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请注意: 该文档创建于 2022/4/5,请注意随时间流逝文档信息是否过时,是否还有可参考的价值。 该文档仅作为个人笔记记录。 该文档记录时,使用的软件等版本会列在文档中,请注意识别。 对于该文档中个人使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佳实践(解决该问题,且尽可能解决其它可能涉及到这块的其他问题),与此相关的建议欢迎评论补充。

作者:螺旋飞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137759/answer/24357656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答出以下14个问题之后,就构造出了一个世界观。最好是可以从一个创意点出发,循着一个连贯的思路,全部串起来。这样,就会显得格外的自然合理。

Q1:这个世界是架空的吗,参考现实世界哪些部分来构建这个世界?

全架空,但和真实世界很像。
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思维,因此就算是架空的部分,也要问:参考什么原型?
任何都可以是原型,尤其是mc

Q2:这个世界的时代感(技术水平、社会组织结构、人文思想)是怎样的?

科技水平:这个世界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如何?人们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和日用品都是怎么来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如何?有蒸汽机或内燃机吗?有电力系统吗?有没有用魔法/炼金术替代实现了一部分近现代科技成果?有没有等同近似或者超越于我们现在科技水平的产品?
社会组织结构方面:人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居住生活条件如何?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人们会如何对待“异类”(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种族、不同出身、不同家族、不同地域等)?私人财产的概念是否存在?人们拥有多大程度的个人空间?
人文思想方面:这个世界里有自由意志和个人权利的意识吗?人们对待异己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科技(魔法)的?人们对世界起源、终结、本质意义的思考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存在不同人群的等级地位差异吗?人们如何对待与自己等级地位相差很大的人?对主流秩序或者规则抱着怎样的态度?

Q3:这个世界的尺度有多大,在这个范围内有哪些环境特征?

在环境设计方面,故事越偏重人物塑造,环境的设计就可以越简化,反之亦然。不过无论如何,应当留下足够扩展补充设定的接口。
需要注意,异常气候往往是剧情推进的重要手段,比如雪崩、地震、台风、火山爆发,以及异常的海平面和温度变化等。想象一个零下六十度的环境,连二氧化碳都会变成流淌在地面上的液体,那又是怎样的景象?如果是普通生理结构的人类,为了抵御这样的温度又需要多少措施,其中隐含着多大的故事空间?
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世界是人工环境为主还是自然环境为主?自然环境的分布是依照自然规律还是受到了某些外部力量的影响?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有哪些改变?这个世界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可扩展空间,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工环境是出于什么目的,以何种方式构建的?人工环境会如何应对它可能面临的威胁?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在维持这个人工环境的运转?
另外也可以思考,这个世界是否和我们的现实一样只有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如果不是,那么它所具有的特殊天象是否会令整个世界的环境因此发生重大的变化(想想三体星人的恒纪元和乱纪元)?这个世界的太阳和月亮是纯粹的光体或星球,还是神明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是否存在星空,群星是否有什么寓意?有星座这种概念吗?星座的象征含义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意外出现的天象,比如彗星、流星、新星……这些天象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天象只是纯粹的象征和隐喻吗,还是蕴含了极大的能量(就像现实宇宙一样),会对这个世界的居民造成实质的重大影响?

Q4:这个世界里有多少个种族,他们之间关系如何?不同种族之间,有多大的差异?能否交流?能否彼此理解?能否通婚?

种族的概念其实比较宽泛,既可以是像安德系列里的人类和虫族一样生理构造有着根本差异和生殖隔离,也难以进行沟通的种族差异;也可以是龙与地下城系列里的人类、精灵、矮人,虽然外形文化有差异但能进行沟通也没生殖隔离问题的种族差异;还可以是像现实中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是同一族类下面的不同亚种区分。
一般来说,会有一个近乎定势的种族关系观念,比如矮人跟精灵一般不对付,人类和AI总是在争夺控制权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沿袭或者颠覆这些既有概念,比如龙腾纪元系列里,生软就生生把一向高贵冷艳的精灵变成了寄人篱下的仆役或者四处流浪的吉普赛人,这就是一种颠覆。需要注意的是,既有的种族关系设计基本上都是现实世界中种族/民族关系的衍生和变形,即使有颠覆,通常依然是根据现实进行的演绎和变形。所以如果想要对既有的种族特征或关系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最好结合一定参照,至少做到逻辑自洽。

Q5:这个世界里有多少政治势力,他们之间关系如何?他们注重什么利益,又会通过什么手段来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设定好种族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设计政治势力了。政治势力既包括国家政府、宗教机构、军事单位这样典型意义上的政治组织,也包括了各种民间组织、地下势力等明面以下的组织和势力。
政治势力之间并不会存在简单的对抗或者结盟,正如丘吉尔所言:“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在设计政治势力的时候,一个无论如何都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他们注重什么利益,又会通过什么手段来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以现实历史举例,当英法两个大国认为纳粹德国的威胁小于苏联时,他们会愉快地出卖苏台德地区给纳粹德国,以此拖延即将到来的大战。在你的世界里,有没有这种几个大的政治势力倾轧出卖小的政治势力,以此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情况呢?又或者,在你的世界里,小体量的政治势力会不会像费沙自治领一样,在两个巨头之间玩弄微妙的平衡手段,以此攫取自己的利益呢?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倾向于以暗杀或战争解决争端?

