    魏国开始出兵攻打其它国家,魏文侯时期,唯才是举,魏国上下和谐一下,秦国不敢攻打魏国。

    魏文侯询问李克: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公子成和瞿璜可以选谁担任宰相呢?李克说:平常观察和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结交的人,有权贵了看他举荐了哪些人,不得志的时候看他做了哪些事,贫苦的时候看他不要哪些东西,看这五条就够了,那还需要我什么建议呢?魏文侯于是就明白了。

    李克路过瞿璜的家,瞿璜问宰相的结果有了吗?李克说魏成子会是宰相,瞿璜很生气说:西河郡守是我推荐的,君王担心邺郡的治理,我推荐了西门豹,君王要攻打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灭亡了,我推荐了您去驻守,君王的儿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我哪一点不如魏成子?李克说您把我推荐给君王,难道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私立吗?况且魏成子的工资大多都用在了外面,家里过的很清苦,请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这三人君王将他们奉为老师,您怎么可以和魏成子相比呢?瞿璜拜了两拜说,刚刚是我说话不得当,是我太浅薄了,我愿意做您的学生。

    魏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击继位魏武侯,他派吴起攻打齐国,一直打到了灵丘。

    魏国打败赵国、韩国,甚至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靠齐国出兵才得以脱困。当初赵、韩两国原本可以分裂魏国的,当时魏武侯还没立太子就去世了,魏武侯的儿子和公中缓争夺太子之位,公孙颀劝说韩国去找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趁此削弱魏国的力量,赵国没有听从韩国的的建议。于是魏惠王继位。

    魏国仇恨齐国,开始出兵攻打齐国,派庞涓为将领,太子申为上将军,路过外黄这个地方的时候,有个叫徐子的人对他说,太子您攻打齐国,即时赢了无非多占领一些地方,要是输了,那再也得不到魏国了,而您现在想要返回已经不可能了,您的属下有太多的人想要从中获得利益。后来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军打败,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虏。

    秦、赵、齐联合攻打魏国,魏国不敌,于是迁都到了大梁,魏惠王也叫梁惠王。秦国商鞅投奔魏国,魏国人对秦国仇恨没有收留他。

    梁惠王在军事上多次失利,痛定思痛,开始用谦卑的礼节从招收各地人才。后来秦国的国相张仪来魏国当了三年宰相,然后又回到了秦国(蜜汁操作!)

    接下来的几年,秦国和魏国打了就合盟,合盟了又打。安釐王继位,秦国一直打到了大梁城,魏将段干子想割地求和,苏代说:通过割地来求和,好比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时的秦国如日中天,开始藐视群雄了,中旗对秦王说,当时晋国的智伯实力之强大,还是被韩、魏、赵给灭了,如今,秦国也没有当时的智伯实力大,而现在的群雄比韩、魏、赵实力强,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势想的太乐观,于是秦王感到恐惧。

    齐、楚两国相约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去秦国请求救援,可是秦国的援军还是没有达到。魏国有个九十岁高龄的唐雎前去游说,他对秦王说:魏国已经求援多次,秦王还不派兵,魏国是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之所以愿意侍奉秦国,是因为秦国强大,是可以成为可以依赖的盟国的,如今,齐、楚已经兵临城下了,如果再不出兵救援,那么魏国只能割地求和,加入他们,这时秦国再出兵又有什么用呢?失去了一个可靠的盟友,又让齐、楚增强了实力,这对您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秦王急忙发兵救援魏国。

    赵国国君派人对魏王说:“为我杀了范痤,我愿意献出七十里的土地。”魏王说:“好的。”于是魏王派遣官吏去抓捕范痤,包围了范痤的家但没有杀死他。范痤趁机爬上屋顶骑在了屋脊上,对使臣说:“与其用死掉的范痤去作交易,不如用活着的范痤去作交易。如果把范痤死了,赵国不给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将怎么办呢?因此不如和赵国先划定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好。”于是范痤给信陵君写信说:“范痤,是过去魏国被免职的宰相,赵国用割地的办法请魏王杀我而魏王竟然听从了,假如强秦也因袭赵国的要求,那么您将怎么办呢?”信陵君向魏王进谏,因而释放了范痤。

