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TL
在 STL 编程中,容器和算法是独立设计的,容器里面存的是数据,而算法则是提供了对数据的操作,在算法操作数据的过程中,要用到迭代器,迭代器可以看做是容器和算法中间的桥梁。
1、迭代器设计模式
为何说迭代器的时候,还谈到了设计模式?这个迭代器和设计模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GOF)这本经典书中,谈到了 23 种设计模式,其中就有 iterator 迭代模式,且篇幅颇大。
在研究 STL 源码的时候,同样的发现有 iterator 迭代器,而且还占据了一章的篇幅。
在设计模式中,关于 iterator 的描述如下:一种能够顺序访问容器中每个元素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不能暴露容器内部的表达方式。而类型萃取技术就是为了要解决和 iterator 有关的问题的。
有了上面这个基础,就知道了迭代器本身也是一种设计模式,其设计思想值得仔细体会。
那么 C++ STL 实现 iterator 和 GOF 介绍的迭代器实现方法什么区别呢? 那首先需要了解 C++ 中的两个编程范式的概念,OOP(面向对象编程)和 GP(泛型编程)。
在 C++ 语言里面,可用以下方式来简单区分一下 OOP 和 GP
OOP:将 methods 和 datas 关联到一起 (通俗点就是方法和成员变量放到一个类中实现),通过继承的方式,利用虚函数表(virtual)来实现运行时类型的判定,也叫”动态多态”,由于运行过程中需根据类型去检索虚函数表,因此效率相对较低。
GP:泛型编程,也被称为”静态多态”,多种数据类型在同一种算法或者结构上皆可操作,其效率与针对某特定数据类型而设计的算法或者结构相同, 具体数据类型在编译期确定,编译器承担更多,代码执行效率高。在 STL 中利用 GP 将 methods 和 datas 实现了分而治之。
而 C++ STL 库的整个实现采用的就是 GP(Generic Programming),而不是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而 GOF 设计模式采用的就是继承关系实现的,因此,相对来讲,C++ STL 的实现效率会相对较高,而且也更有利于维护。
在 STL 编程结构里面,迭代器其实也是一种模板 class ,迭代器在 STL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迭代器,容器和算法可以有机的绑定在一起,只要对算法给予不同的迭代器,比如 vector::iterator
、list::iterator
,std::find()
就能对不同的容器进行查找,而无需针对某个容器来设计多个版本。
这样看来,迭代器似乎依附在容器之下,那么,有没有独立而适用于所有容器的泛化的迭代器呢?这个问题先留着,在后面会看到,在 STL 编程结构里面,它是如何把迭代器运用的炉火纯青。
2、智能指针
STL 是泛型编程思想的产物,是以泛型编程为指导而产生的。具体来说,STL 中的迭代器将范型算法 (find, count, find_if)
等应用于某个容器中,给算法提供一个访问容器元素的工具,iterator 就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
稍微看过 STL 迭代器源码的,就明白迭代器其实也是一种智能指针,因此,它也就拥有了一般指针的所有特点—— 能够对其进行 *和 -> 操作。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ListIterator {//mylist迭代器
public:
ListIterator(T *p = 0) : m_ptr(p){} //构造函数
T& operator*() const { return *m_ptr;} //取值,即dereference
T* operator->() const { return m_ptr;} //成员访问,即member access
//...
};
但是在遍历容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对遍历的容器内部有所了解,所以,干脆把迭代器的开发工作交给容器的设计者,如此以来,所有实现细节反而得以封装起来不被使用者看到,这也正是为什么每一种 STL 容器都提供有专属迭代器的缘故。
比如笔者自己实现的 list 迭代器在这里使用的好处主要有:
- (1) 不用担心内存泄漏(类似智能指针,析构函数释放内存);
- (2) 对于 list ,取下一个元素不是通过自增而是通过 next 指针来取,使用智能指针可以对自增进行重载,从而提供统一接口。
3、模板参数推导
参数推导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在算法中,可能会定义一个简单的中间变量或者设定算法的返回变量类型,这时候,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假如需要知道迭代器所指元素的类型是什么,进而获取这个迭代器操作的算法的返回类型,但是问题是 C++ 没有typeof
这类判断类型的函数,也无法直接获取,那该如何是好?