Q6:这个世界有神存在吗,祂/祂们是什么样的?神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人们没有对神明的信仰,人们是否信仰某种超越于神明概念的,抽象的哲学理念呢?

只要有意识和自由意志,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信仰的寄托,这个寄托既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某种哲学理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对象,通常来说就是一个被称为“神”的对象。
在没有“神”这个概念的世界里,通常会有一种哲学理念被当做信仰的核心。譬如中国人传统的“天道”。所以,在你的世界里,如果人们没有对神明的信仰,他们是否是信仰某种超越于神明概念的,抽象的哲学理念?
说到具体的神明,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昌明的未来甚至是远未来的世界里,人们依然可能把某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奉若神明——想想《美丽新世界》里的福帝,“神”可能只是一个功绩卓著的凡人,或者一个运算能力高得出奇的AI,科技远高于本地的外星人,亦或是法力高强得能够超越自然规律的法师。
当然,也可以模仿希腊罗马或者埃及神话,塑造一些能力极为高强,甚至可能不老不死的神明,他们拥有人格特质和各种各样的外形。这些神明会有各自的喜怒哀乐,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凡人的世界,正如帕里斯轻率地判决金苹果的归属引发特洛伊战争一样。这类世界最适宜从希腊罗马埃及北欧的神话里寻找参考对象。人格神明的一个衍生类型就是有明确的两方阵营对立的神明,他们永无止息的掐架能衍生出一大堆故事。
除此之外,也可以像亚伯拉罕一神教体系那样,塑造一个不可被轻易触碰,掌管一切全知全能可能还包括创造世界的至高神。
当然,如果感觉以上几种都太老套了,还可以考虑一下克苏鲁神话系列里的那种“神对凡人没啥兴趣,凡人碰到神不是疯了就是死了”的变态神明系统。不过这种神明系统基本上只适合讲惊悚或者悬疑故事。

Q7:这个世界是否存在非自然生物,他们都是什么,和凡间种族关系如何?有着什么层次的力量和智能水平?地位与凡人相比孰高孰低?

在盛行类似萨满教这类泛灵论的地方,非自然生物有的时候会跟神明混同,比如日本的八百万众神里,基本上都是万物成灵又被人供奉起来成为神仙的。不过更多时候,非自然生物还是会被视为比神明略低一层,但又拥有某些凡人无法拥有的特征的存在。
严格说起来的话,非自然生物的涵盖范围非常广,古到希腊神话里的各路宁芙仙子半人马,时髦到现代都市传说里的狼人吸血鬼,都可以算是非自然生物。非自然生物比起神明来有一点好,那就是它们可以是跟人类平等甚至可能低于人类的存在(哈利波特里的家养小精灵),当我们构建架空或者非架空世界的时候,既可以把它们当做是自己的平辈,也可以把它们视为一种方便的工具。
所以在往世界设定里面塞非自然生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下,是打算把这个非自然生物当做是一种和人类平行的种族,还是一个介乎于神明与人类之间拥有一些超自然力量的种族,还是纯粹被人类利用奴役的工具……不同的定位,带来的设计方案也会完全不同。当然这里的“人类”可以视为一种对“凡间种族”的泛称。
在考虑了这些非自然生物和人类的关系之后,也需要像问题4那样,考虑一下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非自然生物种类越多,单一种族内的行为模式就越趋于一致;非自然生物种类越多,他们各自的行为模式就越偏向个体化。所以,你可以视乎你所要呈现的世界,决定这些非自然生物的生活状态。

Q8:这个世界有多少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各自的体系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看待彼此的?

