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outlier)

  1. 离开主体或者相关本体的东西;
  2. 一个在价值上能与其他样本显著区别开的统计观察值。

阿乐说

看完这本书让我非常沮丧的是:依靠个人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没有哪个巨星、职业球员、亿万富翁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至少可以少缴智商税)。但也正因为如此,从另一角度而言成功又变得十分简单: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
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即使没有时间看书,能抽出时间看这篇书评,也能得到很多启发。比如其中提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
我的理解是自主性: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复合性: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付出与回报关联:多劳多得,我付出越多得到得也越多。
ref:https://anobody.im/article/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
Book: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63621/

成功不是随机事件。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他们的世界—包括他们的文化、时代、家族历史—给了他们最佳的机会。

本书带领我们找到成功的根源,发现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机,也为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启示:机遇文化传承

一般成功学的主流观点是取决于个体——个体的基因、个体的选择、个体在社会中的机遇,很少有人超越个人范围探索其所在的整体环境的影响。要理解他所处的文化背景,要考虑他的家庭和朋友状况,要追踪其家族渊源。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机遇

◆ 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美国学者罗伯特·默顿提出这个术语(马太效应)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出生的时代与地域对个体的影响巨大。而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限定了我们获得成功的方式。

◆ 10000小时法则

成功是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但问题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 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一个演奏者进入顶级音乐学校,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成功的要素在这个阶段变得简单明了。还有一点是,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10000小时。即使是比尔·乔伊、甲壳虫乐队和比尔·盖茨,也在他们的专业领域花费了数倍的时间才得以脱颖而出。

◆ 天才之忧

智商的门槛效应

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一旦某人的智商超过120分,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就像打篮球:一旦你的身高足够高,人们就开始关注你的速度、球感、灵活性,以及球技和投篮的准度。

而这些就可以通过“发散性思维测试” 进行训练和测量。所谓的“发散性思维测试”(这不同于智力测试要你将可能性分类,排除其他可能性,并努力找到唯一答案,属于收敛性测试。)发散性测试要求你运用想象力,寻找尽量多的不同的可能性。在这类测试中,不存在唯一答案;测试的目的是得出你答案的数量和独特性;测试分析的不是你的智力,而是你的创造力。发散性测试和收敛性测试一样具有挑战性。

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这种技能更像是一种程序化概念:知道如何做某事,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知道,也不需要解释为什么。

这种技能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能力:这不是关于如何辩解的知识,而是帮你正确了解形势从而获得你想得到东西的知识。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与智商测试所考查的逻辑分析能力完全不同的能力。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普通智力与实践智力“相互垂直”:一方存在不代表另一方也存在。

实践智力从何而来?目前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出自社会学家拉里奥的研究:家庭背景

她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 “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这种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 “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

家境贫寒的孩子更懂得守规矩,更少发牢骚,在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上更有创造力,有很好的独立性。然而,协同培养模式带来的好处更多。富裕家庭的孩子活动表总被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经常在各类体验中来回穿梭。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学会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应付自如。他们还学会如何舒服地与成年人打交道,在必要的时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拉里奥的话说,中产阶级的孩子最终形成了“权利”意识(a sense of entitlement)

综上所述,成功是一种优势积累的模式:何时何地出生、父母的生活方式、父母所属阶级、成长环境,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能否取得成功。

其中提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
我的解释是自主性: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复合性: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付出与回报关联:多劳多得,我付出越多得到得也越多。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留传下来。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 小镇哈伦

游牧文明和耕种文明,后者存活下来依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前者更多地依靠自己,一旦牲口被偷将无法存活,这就让他们生活在恐惧中,养成好斗的性情,他们必须通过言行证明自己不是弱者,哪怕危及他们荣誉的轻微的挑衅都无法容忍,并给予最坚决的反击。这就是荣誉文化。并且这也解释了美国南方独特的犯罪模式:谋杀案都发生在熟人之间,老绅士因为人格受辱而枪击他人。

◆ 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

通过飞机失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韩国飞行员间显著的权力距离导致惨案,并解释道:“我们对这个问题为什么敏感过度?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在一个文化环境之中,而文化环境又是集优点、弱点、素质和倾向等各种属性于一身的综合体,为什么人们通常不愿正视这一事实:我们不能割裂我们的行为与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那么,坠机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截然不同的个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个性也延续了我们从成长环境所养成的特定倾向、习惯和条件反射,而不同的文化特性的区别又格外明显。

被社会广泛接受的“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Hofstede’s Dimensions),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
霍夫斯泰德认为,各种文化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区分,他称之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用这个维度衡量,个人主义倾向性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处于该维度中的另一端,集体主义倾向性最高的国家是危地马拉。

西方人的沟通方式在语言学上被称为“以说话者为导向”—意思是说话者有责任将意思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 但是韩国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亚洲许多国家一样,是“以聆听者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意思是否搞清楚,取决于聆听者自己。

◆ 稻田与数学

人类大脑存储数字的记忆周期是2秒钟,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很容易记住两秒钟内读完的东西。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之所以能够很容易记住“4,8,5,3,9,7,6”这串数字,原因是他们的语言系统在两秒钟内就能读出这7个数字。而英语则不行。

