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 中有六个标准的数据类型:
- Number(数字)
- String(字符串)
- List(列表)
- Tuple(元组)
- Set(集合)
- 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的六个标准数据类型中:
- 不可变数据(3 个):Number(数字)、String(字符串)、Tuple(元组);
- 可变数据(3 个):List(列表)、Dictionary(字典)、Set(集合)
一、数字(Number)类型
python中数字有四种类型:整数、布尔型、浮点数和复数。
- int (整数), 如 1, 只有一种整数类型 int,表示为长整型,没有 python2 中的 Long。
- bool (布尔), 如 True。
- float (浮点数), 如 1.23、3E-2
- complex (复数), 如 1 + 2j、 1.1 + 2.2j
tmp_int = 1
print(type(tmp_int))
tmp_float = 10.0
print(type(tmp_float))
tmp_bool = True
print(type(tmp_bool))
二、字符串(String)
- Python 中单引号 ‘ 和双引号 “ 使用完全相同。
- 使用三引号(‘’’ 或 “””)可以指定一个多行字符串。
- 转义符 \。
- 反斜杠可以用来转义,使用 r 可以让反斜杠不发生转义。 如 r”this is a line with \n” 则 \n 会显示,并不是换行。
- 按字面意义级联字符串,如 “this “ “is “ “string” 会被自动转换为 this is string。
- 字符串可以用 + 运算符连接在一起,用 * 运算符重复。
- Python 中的字符串有两种索引方式,从左往右以 0 开始,从右往左以 -1 开始。
- Python 中的字符串不能改变。
- Python 没有单独的字符类型,一个字符就是长度为 1 的字符串。
- 字符串的截取的语法格式如下:变量[头下标:尾下标:步长]
str = 'runoob'
print(type(str))
print(str) # 输出字符串
print(str[0:-1]) # 输出第一个字符串到倒数第二个的所有的字符
print(str[0]) # 输出字符串第一个字符
print(str[2:5]) # 输出第三个字符到第五个字符
print(str[2:]) # 输输出从第三个开始的后的所有字符
print(str * 2) # 输出字符串两次
print(str + "test") # 字符串拼接
print("我叫 %s" % ("小明")) #字符串格式化
1.f-string格式化用法
f-string 格式化字符串以 f 开头,后面跟着字符串,字符串中的表达式用大括号 {} 包起来,它会将变量或表达式计算后的值替换进去,实例如下
x= 1
print(f'{x + 1=}')
w = {'name': 'Runoob', 'url': 'www.runoob.com'}
print(f'{w["name"]}: {w["url"]}')
name = 'Alex'
age = 20
print(f'我叫 {name},我今年{age}岁')
2. 常见的内置函数
# 一、str 转化为bytes类型,bytes类型转化为str
# encode()
print(s)
#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
b = s.encode(encoding='utf-8')
print(b)
c = b.decode(encoding='utf-8')
print('c的值为', c) # bytes 转化为str
print('c的类型是:', type(c))
3.字符串中的运算符
+ | 字符串连接 | a + b 输出结果: HelloPython |
---|---|---|
* | 重复输出字符串 | a*2 输出结果:HelloHello |
[] | 通过索引获取字符串中字符 | a[1] 输出结果 e |
[ : ] | 截取字符串中的一部分,遵循左闭右开原则,str[0:2] 是不包含第 3 个字符的。 | a[1:4] 输出结果 ell |
in | 成员运算符 - 如果字符串中包含给定的字符返回 True | ‘H’ in a 输出结果 True |
not in | 成员运算符 - 如果字符串中不包含给定的字符返回 True | ‘M’ not in a 输出结果 True |
r/R | 原始字符串 - 原始字符串:所有的字符串都是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来使用,没有转义特殊或不能打印的字符。 原始字符串除在字符串的第一个引号前加上字母 r(可以大小写)以外,与普通字符串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语法。 | print( r’\n’ ) print( R’\n’ ) |
三、List(列表)
List(列表) 是 Python 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类型。
列表可以完成大多数集合类的数据结构实现。列表中元素的类型可以不相同,它支持数字,字符串甚至可以包含列表(所谓嵌套)。
列表是写在方括号 [] 之间、用逗号分隔开的元素列表。
和字符串一样,列表同样可以被索引和截取,列表被截取后返回一个包含所需元素的新列表。
列表截取的语法格式如下:
变量[头下标:尾下标]
索引值以 0 为开始值,-1 为从末尾的开始位置。
li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ypelist = [True, 'alex']
print(list) # 打印出list 列表
print(list[0]) # 打印出list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print(list[1:3]) # 打印出list 第二个元素到第三个元素 左闭右开
print(list[2:]) # 输出第二个元素到最后的元素
print(list * 2) # 输出两次
print(list + typelist) # 列表拼接
索引也可以从尾部开始,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为 -1,往前一位为 -2,以此类推。
li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rint(list[-2]) # 打印出list 倒数第二个元素
print(list[:-2]) # 打印出从第一个元素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print(list[0:-2]) # 打印出第一个元素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0 可以省略
print(list[1:-2]) # 打印出list第二个元素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1. 列表比较
import operator
a = [1, 2]
b = [2, 3]
c = [2, 3]
print('operator.eq(a, b)', operator.eq(a, b))
print('operator.eq(a, b)', operator.eq(b, c))
2.list中的内置函数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对象 | | | —- | —- | | 2 | list.count(obj)