很多时候,神明其实是和宗教信仰绑定的,设定了神,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他的信徒以及他的宗教组织结构,可能还要包括神和凡人的关系等等。把神明和宗教信仰问题分割开来思考,并且中间还要插入一个“非自然生物”的思考题,是因为神明和宗教信仰,乃至宗教组织,是完全可以也应当区分看待的。神明是神明,宗教是宗教;神不一定需要宗教,宗教也不一定需要神。如果要在一个全架空的世界里从无到有地设计一个或多个宗教,那么以下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什么神?他们是只信仰一个神,还是一群有阶级区分的神,还是一个抽象的哲学理念?(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以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以“美即和谐”为信仰)
这个宗教对他们所信奉的神明有什么样的别称,这些别称是否揭示了神的神职领域?(譬如阿尔忒弥斯被称为为月亮女神、狩猎女神)
如果这个宗教信奉不止一位神明,那么他们如何看待神明间的权力结构?
如何看待神使、先知、圣人这类介乎于神和人之间的人物,信徒们会如何对待这类人?
这个宗教是否存在禁忌,如果有,那么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这个宗教对信徒有什么要求,有没有什么人是无法信仰这个宗教的?
这个宗教推崇什么,他们的教义和信条是什么?
有哪些宗教仪式,它们对于信徒分别有什么意义,仪式又是如何举行的?
神职人员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这些神职人员如何养活自己并维持组织运作?
信徒会在什么地方举行集会,有类似教堂或者神殿一类的建筑吗?如果有,那么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特征?
有没有对神职人员有特殊规定的要求和着装,如果有,那会是什么样的?
这个宗教有没有节日,有的话,分别是哪些日子,人们会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这个宗教有没有武装力量或者领地,如果有,神职人员是如何管理他们的?
这个宗教的信徒会如何看待其他宗教以及他们的信徒的?
这个宗教的信徒会如何对待那些完全没有信仰的人?
这个宗教在世界里有多大的影响力?
非信徒会如何看待这个宗教的信徒以及神职人员?

Q9:这个世界有哪些社会经济形态,它们具体是怎样运作的,有哪一种经济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吗?

虽然社会经济形态很多时候都是潜藏于社会制度之中,但如果在构建世界设定的时候忽略了为社会形态搭配上合适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话,难免会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运行采取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
1. 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给自足,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态适用于生产力还非常不发达的世界,比如拓荒新世界,或者大灾难后幸存者形成的小型社群。
2. 用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同别人所生产的、不同的劳动产品相交换,从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基本上在大部分社会形态中都有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规模越大的商品经济,就意味着生产力越发达,有越多的人可以脱离基本生活物资的生产活动而去从事其他工作。
3. 虽然不是自给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计划经济。当产品经济出现意味着要么物质极大丰富可以完全按需分配,要么就是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人们的所有需求都加以计划配给。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与3个小问题一起结合思考:根据生产力水平来确定生产关系,然后推论出对应的经济形态以及比例成分:因为三种经济形态并不会完全孤立地存在,通常来说,它们都是同时存在,并以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主导。但在一些极端化的情况下,或者在只呈现世界的局部时,可能会出现孤立地存在只有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情况。

Q10:这个世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制度,铸币权又是如何分配的?

这是个很容易让人掉坑里而不自知的问题。货币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一方面是政府控制力的表现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在只有金属货币的世界里,如果一个英雄动辄拍出成千上万枚金币……就算他没有被打劫,也该被这些钱给压死了。而且动辄拍出这么多金币,这个世界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只怕也死得透透的了。
在谈到货币制度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货币材料。马克思曾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由于金银的产量相对有限,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和携带,同时耐腐蚀易于保存,因此在货币诞生之后很快成为了最佳主币选择。除此之外,铜由于比金银略贱但产量相对受限,以及同样具有易分割保存和耐腐蚀的特点,因此常作为辅币出现。如果打算颠覆这个常规设定,为货币制度设定一种特殊的材质时,同样也需要考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这些要求(产量有限、质地均匀、易分割易保存携带同时耐腐蚀),例如龙枪的世界里就因为钢材产量极度稀缺而使用钢币代替金币,沙丘中则以产地限定的香料代替贵金属变成了一般等价物。当然,也可以像辐射系列那样用汽水瓶盖或者拿老干妈香辣酱盖子当一般等价物,只不过这种一般等价物就要考虑一下伪造和变造的可能性了。
除此之外,在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世界里,纸币作为代表大量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可能会得到比金属货币更广泛的使用。在纸币和金属货币之外,还可能存在有价证券、信用支付等更多的支付手段,这个就视乎文明发展水平而定了。
在确定了货币材料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货币的单位和兑换比例。一般来说,在制作游戏的时候,为了方便,通常会设置成十进制或者百进制,即10枚(或100枚)较低级的货币可以兑换1枚较高级的货币,同时不对不同区域的货币设计兑换差异。如果故事重心并不放在论述经济制度上的话,沿袭这种兑换比例和单位制度是一个比较方便讨巧的做法。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复杂的兑换制度(比如兑换时钱庄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或者设计更多种的货币类型和兑换比例。不过,货币种类越多,兑换比例越复杂,能用于设计这个世界其他部分的精力就越少,所以需自行平衡取舍。
确定了货币的材料、单位和兑换比例,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铸币权的归属。铸币权因为涉及到经济控制权的问题,换句话说,谁掌握了铸币权,谁就掌握了一地乃至一国甚至可能全世界的经济命脉(想想美国狂印绿纸大搞QE弄的全世界跟着鸡飞狗跳的情况)。因此,大部分时候,铸币权都会被国家所把控。但是在中央集权受到限制,或者最高统治者要笼络人心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将一部分的铸币权(多数是辅币)下放到地方或者转让给个人(比如汉文帝时期的邓通)。
另外,不同的国家,即使使用同样的货币材质和兑换比例,也可以考虑让他们各自享有独立的铸币权而在钱币的图案花样上制造差别(如果你想揭露某人是刚刚从他国来到本地,甚至打算暗示他是个间谍,用不同的钱币图案乃至不同的币制就是个很自然的切入点)。

