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分析

1. 手机QQ

  • 产品定位:通讯+社交+娱乐多元化发展,功能大而全,追求新潮。起源于互联网时代,需要承载PC端的一些习惯和功能。
  • 主要用户:社交开放性+个性化功能,活跃人群偏青少年化,社交属性强,另外由于其PC端的功能基础,也仍有白领上班族用户。
  • 核心功能:开放的交友体系及展示功能、完善的聊天沟通功能(视频会议、QQ群通知、分享下载资料等)。

    2. 微信

  • 产品定位:简洁纯粹、高效迅速,核心定位是熟人社交,起源于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培养用户习惯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在努力拓展微信生态圈。

  • 主要用户:私密性+强社交,活跃用户社交圈已经基本固定,没有动力去拓展,而是要过滤自己的圈子,更加追求用户体验。
  • 核心功能:扁平快速的聊天沟通功能、重建个人网络形象的朋友圈分享功能、新媒体主力的公众号推送功能、打通大量应用入口的轻量级小程序功能。

    3. 微博

  • 产品定位:开放式信息流社交媒体平台

  • 主要用户:白领上班族、学生群体(中学生、大学生)、明星(包括文体圈和草根网红圈)、各大公司机构官方
  • 核心功能:随时分享新鲜人/事并得到快速传播,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转发、点赞等功能达到热度并实现参与度

    二、功能点拆分

    功能点对比分析

    表 1 “内容发布”功能点汇总
手机QQ 微信 微博
版本 v7.9.0.445 6.4.7 8.11.2
进入途径 动态→好友动态→右上角加号→选择“说说” 发现→朋友圈→右上角相机图标→从手机相册选择 首页底部“+”号→选择“文字”
发布文字内容 1. 左上角取消,右上角发表——右利手通用设计
2. 顶部可以直接切换“说说”/“秘密”
内容输入处默认显示“分享新鲜事…”
3. 可在当前编辑页面添加照片/视频
4. 点击文字编辑部分,键盘上方会自动出现emoji表情、GIF动图、选择相册照片、艾特好友、选择字体、语音说说六个功能按钮
5. 可添加标签、地点
6. 可选择隐私设置:所有人、QQ好友、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好友、不给谁看
7. 可选择同步到QQ个性签名/微信朋友圈/分享给QQ好友或群聊
11. 可选择定时发表
12. 可选择发表24小时后自动删除
13. 键入内容后取消会提示是否保存
1. 长按“相机”图标,进入纯文字输入界面。
2. 输入界面无提示。
3. 输入内容支持emoji表情。
4. 可添加地理位置
5. 隐私设置:公开(所有朋友可见)、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可见(选中的朋友可见)、不给谁看(选中的朋友不可见)。
6. 可以选择好友提醒观看。
7.若已经输入内容,退出时会提醒是否保留此次编辑。
1. 输入界面空白时提示“分享新鲜事…”。
2. 最下方功能条支持添加照片、@微博用户、添加标签、emoji表情、添加头条文章/股票/新鲜事/问答/商品/超话。
3. 可签到添加实时定位或隐藏(默认开启)。
4. 隐私设置:公开、好友圈(相互关注好友可见)、仅自己可见、指定部分好友可见。
5. 若输入内容,取消前会提示是否存入草稿箱。
发布图片内容 1. 可以从“说说”进入图文发布页面,也可以从“照片”进入,上传照片到相册,同时配文字发布说说。(以下仅讨论“说说”页面)
2. 照片/视频可以从手机选择、直接拍摄、选择照片制作照片小视频、也可以选择精美配图
3. “制作照片小视频” 可从手机或QQ相册选择照片制作小视频,并可添加背景音乐、“大片”文字滤镜、转场效果、贴纸、文字
4. 精美配图可提供动图,并提供主题分类,如“最热”、“斗图”、“王者荣耀”、“生气”等
5. 从手机选择可对图片进行编辑,包括涂鸦、剪裁、贴纸、滤镜、文字功能,提供天天P图链接
6. 直接拍摄可选择开/关闪光灯、前后置摄像头转换,添加滤镜(静态和动态均有)、音乐、可爱表情效果、一键美颜
7. 添加图片后取消会提示是否保存。
8. 照片添加张数不限。
1. 点击“相机”图标,选择/拍摄照片/视频后进入内容编辑页面。
2. 图片可编辑,支持涂鸦、添加表情包/文字、马赛克、剪裁功能。
3. 多张图片可调整顺序。
4. 文字输入界面空白时默认显示“这一刻的想法…”。
5. 可添加地理位置。
6. 隐私设置:公开(所有朋友可见)、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可见(选中的朋友可见)、不给谁看(选中的朋友不可见)。
7. 可以选择好友提醒观看。
8.若已经选择照片,退出时会提醒是否保留此次编辑。
9. 最多添加9张图片。
1. 选择照片后,点击下一步直接进入照片编辑页面,支持添加贴纸、滤镜、边框、链接商品、裁剪/旋转、马赛克、涂鸦、添加标签/@某人/添加地址。
2. 支持iPhone live照片。
3. 可选择是否原图。
4. 若在图片上添加“贴纸”,进入文字内容时会自行插入相应话题标签。
5. 若已经添加图片,取消时会提示是否存入草稿箱。
6. 图片发布后自动加入水印。
展示位置 在“好友动态”中展示 在“朋友圈”中展示 在微博主页信息流中展示
展示效果 1. 显示头像、QQ昵称/备注名、黄钻等级、发布时间、手机型号(需要在个性化中单独设置)、浏览次数、点赞人数、转发人数,并显示点赞QQ账号,信息卡可展示挂件。
2. 可对已发布内容进行编辑、置顶、收藏、分享。
3. 好友可点赞、评论、转发,转发支持QQ、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4. 好友可收藏、隐藏、举报该动态,可选择不看他的动态。
5. 评论区支持@联系人、表情、图片、多功能字体、彩色气泡;黄钻支持私密发送。
6. 点开照片/视频,评论可呈现弹幕效果。
1. 显示头像、昵称/备注、地理位置(若设置)、大致发布时间(x分钟/小时/天前)。
2. 好友可对内容进行点赞和评论操作,但仅对共同好友可见。
3. 评论支持文字和emoji表情。
4. 支持删除操作。
5. 好友可对文字内容进行复制、收藏和翻译操作。
1. 显示头像、昵称、发布设备(手机型号)/网址/浏览器、地理位置(若设置)。
2. 显示阅读数,点击可对该条微博进行付费推广。
3. 发布后可再次进行隐私设置操作,但设置为仅自己可见后不可再变为公开。
4. 可再次编辑、收藏、置顶、删除。
5. 所有微博用户均可对该条微博内容进行转发、评论或点赞。
6. 转发支持快转(即不加评论一键转发),转发可加入自己的文字内容、图片、表情、话题、@其他用户,分享支持微博私信或群、微信好友、朋友圈、QQ、QQ空间/支付宝好友、短信、邮件分享。
7. 评论支持添加图片(VIP用户)、表情、@用户、插入话题/股票,同时支持转发。