注意是类型,不是迭代器的值,虽然 C++ 提供了一个typeid()
操作符,这个操作符只能获得型别的名称,但不能用来声明变量。要想获得迭代器型别,这个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function template
的参数推导机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例如:
如果 I 是某个指向特定对象的指针,那么在 func 中需要指针所指向对象的型别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还比较容易,模板的参数推导机制可以完成任务,
通过模板的推导机制,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指针所指向的对象的类型。template <class I>
inline void func(I iter) {
func_imp(iter, *iter); // 传入 iter 和 iter 所指的值,class 自动推导
}
上面的做法呢,通过多层的迭代,很巧妙地导出了template <class I, class T>
void func_imp(I iter, T t) {
T tmp; // 这里就是迭代器所指物的类别
// ... 功能实现
}
int main() {
int i;
func(&i);//这里传入的是一个迭代器(原生指针也是一种迭代器)
}
T
,但是却很有局限性,比如,希望func()
返回迭代器的value type
类型返回值, 函数的template
参数推导机制” 推导的只是参数,无法推导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万一需要推导函数的返回值,好像就不行了,那么又该如何是好?
这就引出了下面的内嵌型别。4、声明内嵌型别
上述所说的 迭代器所指对象的型别,称之为迭代器的value type
。
尽管在func_impl
中可以把 T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但是问题是用户需要调用的是func
。
如果在参数推导机制上加上内嵌型别(typedef)
呢?为指定的对象类型定义一个别名,然后直接获取,这样来看一下实现: ```cpp templateclass MyIter { public: typedef T value_type; //内嵌类型声明 MyIter(T p = 0) : m_ptr(p) {} T& operator() const { return m_ptr;} private: T m_ptr; };
//以迭代器所指对象的类型作为返回类型
//注意typename是必须的,它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类型
template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MyIter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1/webp/396745/1623943559883-222026f2-6be4-477f-89d8-3105bdaeab72.webp#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276&id=u4d47b51c&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276&originWidth=829&status=done&style=shadow&width=829)<br />上面的解决方案看着可行,但其实呢,实际上还是有问题,这里有一个隐晦的陷阱: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迭代器都是 `class type` ,原生指针也是一种迭代器,由于原生指针不是 `class type` ,所以没法为它定义内嵌型别。<br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1/webp/396745/1623943562571-5d53d95d-c81e-41b4-ad84-6cd442f47c11.webp#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314&id=u881e7cd0&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314&originWidth=826&status=done&style=shadow&width=826)<br />因为 `func` 如果是一个泛型算法,那么它也绝对要接受一个原生指针作为迭代器,下面的代码编译没法通过:
```cpp
int *p = new int(5);
cout<<Func(p)<<endl; // error
要解决这个问题,Partial specialization (模板偏特化)就出场了。
5、Partial specialization 模板偏特化
所谓偏特化是指如果一个 class template
拥有一个以上的 template
参数,可以针对其中某个(或多个,但不是全部)template
参数进行特化,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C {...}; //此泛化版本的 T 可以是任何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C<T*> {...}; //特化版本,仅仅适用于 T 为“原生指针”的情况,是泛化版本的限制版
所谓特化,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第一个类为泛化版本,T 可以是任意类型,第二个类为特化版本,是第一个类的特殊情况,只针对原生指针。
5.1 原生指针怎么办?——特性 “萃取” traits
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参数推导机制+内嵌型别机制获取型别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在于原生指针虽然是迭代器但不是class ,无法定义内嵌型别,而偏特化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上面的认识,再看看 STL 是如何应用的。STL 定义了下面的类模板,它专门用来“萃取”迭代器的特性,而value type 正是迭代器的特性之一:
traits 在 bits/stl_iterator_base_types.h
这个文件中:
template<class _Tp>
struct iterator_traits<_Tp*> {
typedef ptrdiff_t difference_type;
typedef typename _Tp::value_type value_type;
typedef typename _Tp::pointer pointer;
typedef typename _Tp::reference reference;
typedef typename _Tp::iterator_category iterator_category;
};
template<typename Iterator>
struct iterator_traits { //类型萃取机
typedef typename Iterator::value_type value_type; //value_type 就是 Iterator 的类型型别
}
加入萃取机前后的变化:
template<typename Iterator> //萃取前
typename Iterator::value_type func(Iterator iter) {
return *iter;
}
//通过 iterator_traits 作用后的版本
template<typename Iterator> //萃取后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terator>::value_type func(Iterator iter) {
return *iter;
}
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了,这个萃取前和萃取后的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value_type
跟 Iterator::value_type
看起来一样啊,为什么还要增加 iterator_traits
这一层封装,岂不是多此一举?