中文与英文对数字记忆的差距完全是由这种读音长度的不同造成的。无论哪种语言—不管是威尔士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还是希伯来语,人们记忆数字的长度与该语言的数字发音长度有相当的关联性。在发音效率方面,中文里的广东话堪称登峰造极,它使香港人可以在单位记忆周期内记住10个数字。

因此在数学学习方面,亚洲人具有某种“内在”的优势,这种“内在”优势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优势。解释这一现象的经典论点是亚洲人在数学方面有先天优势。心理学家理查德·林恩用进化论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他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地理构造、寒冷的气候、现代化之前的狩猎方式、脑容量以及语言中的元音发音规律等,解释为什么亚洲人有着较高智商:稻田文化

西方农业发展模式是“机械导向型”:购买更多高新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打谷机、压捆机、联合收割机等,用机械代替人力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出。但是在中国或日本,农民们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也没有更多土地可以转化成新耕地。农民们只能依靠更熟练的耕种技术,更精确的耕种时间,以培育更优良的水稻品种。只有更精心除草,更小心施肥,密切观察水位变化,有效控制黏土层,利用好稻田的每一寸土地,你才能获得丰收。

而依靠狩猎和采集过活的族群的生活却相当安逸。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种植手段,他们也不需要畜牧,一年才花1000小时工作。(当他们被问及为什么不进行农业种植,土著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们有世上产量最多的蒙果果,为什么还要种植?”)

中国还有个说法叫作“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一年忙到头”?对于悠闲自得采集蒙果果的土著人,或是依靠睡觉过冬的法国农民,或是任何生活在非稻田文明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谚语真是莫名其妙。

以这种强度的劳动为职业的农民们,他们都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首先,种稻农民的劳动在投入与产出之间有明确关联。他们在地里干活越卖力,收获也越大;其次,他们的工作由一系列复杂工序组成。种植稻米并不仅仅是春耕秋收这么简单,它还要求农民们从事农产品及农用物资的买卖,他们要有能力调度全家劳动力参与劳动,同时要在选种、维护排水系统以及协调第一次收割与第二次播种关系上开动脑筋,并全力以赴。

成功就是坚持不懈,就是顽强不屈。而稻田文化的精华就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 玛丽塔之幸

凡是崇尚勤奋取得成功的文明,都不会让学童随随便便放3个月那么长的暑假。美国学生每年在校时间平均为180天,而韩国是220天,日本则是243天。

是什么导致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穷家庭的孩子成绩好? 寒暑假,穷人的孩子在玩儿,而富人的孩子孩子学习。

KIPP 学园是通过随机抽选生活在环境最差的地区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所组成的学校,那里的家长绝大多数没有上过大学。玛丽塔是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她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早晨5点45分起床是一天的好开端,起床后,刷牙,洗澡。如果起得晚点儿我会在学校吃早餐。因为我吃饭时间长,我经常被老师提醒。我在公交车站会与好友狄安娜和史蒂芬会合,我们通常能坐上第一班车。我下午5点放学。如果在路上没耽误时间,我5点半就会回到家。我跟妈妈简单打声招呼就开始做作业。如果作业不多的话,我做作业会用2小时到3小时,晚上9点左右做完。如果作业里还有篇论文,我可能要做到10点,10点半也试过。妈妈经常打断我做作业,叫我吃饭。我总想做完再吃,但她说要先吃饭。吃饭一般在8点左右,吃半个小时,然后我继续做作业。有时等我完成作业,妈妈还想跟我聊聊学校里的事。我通常只能跟她简单说说,因为我想赶在11点前睡觉。睡前我会把第二天的书包准备好,然后上床。我跟妈妈谈论着白天学校发生的事儿,说不了多久,她就迷迷糊糊快睡着了,这时候一般是11点15分。我也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所有这一切就重来。

在这样超长的学习时间下,贫困的孩子有机会改变命运,KIPP 90%的学生毕业后会考取私立或教区高中;高中毕业后,又有80%的KIPP学生最终考取大学。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牺牲自己的部分个性。

她说她也想去KIPP,但是她觉得KIPP太苦,又不想去了。我说:“每个人都说KIPP很苦,一旦你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其实也没那么苦。”她就会说:“那是因为你比我聪明。”我说:“不,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

◆ 故事来自牙买加

最后作者以自己举例,他的母亲,他的家族,所有的成就得益于机遇与文化传承,起源于一次随性所为:威廉·福特在阿利盖德庞德奴隶市场看上了他的外祖母的曾祖母,并买下她。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她的儿子约翰·福特因此获得肤色优势,从而摆脱了奴隶身份。西印度群岛的独特社会结构将“走出去”的文化传递给他的外祖母黛西·福特,并在她身上培育了杰出个性,这种杰出个性发扬光大,最终惠及他的母亲。而他母亲之所以受到良好教育,得益于1937年动乱和中国人商店强森先生的勤劳与积累。这正是历史给予他家族的特殊眷顾。假如杂货店老板的襄助,社会动乱的余波,“走出去”的文化,以及肤色特权优势惠及更多其他家族,那么将会有更多人实现自我,在他们漂亮的山顶别墅优雅静观这喧嚣的尘世。

所以他说

他们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