Q11:这个世界有多少种语言,有多少种方言,有没有官方通用语?有特殊用途的语言或者黑话吗?

语言是设定里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问题上很可以做些文章出来。在托尔金构建的中土世界里,光精灵语都能再分出昆雅语、辛达语、西尔凡语(严格来说西尔凡语算是辛达语的一种方言),更不用说矮人、人类、奥克……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语言了。只是在大多数作品里,考虑到作者和读者的精力门槛,并不会搞得这么复杂。但就算在半架空乃至于非架空的世界里,语言的差异仍然是塑造人物或人群特征的重要内容
想想吧,姑娘打老远跟你打招呼:“嘎哈呢?”读者就觉得该去整顿烧烤或者整两顿烧烤。彪形大汉亲切地把手往你肩膀上一搭来一句“howdy?”,观众大概就得琢磨着这人屁股后头大概挂了把大手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能在短短的一两个词里透露出大量关于这个人或者人群的特征,当然,越想这么玩,创作时要死的脑细胞也就越多。
设计语言的时候,除了考虑种族或者地区的特殊语言或者口音之外,还要考虑一下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种(或者几种)通用语(或者叫官话)。在类D&D的世界里为了方便沟通,通常都会有一种泛用型的“通用语”,而且所有种族默认都会,这样比较便于处理。
另外,除了平时日常交流的语言之外,在语言问题上还要考虑一下有没有黑话、行话以及特殊用途的语言。比如魔幻世界观里,施法专用的语言。还有座山雕和杨子荣的一番黑话对话,决定了杨子荣能否得到座山雕的信任。黑话和行话的用途大抵就是一个“辨识自己人”的门槛。所以设计一些特殊组织的时候,编造相应的黑话或者行话就是个令这个组织变得真实可信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考虑一下给各个种族的语言(可以视为种族内部的通用语)再编派一些方言出来,方言比起语言来的好处是不用额外设计语法规则,但可以凸显出一个人物的背景,或者为人物制造一些障碍。

Q12:这个世界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冲突是一个多层次化的概念,对于讲述故事而言,一个充满了冲突的世界,才是适合故事展开的舞台。这些冲突既可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大到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乃至不同星球或者星系之间,如何设定既有冲突,决定了在开始讲述故事的时候能铺垫出多少戏剧张力。
如果作者大手一挥,就让两个领土面积不过几万平方公里的中世纪国家指挥百万精锐骑士对阵,那会是多么荒谬的场景(一个骑士至少需要两到三个随从,大约五六个跟他配合的步兵,外加同等数量或略多于步兵数量的弓箭手,以及人数至少三倍于一线作战士兵的后勤部队,所以……那是两个中世纪水平的国家养得起的么?)。明明已经到了星际航行的年代,两国交战还是十七八世纪海战的翻版,这个也比较囧,只不过相对不怎么显眼。

Q13:是否存在单体实力构成碾压性优势的角色?

在大部分时候,可以默认整个世界处在一种相对平衡或者动态平衡的状态中,但需要讲故事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个平衡给“咔嚓”一下打破,如此,这个世界重新返回平衡状态的过程才会导致故事的产生。而在扰动平衡状态的设计中,一个常见桥段就是一个单体实力远超出普通人的人物或组织的出现。
一旦设置了一个超强力的角色或者组织,最好给他/他们配一个差不多强度的制衡因素。这个制衡因素既可以是超能力人士自身的弱点(比如氪石克超人),也可以是一个普通人组成的组织(比如就算是武林高手也会对朝廷命官有所顾忌),还可以是另外一个/一群超能力人士(比如灭霸之于复仇者联盟)。一个完全没有制衡的超能力人士,很可能会演变成令人乏味的龙傲天,或者令人厌恶的玛丽苏、杰克苏

Q14:世界的能力体系是怎样的?

故事情节通常离不开主角变强,那么问题来了,主角是怎样变强的?为了变强,他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会遇到什么样的敌人?这些战斗能力方面的设定,又该如何与前述的种种设定相搭配?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直接涉及到剧情主线如何铺排了。
(这东西属于个人参考资料,有很多引用,但我不写论文也不直接盈利,就懒得找引用来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