    魏王因为秦国曾经帮助过自己,于是想亲近秦国一起攻打韩国,信陵君无忌说:秦国人和狄戎有相同的习俗,他们都有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暴戾,好利又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一旦有利可图,连亲戚兄弟也不会顾及,就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没有施舍厚恩,也不积大德。因此太后是秦王的母亲,却忧心而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人比他更大的了,然而竟然遭到驱逐;秦王的两个弟弟没有罪过,却一再被削夺各自的封地。他们的亲戚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和秦国共同讨伐韩国就会更加接近秦国带来的灾祸,我感到非常困惑。大王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是不贤明,群臣没有向您来奏报就是不忠。如今韩国凭借一个女人来辅佐一个年幼且弱小的君主,国内发生很大的混乱,对外还要和秦魏的强兵作战,大王认为它还能避免灭亡吗?韩国灭亡,秦国就会拥有原来郑国的土地,和魏国的大梁相邻,大王认为还能安宁吗?大王想要得到从前的土地,如今就要凭借和强秦亲近,大王认为这样会有利吗?秦国并不是一个不会生事的国家,韩国灭亡以后一定会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就一定会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就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假如翻越太行山,渡过漳河,途径韩国的上党去攻打强大的赵国,就是重复阏与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假如取道河内,背对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和赵军在邯郸的郊外作战,就是重复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也不敢这样做。攻打楚国,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阸要塞,要走的路非常远,所攻之处也很难,秦国也不会那样做。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秦军的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的郊外作战,秦国也不敢。因此说秦国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也不会攻打卫国和齐国。韩国灭亡以后,秦国出兵之时,除了魏国就没有可以攻打的对象了。秦国本来就拥有怀邑、茅地、郉丘,修筑垝津城池逼近河内,河内的共城、汲邑一定会很危险;秦国拥有郑国的故地,得到垣雍城,决开荧泽的水淹灌大梁,大梁就一定会灭亡。大王的使臣出使秦朝错误地毁谤安陵氏,秦国很早就想诛杀他了。秦国的叶阳、昆阳和魏国的舞阳相邻,听任使臣说安陵氏的坏话,听任安陵氏被灭掉,秦军就会绕过舞阳的北面,从东面逼近许国的故地,这样南方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这对魏国来说难道没有危害吗?

    憎恶韩国,不喜爱安陵氏是可以的,可是不忧虑秦国,不爱惜南方那就错了。从前,秦国地处河西,当时魏国的都城安邑距离大梁有千里之遥,有黄河和高山阻挡,有周和韩将它隔开。自从林乡一战直到如今,秦国七次攻打魏国,五次进入囿中,边境的城邑全部被攻陷,文台被毁,垂都被焚烧,林木被砍伐,麋鹿被捕猎尽,而国都接着便遭围困。秦军又长驱直入至大梁以北,东边一直打到陶、卫两城的郊外,北边一直打到平监。被秦国侵占的,包括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共有大县数十个,名都几百座。秦国在河西,魏国的都城距离大梁有一千里,然而祸患就已经这样了,更何况让秦国灭亡了韩国,拥有郑国的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挡它,没有周和韩隔断它,距离大梁仅有一百里,祸患一定会由此开始。
    从前,诸侯间的合纵没有成功,是因为楚国和魏国对合纵表示怀疑,而韩国又不敢加入盟约。如今韩国遭受战乱的祸患已经有三年了,秦国强迫韩国屈服与它讲和,韩国知道自己要灭亡因而不肯服从秦国,送人质前往赵国,请求为天下诸侯率先进军和秦国进行死战。楚国、赵国一定会集结军队,他们都清楚秦国的贪欲是无穷的,除非将天下的各个诸侯国全部灭亡,令海内的人民都臣服于自己,否则必定不会罢休。正因为这样,我愿意辅助大夫用合纵的方法抗秦,大王应该尽快接受与楚国和赵国缔结盟约,挟持韩国的人质来保全韩国,然后再索取从前的土地,韩国一定会归还。这样,士兵和百姓可以不受劳苦就收回从前的土地,其功利要大过和秦国一起去攻打韩国,而且没有和强秦相邻的灾祸。
    保存韩国、安定魏国对天下都是有利的,这也是上天赐给大王的大好时机。开通共城、甯邑的道路连通韩国的上党,让这条路经过安成,商贾进入必须缴纳赋税,这就相当于魏国又让韩国把上党给我们做了重要的抵押。一旦有了这些税收,就足够令国家富足。韩国就一定会感激魏国、爱戴魏国、敬重魏国、畏惧魏国,韩国就一定不敢反抗魏国,这样韩国就相当于魏国的一个县。魏国得到韩国作为自己的县,卫、大梁、河外就一定会安定。如今不保存韩国,东西二周、安陵就一定会危险,楚国、赵国被攻破以后,卫国和齐国都非常畏惧,天下的诸侯都会向西奔赴秦国前去朝见,而称臣的日子也不会有多久了。

    秦国包围了赵国邯郸,信陵君魏无忌偷兵符就赵国,秦军撤兵,魏无忌留在了赵国十几年。

    魏无忌返回魏国,率领五国一起攻打秦国,秦国大败。于是秦国离间五国。后来攻打魏国,秦军用大水淹了大梁城,魏国灭亡,成为了秦国的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