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 | 3 | list.extend(seq)
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个序列中的多个值(用新列表扩展原来的列表) | | 4 | list.index(obj)
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 | | 5 | list.insert(index, obj)
将对象插入列表 | | 6 | 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 | 7 | 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个值的第一个匹配项 | | 8 | 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 | 9 | list.sort( key=None, reverse=False)
对原列表进行排序 | | 10 | list.clear()
清空列表 | | 11 | list.copy()
复制列表 |
#!/usr/bin/python3
list = [ 'abcd', 786 , 2.23, 'runoob', 70.2 ]
tinylist = [123, 'runoob']
print (list) # 输出完整列表
print (list[0]) # 输出列表第一个元素
print (list[1:3]) # 从第二个开始输出到第三个元素
print (list[2:]) # 输出从第三个元素开始的所有元素
print (list[-2]) # 输出倒数第二个元素,一般只要有负数都是倒数
print (tinylist * 2) # 输出两次列表
print (list + tinylist) # 连接列表
# 列表中函数和方法
print('list长度为:', len(list))
print('list中的最大值', max(list))
print('list中的最小值', min(list))
# list 的操作 ,增加,修改,删除
list.append("alex")
print('list元素增加之后:', list)
print('统计list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list.count(list[0]))
print('在列表中找出某一个值的匹配的索引值', list.index(list[0]))
list.insert(0, 'aaa')
print('插入一个元素', list)
list.reverse()
print('反向输出列表', list)
list.remove(list[0])
print('list列表删除首元素之后', list)
tmp = list.copy()
print('copy list ', tmp)
list.clear()
print('清除list中的元素之后: ', list)
print([1, 2, 3] + [4, 5, 6])
3.切片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 切片
L = ['Michael', 'Sarah', 'Tracy', 'Bob', 'Jack']
# 1、切片取单个元素:
print(L[0])
# 取值
print('L[1:3] =', L[1:3])
# 取值,取最后两个元素
print('L[-2:] =', L[-2:])
# 取值,取最后一个元素
print('L[-1]=', L[-1])
# 2、取完整对象
print(L[:]) #从左往右
print(L[::])#从左往右
print(L[::-1])#从右往左
# 3. start_index和end_index全为正(+)索引的情况
# 取值,,从0到3,取前N个元素,也就是索引为0-(N-1)的元素,可以用循环
print('L[0:3] =', L[0:3])
# 取值前3个元素
print('L[:3] =', L[:3])
4.遍历list的两种方式
# 遍历list 并且输出索引和值
list = [1,213,3,4,5,6]
for index,element in enumerate(list):
print(index,element)
# 遍历list,输出里面的元素
for i in list:
print(i)
# 按照索引遍历list
for j in range(len(list)):
print(list[j])
四、Tuple(元组)
元组(tuple)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组写在小括号 () 里,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元组中的元素类型也可以不相同: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atuple = tuple()
atuple= ('Mic','Ca','As')
print(atuple)
# 取值
print(atuple[0]) # 取第一个元素
print(atuple[-1]) # 取最后一个元素
print(atuple[1:]) # 取从第二个元素到最后
print(atuple[:-1]) # 从第一个元素 到最后第一个元素
print(atuple[len(atuple)-1])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print('classmates =', classmates)
print('len(classmates) =', len(classmates))
print('classmates[0] =', classmates[0])
print('classmates[1] =', classmates[1])
print('classmates[2] =', classmates[2])
print('classmates[-1] =', classmates[-1])
# cannot modify tuple: 元祖不能赋值
classmates[0] = 'Adam'
五、Set(集合)
集合(set)是由一个或数个形态各异的大小整体组成的,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作元素或是成员。
基本功能是进行成员关系测试和删除重复元素。
可以使用大括号 { } 或者 set() 函数创建集合,注意: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用 set() 而不是 { },因为 { } 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
1.常见用法:
创建格式:
parame = {value01,value02,…} 或者 set(value)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s1 = set([1, 1, 2, 2, 3, 3])
print(s1)
s2 = set([2, 3, 4])
print(s1 & s2)
print(s1 | s2)
#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 针对自动重复的值,进行了自动过滤,set 还对他默认进行了排序
s = set([9, 3, 4, 5, 6, 7, 8, 1])
print(s)
s.add(2) # set 添加元素
s.remove(2) # set 移除元素
print(s)
s5 = set(['a', 'd', 'c'])
print(s5)
2.