回想萃取之前的版本有什么缺陷:不支持原生指针。而通过萃取机的封装,可以通过类模板的特化来支持原生指针的版本!如此一来,无论是智能指针,还是原生指针,iterator_traits::value_type 都能起作用,这就解决了前面的问题。
//iterator_traits的偏特化版本,针对迭代器是原生指针的情况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iterator_traits<T*> {
typedef T value_type;
};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的 STL 的设计者们,用下面这张图来总结一下前面的流程:
5.2 const
偏特化
通过偏特化添加一层中间转换的 traits 模板 class,能实现对原生指针和迭代器的支持,对于指向常数对象的指针又该怎么处理呢?比如下面的例子:
iterator_traits<const int*>::value_type // 获得的 value_type 是 const int,而不是 int
const 变量只能初始化,而不能赋值(这两个概念必须区分清楚)。这将带来下面的问题:
template<typename Iterator>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terator>::value_type func(Iterator iter) {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Iterator>::value_type tmp;
tmp = *iter; // 编译 error
}
int val = 666 ;
const int *p = &val;
func(p); // 这时函数里对 tmp 的赋值都将是不允许的
那该如何是好呢?答案还是偏特化,来看实现: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iterator_traits<const T*> { //特化const指针
typedef T value_type; //得到T而不是const T
}
6、traits编程技法
所谓的 traits 编程技法无非 就是增加一层中间的模板 class,以解决获取迭代器的型别中的原生指针问题。利用一个中间层 iterator_traits
固定了 func
的形式,使得重复的代码大量减少,唯一要做的就是稍稍特化一下 iterator_tartis
使其支持 pointer
和 const pointer
。
#include <iostream>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MyIter {
typedef T value_type; // 内嵌型别声明
T* ptr;
MyIter(T* p = 0) : ptr(p) {}
T& operator*() const { return *ptr; }
};
// class type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my_iterator_traits {
typedef typename T::value_type value_type;
};
// 偏特化 1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my_iterator_traits<T*> {
typedef T value_type;
};
// 偏特化 2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my_iterator_traits<const T*> {
typedef T value_type;
};
// 首先询问 iterator_traits<I>::value_type,如果传递的 I 为指针,则进入特化版本,iterator_traits 直接回答;如果传递进来的 I 为 class type,就去询问 T::value_type.