表 2 功能点对比

功能点 手Q 微信 微博 分析
触发路径 4步 4步 2步 定位不同,手Q与微信以聊天为主要功能,社交是聊天衍生出的次级功能;微博则以社交为核心功能。
字数限制 10000 1500 2000
图片张数限制 不限 9张 9张 手机QQ的图片分享建立在QQ相册功能之上,可以不限制张数;而后两者则遵循目前的惯例。
可添加emoji表情 均为社交“图文发布”功能的基本需求。
时间显示
位置显示
隐私设置
@联系人
点赞/评论
草稿保存
删除/收藏已发布内容
设备显示 × 微信为熟人社交,具有封闭性,因此在消息的传播上不开放。
编辑/置顶/转发已发布内容 ×
转发/分享 ×
同步发布 × 微信和QQ为同一企业旗下软件,因此在消息发布上做到了打通。
使用花样字体 × × QQ空间作为较早开始的产品,沿袭了以往较为全面的功能,在花样性方面也符合了其年轻化用户群体的需求。
推荐配图 × ×
同时插入照片和视频 × ×
定时/匿名发布 × ×
插入话题 × × 微博的特有功能,便于传播、形成话题热度、流量变现。
添加标签 × ×
内容付费推广 × ×
插入商品链接 × ×

功能点差异分析

1. 进入路径

从进入路径上来看,新浪微博只需要2步,且按钮在主页面底部正中心作为核心按钮展现,用户只要进入app就能很方便地点击该按钮发布图文消息;但微信和QQ的进入路径都在4步,且按钮需要进入次级菜单才能找到。从进入路径上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图文发布功能在这三个产品中的不同定位了,而这个定位又与本身产品的主定位相关。新浪微博主打就是通过用户发布图文再传播达到影响力,是一个建立在图文发布功能之上的开放式社交媒体平台,因此图文发布功能的进入路径就简便明显。而手机QQ和微信,本质上都是从在线通讯即聊天功能起家,通过聊天建立起的好友圈能够提供并衍生出在线社交的需求,从而产生图文发布的功能,因此这两款app的图文发布路径都是要进入好友状态页面,是属于子功能,因此进入路径也复杂一些,但由于这两款app本身使用人群巨大,并且聊天功能已经为软件打开率、使用率提供了保证,所以把图文发布功能的路径设置的复杂一些也没有大问题。