六、Dictionary(字典)
字典(dictionary)是Python中另一个非常有用的内置数据类型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
字典的每个键值 key=>value 对用冒号 : 分割,每个对之间用逗号(,)分割,整个字典包括在花括号 {} 中 ,格式如下所示:
字典是一种映射类型,字典用 { } 标识,它是一个无序的 键(key) : 值(value) 的集合。
键(key)必须使用不可变类型。
1. 字典的常用用法
在同一个字典中,键(key)必须是唯一的。
tmp_dict = dict()
print(tmp_dict)
print('长度是:', len(tmp_dict))
print('类型是:', type(tmp_dict))
# 给字典中追加元素
tmp_dict['name'] = 'alex'
tmp_dict['age'] = 28
tmp_dict['sex'] = 'man'
del tmp_dict['name'] #删除字典中的键值name
print(tmp_dict)
print(tmp_dict.keys()) # 打印所有的keys
print(tmp_dict.values()) # 打印所有的value
# tmp_dict.clear() 清除字典中的所有元素
# del tmp_dict 删除字典
# 遍历字典的方法:
# 方法一:遍历key,取到value
for k in tmp_dict.keys():
print(k, ':', tmp_dict.get(k))
# 方法二:遍历value 值
for v in tmp_dict.values():
print(v)
# 方法三:直接遍历出key 和value值
for (k, v) in tmp_dict.items():
print(k, v)
注意:
- 1、字典是一种映射类型,它的元素是键值对。
- 2、字典的关键字必须为不可变类型,且不能重复。
- 3、创建空字典使用 { }。
2.字典常见的内置函数
1 | len(dict) 计算字典元素个数,即键的总数。 |
>>> tinydict = {‘Name’: ‘Runoob’, ‘Age’: 7, ‘Class’: ‘First’} >>> len(tinydict) 3 |
---|---|---|
2 | str(dict) 输出字典,可以打印的字符串表示。 |
>>> tinydict = {‘Name’: ‘Runoob’, ‘Age’: 7, ‘Class’: ‘First’} >>> str(tinydict) “{‘Name’: ‘Runoob’, ‘Class’: ‘First’, ‘Age’: 7}” |
3 | type(variable) 返回输入的变量类型,如果变量是字典就返回字典类型。 |
>>> tinydict = {‘Name’: ‘Runoob’, ‘Age’: 7, ‘Class’: ‘First’} >>> type(tinydict) |
序号 | 函数及描述 |
---|---|
1 | dict.clear() |
删除字典内所有元素 | | 2 | dict.copy()
返回一个字典的浅复制 | | 3 | dict.fromkeys()
创建一个新字典,以序列seq中元素做字典的键,val为字典所有键对应的初始值 | | 4 | dict.get(key, default=None)
返回指定键的值,如果键不在字典中返回 default 设置的默认值 | | 5 | key in dict
如果键在字典dict里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 6 | dict.items()
以列表返回一个视图对象 | | 7 | dict.keys()
返回一个视图对象 | | 8 | dict.setdefault(key, default=None)
和get()类似, 但如果键不存在于字典中,将会添加键并将值设为default | | 9 | dict.update(dict2)
把字典dict2的键/值对更新到dict里 | | 10 | dict.values()
返回一个视图对象 | | 11 | pop(key[,default])
删除字典 key(键)所对应的值,返回被删除的值。 | | 12 | popitem()
返回并删除字典中的最后一对键和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