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 flomo 的故事,始于 2021 年 4 月 12 日,一个普通的周一。
在看过很多关于 flomo 的推荐之后,我终于开始尝试。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个笔记工具。

image.png

与 flomo 相处的 500 天,我一共记录 1611 条笔记,256 个标签,日均 3 张卡片,这些数字,是我思考的痕迹。

书籍英文名<HOW TO TAKE SMART NOTES>

在我使用 flomo 上记录了三个月之后,我遇到 《卡片笔记写作法》|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英文名简单易懂,是一本讲述如何记笔记的书。把这本书当成写作书籍来看,其实可以。但这本书更核心的观点是「改变笔记思维和知识管理系统」。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列好提纲后完成文章。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积累许多想法后,将想法汇聚成主题,再加以补充完成文章。

读完这本书之后,加深了我对 flomo 的理解,也确定我使用 flomo 的初衷:重要的不是更好地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两个部分:⌈外界⌋ & ⌈内心⌋,简单聊聊我在 flomo 上记些什么。

我与外界的联系

在使用 flomo 之前,我使用印象笔记、石墨文档很多年,逐渐在这两个平台上建立我的知识管理体系,记录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等等。但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知识管理体系是应该像一条自由奔流的大河一样,任意流淌到不同领域,逐渐形成不同的小湖泊。

⌈输入-思考-输出⌋ 是我过去理解的知识管理流程,输入新的知识后需要思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进行输出,加深及巩固。认识 flomo 之后,我有了改观,Writing is Thinking,书写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输出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想法的媒介。因此,我目前的知识管理流程是:⌈输入-输出-实践⌋

重新定义输入

很多笔记工具有个非常高效便捷的功能,一键剪藏,我也曾经在搞定剪藏插件后非常得意,仿佛阅读过的内容只要剪藏了就是属于自己的内容一样,这是一种信息囤积癖,收藏后却从不回顾,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flomo 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个产品非常⌈轻⌋。不论是打开网页端、PC 端还是手机客户端,呈现的都是一个非常小的输入框而不是一大篇空白区域。大多数时候,我们脑海中闪现的想法也许几十个字就说完了,因此这个记录过程最重要的是快,而不是完整。我们不需要传统文档一样的标题、段落、排版,一个小小的输入框,写下自己当下的想法,搞定。

想法一闪即逝,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下来。而且,还需要用自己的话去记录下来,让每一条 flomo 都成为我的独立思考。

重新定义分类

flomo 这个笔记工具第二个吸引我的地方,也是非常特别的产品特色,⌈没有文件夹分类⌋。我们的大脑在碰上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是不会预设一个概念是干什么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这个概念,再产生一个新的分类,这就是大脑熟悉的模式,自下而上的运行方式。而传统笔记是先预设分类,再将一个个笔记归类到这个分类当中。

例如我们正在学习经济学的知识,会很自然地将“沉没成本”这个概念放在经济学的分类当中。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知识,但是他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也没有必要为此浪费自己太多的情绪,当他看到“沉没成本”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把这个概念放在心理学或行为学的分类当中。这样的预设分类会让概念割裂,无法产生连接。

image.png

在 flomo 中,我会先记录下当下想法,贴上不同的标签,建立连接。既方便检索,也方便在之后不同的卡片之间进行关联。结构越灵活,知识成长越有机会,越是自由的记录,越有机会遇上不同的可能性,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除了管理知识体系,我还会在 flomo 里记录我的工作项目、阅读和观影过程中认识的新概念,在输入和输出之后,最重要的是实践知识。实践意味着我们会在生活中做出大量的决策,通过记录,观察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影响。

当我们更多地理解世界,也更多地理解自己。

我与内心的联系

image.png

如果说与外界的联系是一次次思考的过程,那与内心的联系,就是一次次自我觉察和关怀的过程。

flomo 就像是我的伙伴一样,陪我面对世界的变化,陪我经历开心与难过,陪我成长,陪我认识更真实的自己。

在 ⌈三省吾身⌋ 和 ⌈自我⌋ 这两个标签下,记录我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脱不花在她的《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的这门课程中提到,如何让学习过程更愉快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记录《惊奇日记》。在我的 flomo 笔记中, ⌈三省吾身/我怎么这么棒⌋ 这个标签就是我的《惊奇日记》。

我会在这里记录让我感到兴奋的事情,让我产生成就感的事情,这件事情不一定要有多大,重点在自己的感受上,目的是不断给自己正反馈和积极情绪。记录的内容也很简单,可以从快乐/数字/他人肯定/自己感受/故事等角度去描写。

每周可以统一回顾一周的成就小事,选出本周最佳,并展开讲讲在这件事情上的感受,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接下来会想做什么等等。

在记录这项内容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我的心态在变得积极,因为我只会记录已经完成的事情,在完成的基础上再去思考怎么样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之后,我会在这些事情中提升自我肯定感,加强我的长处,做我喜欢的且应该做的事情去实现自我进步。

而 ⌈自我⌋ 这个标签下的内容会更深刻一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会记录当下的负面情绪,记录我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和感受。接着我会尝试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觉察自己,去关怀自己,就像关怀朋友一样。我们在关怀朋友的时候,会耐心倾听,会客观思考,会包容和理解。在对待自己的时候,我希望通过记录能时刻提醒自己,少些严苛,像关怀朋友一样关怀自己。

在 flomo 写下感受后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与传统的日记不同,几十个字的一张卡片,很像是和自己对话,让自己慢下来并思考。也许,记录下这个情绪后,办法就突然出现了。也许,记录下来后才发现,我们根本不是需要办法,只是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与自己对话有三个原则,和前段时间大热的韩剧《我的解放日志》中讲到的类似:不假装幸福、不假装不幸和诚实以对。不要骗自己,因为你自己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

最后,引用 flomo 创始人少楠的一段话来为这部分内容结尾。

flomo 本身是一个空的容器,将相续不断的自己放入其中全然的观察,然后理解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许多烦恼便会烟消云散。 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最少陪伴的,其实是自己。认识你自己,放弃所有其他徒然的生活。

以上是我与 flomo 相处 500 天来的一些感受,很感恩能够遇到这么棒的产品,一个希望和用户有更深的连接的产品。未来的日子,我们继续携手前进。我始终相信,我们使用工具,而工具最终也塑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