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

如何学会批判性思维呢?
三步完成评判思考质量这个目标:

第一步,先审视一段思考的信息结构本身,去评判这段思考里的关键要素是不是完整,每一个要素是不是成立和互相匹配;如果要素们符合要求,那么整段思考就是自洽的。

第二步,跳出立场,站在更大的格局下去评判,这段思考过程是不是公允、是不是有容错能力。

第三步,我们再往深看一层,去审视批判性思维本身,去讨论它在我们的思维能力里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它有怎样的局限性和拓展空间。

思考自由的度
**
我们的思考自由度,受两件事的限制:

  1. 知识面局限
  2. 思维方式局限

你的知识面越广,你的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你的思考就越自由。

破除知识局限:淘金式思考者
具体而言,他们会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甄别信息的真假和有效性,然后再决定是不是用它来充实自己。这个过程就像淘金一样,把泥沙过滤掉,把金子留下来。
破除思维局限:批判性思维
**
怎么能训练这种自我分裂的能力,自己来当自己的旁观者呢?

  1. 练习冥想,这是练习旁观我们内在的体验和感受练习冥想,这是练习旁观我们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2. 训练批判性思维,这是练习旁观我们的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你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备的思考过程去推导出完美的结论,而是自己当自己的苏格拉底,带着问题意识,面对一个结论去倒推,用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这个结论是否立得住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它不是批判某个人,也不是断然否定某个观点,它批判的其实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考的再思考,再评判。

批判性思维的适用场景是什么?
“不带判断的表达”“我感觉”“我猜想”都没法用批判性思维来评判,只有“我推断”也就是带有相对充分思考论证过程的判断,才值得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审视和评判。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完整的思考=论题+论证+结论

我们把一次思考理解成一根抻直了的三节棍。那么,其中论题、论证和结论分别是一节小棍子。我们的任务是要先把它们找出来,检查它们是不是首尾对齐、方向一致的。

具体而言,我们要检查三件事:

  1. 三根小棍分别都有没有、齐不齐。
  2. 三根小棍有没有摆成一条直线,有没有首尾跑偏。
  3. 小棍是不是真的小棍,有没有哪根材质不对,是不是麻绳。

论题

论题,就是引起立论者思考的问题或者分歧。

最常见的两种论题:

  1. 讨论事实,它关心的是世界万物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
  2. 讨论价值主张。它关心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包括行为的对错、好坏和情理责任等等等等。

找出论题

  1. 观点在回答的问题
  2. 根据结论倒推的问题。(只要有结论,就能倒推出问题,这两者应该是对齐的)

    判断论题与结论是否对齐

    寻找和检查论题这个动作,最大的意义是检查它是不是跟结论做到了匹配和对齐
    帮我们训练:不走题的意识。让思考的起点和终点始终对标的意识

正面回答问题

论证

是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
论证里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叫前提,一部分叫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但关系这种东西,本身代表的就是至少两个主体的相互作用。

怎么识别一段思考里的论证部分呢?

  1. 你判断的前提是什么?
  2. 这些前提成立吗?
    1. 这个前提陈述跟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2. 这个前提陈述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
    3. 这个陈述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3. 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有没有效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如果推理手法是演绎推理,结论就应该是肯定的。如果推理手法是归纳的,那么结论只能说“可能”或者“很可能”。

别把“解释”当论证
**
解释是指,我们双方都已经承认事实已经是这样了,试图说明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这叫解释。
论证是我还没相信或者认同你,你得证明你的判断。

弄清楚解释和论证的区别,对我们保持清醒和理智非常重要。 因为“解释”的存在其实是一个陷阱。它并没有证明结论确实成立,而是把结论变成了默认前提。

关键概念是否定义准确,有没有歧义?
关键概念的定义是否精确?
关于这个概念,我和对方的定义是否一致?

达成概念上共识一个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在思考和论证的过程里,去把一件事情定义清楚

注意隐藏假设

隐藏假定的类别
第一种是事实判断型的。它指的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二种是价值判断型的。它指的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应该怎样选择”,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偏好。

结论

结论就是立论者希望证明、也希望你接受的观点。

结论有没有论证支撑

结论有没有被偷换

偷换结论是怎么发生的呢?很多情况下,是立论者在心里作了一个默认预设,认为结论只能是二选一。

有没有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在一个人作选择的时候。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情绪、偏好、立场等等已经让我们有了结论,但我们需要在理性上,把这个结论给合理化。

信念影响你的思考

信念具有稳定性和隐秘性
原因

  1. 生物本能
  2.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被不断确认的个体经验,也可能形成信念
  3. 不断被灌输的社会共识也会形成信念
  4. 想象力构建起来的信念体系

这些信念的形成,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潜移默化,根植到我们心底去的,所以它形成的思维倾向,有时候很难识别。

如何识别?

  1. 抵触情绪排查法:
    1. 这个观念遭到反对时,我有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和愤怒?
    2. 你有没有意愿或者冲动,想要把这个观念变成所有人都认可和尊崇的原则?
    3. 你自己在遵照这个观念来行动,甚至作出重要的人生选择吗?


如何审视信念

一旦找出信念后,把它作为普通观点,运用我们前面讲过的批判性思维审视它,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动摇或颠覆掉它。

我的思考: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我们的信念和理解,也就是前面说到的个体经验和社会灌输的共识,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到,很多信念,哪怕是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的观点也会存在思维的局限,也会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要认同这一点。每一个信念和情感依赖都是对于我们的一种束缚。我们会认为否定了我这个观念就是否定了我这个人,让我们觉得被质疑,甚至是怀疑那个真实的自己。这让我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们不是认同某个信念的内容本身,而是认同它的推导过程。如果我们的信念被质疑和否定,这不是我们受到否定,而是我们获得了提升思考能力的机会。

批判性思维本身有两种局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