2. 内容发布

三款app都提供了基础的图片编辑、插入emoji表情、地点时间显示、隐私设置等功能,但在个性化功能的设计上侧重各有不同,做到了较为明显的区分。

  • 手机QQ在图片编辑、配图内容、文字内容、评论内容方面花样较多,用户能够自己选择的形态比较多,充分迎合了以青少年为主的用户群体,这部分群体有足够的时间研究app的“隐藏”功能,也愿意花时间去展现个性,同时由于QQ本身是从PC网页端时代一直传承到现在的产品,这部分功能上也明显沿袭了网页端时期的一部分特点,功能大而全,但由于其目前较好地选择了新的方向,并且与同公司的微信做到了较好的区分度,因此功能多也算得上是QQ的一个卖点。
  • 微信在图文方面的功能是三款app中最为简洁的,也符合其以移动端起家的扁平化特点。微信的图文发布功能只支持发默认字体的文字和emoji表情,以及简单编辑的图片,只有好友能看到,只支持好友点赞评论,不能转发,更没有微博那样能够添加话题标签甚至商品链接等复杂功能。考虑到微信是移动端通讯工具的开创性产品,因此通过简单的步骤让用户快速上手使用,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功能是否齐全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另外,由于其用户覆盖面广泛,各个年龄段、职业均有,在熟人社交的定位下沉淀出用户最普遍的功能、让所有人都能方便且愿意使用也是重要的考量。
  • 微博作为开放式平台,如何让全网用户方便地就同一事件讨论是其重要诉求,因此便出现了话题、标签功能,能够@所有用户也方便了用户的交流。在巨大的流量之下,增加商品链接也是流量变现的一方面,能够承接来自电商的用户,增强普通用户的黏性。

    3. 后续展示

    三款app均在状态中进行展示,方式均为信息流模式,也都支持点赞评论收藏功能。
    手机QQ的展示可以显示花样字体,背景挂件,点赞人/转发人,评论内容是否好友均可见,特色功能是点开图片/视频后评论内容会以弹幕形式展示,应该是为了迎合目前青少年用户群中新兴的弹幕习惯。微信只支持最基本功能,没有其他装饰功能,不能转发,且好友评论只有互为好友才能看到,即朋友只能看到与发布人共同朋友圈的评论,其他人的评论则看不到,充分体现了其熟人社交的特点。微博的展示支持全网转发、能看到全网评论,状态分两栏,既可以看自己关注的,也可以看实时热点,发布者可以看到自己图文消息的阅读量,并可以选择付费推广,充分体现了微博流量变现的特点。

    四、 用户视角——“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手Q、微信、微博「内容发布」功能点分析 - 图1
    图1 “内容发布”功能用户视角思维导图

    五、总结

    手机QQ的内容发布功能体现出了其目前主要用户群体为年轻人的特点,在呈现花样上面是几款app中最丰富的,也加入了目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形式,同时其全面的功能也显示出了其从PC端传承下来的特点。总的来说,作为此类社交元素的元老,其功能全面且与时俱进,非常值得产品人深入研究。
    微信是一款能够培养用户移动端使用习惯的元老级移动端社交产品,也充分体现出了移动端产品的特点,简洁扁平。同时由于其定位为熟人社交,因此在功能点上也简单明确,没有多余复杂的功能。
    微博是以用户发布内容并传播、评论为核心的开放媒体平台,因此在功能设计上注重其传播性、时效性,所以能够添加话题标签、能够全网关注搜索、能够随意点赞评论转发,同时增添了付费推广的功能增强其商业性。

    六、 启发

    平时更多作为用户,各大平台的内容发布功能的使用步骤类似,没有特别关注到其细小差异带来的影响和其中设计的考量,但通过此次分析,逐渐意识到了细节功能设计在目前逐渐同质化的市场中凸显产品特点的重要性。
    基本功能要做全面也是此次的收获,微信的图文发布功能是几款app中最为简洁的一个了,但其中涉及的细分功能点也有不少,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也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因此在设计一款产品前做好基本功,了解某一类功能的通用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