template <class I>
typename my_iterator_traits<I>::value_type Func(I ite) {
std::cout << "normal version" << std::endl;
return *ite;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MyIter<int> ite(new int(6));
std::cout << Func(ite)<<std::endl;//print=> 6
int *p = new int(7);
std::cout<<Func(p)<<std::endl;//print=> 7
const int k = 8;
std::cout<<Func(&k)<<std::endl;//print=> 8
}
上述的过程是首先询问 iterator_traits::value_type
,如果传递的 I 为指针,则进入特化版本, iterator_traits
直接回答T
;如果传递进来的 I 为 class type ,就去询问 T::value_type
。
通俗的解释可以参照下图:
总结:核心知识点在于 模板参数推导机制+内嵌类型定义机制, 为了能处理原生指针这种特殊的迭代器,引入了偏特化机制。traits 就像一台 “特性萃取机”,把迭代器放进去,就能榨取出迭代器的特性。
这种偏特化是针对可调用函数 func 的偏特化,想象一种极端情况,假如 func 有几百万行代码,那么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造成非常大的代码污染。同时增加了代码冗余。
7、迭代器的型别和分类
7.1 迭代器的型别
再来看看迭代器的型别,常见迭代器相应型别有 5 种:
value_type
:迭代器所指对象的类型,原生指针也是一种迭代器,对于原生指针int*
,int 即为指针所指对象的类型,也就是所谓的value_type
。difference_type
:用来表示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对于原生指针,STL 以 C++ 内建的ptrdiff_t
作为原生指针的difference_type
。reference_type
:是指迭代器所指对象的类型的引用,reference_type
一般用在迭代器的 * 运算符重载上,如果value_type
是T
,那么对应的reference_type
就是T&
;如果value_type
是 const T,那么对应的reference_type
就是const T&
。pointer_type
:就是相应的指针类型,对于指针来说,最常用的功能就是 operator* 和 operator-> 两个运算符。iterator_category
:的作用是标识迭代器的移动特性和可以对迭代器执行的操作,从iterator_category
上,可将迭代器分为 Input Iterator、Output Iterator、Forward Iterator、Bidirectional Iterator、Random Access Iterator 五类,这样分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iterator class 不包含任何成员变量,只有类型的定义,因此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由于后面三个类型都有默认值,在继承它的时候,只需要提供前两个参数就可以了。这个类主要是用来继承的,在实现具体的迭代器时,可以继承上面的类,这样子就不会漏掉上面的 5 个型别了。template<typename Category,
typename T,
typename Distance = ptrdiff_t,
typename Pointer = T*,
typename Reference = T&>
struct iterator //迭代器的定义
{
typedef Category iterator_category;
typedef T value_type;
typedef Distance difference_type;
typedef Pointer pointer;
typedef Reference reference;
};
对应的迭代器萃取机设计如下: ```cpp tempaltestruct iterator_traits {//特性萃取机,萃取迭代器特性 typedef typename I::iterator_category iterator_category; typedef typename I::value_type value_type; typedef typeanme I:difference_type difference_type; typedef typename I::pointer pointer; typedef typename I::reference reference; };
//需要对型别为指针和 const 指针设计特化版本看 ```
7.2 迭代器的分类
最后,来看看,迭代器型别 iterator_category
对应的迭代器类别,这个类别会限制迭代器的操作和移动特性。除了原生指针以外,迭代器被分为五类:
- Input Iterator:此迭代器不允许修改所指的对象,是只读的。支持 ==、!=、++、*、-> 等操作。
- Output Iterator:允许算法在这种迭代器所形成的区间上进行只写操作。支持 ++、* 等操作。
- Forward Iterator:允许算法在这种迭代器所形成的区间上进行读写操作,但只能单向移动,每次只能移动一步。支持 Input Iterator 和 Output Iterator 的所有操作。
- Bidirectional Iterator:允许算法在这种迭代器所形成的区间上进行读写操作,可双向移动,每次只能移动一步。支持 Forward Iterator 的所有操作,并另外支持 – 操作。
- Random Access Iterator:包含指针的所有操作,可进行随机访问,随意移动指定的步数。支持前面四种 Iterator 的所有操作,并另外支持 [n] 操作符等操作。
再来回顾一下六大组件的关系:
这六大组件的交互关系:
container(容器) 通过 allocator(配置器) 取得数据储存空间,algorithm(算法)通过 iterator(迭代器)存取 container(容器) 内容,functor(仿函数) 可以协助 algorithm(算法) 完成不同的策略变化,adapter(配接器) 可以修饰或套接 functor(仿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