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blogs.com/myseries/p/12056078.html
现代操作系统采用虚拟存储器,对于32位操作系统而言,它的寻址空间(虚拟存储空间)为4G(2的32次方)。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独立于普通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空间,也有访问底层硬件设备的权限。为了保证用户进程不能直接操作内核,保证内核安全,操作系统将虚拟空间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核空间,一部分是用户空间。针对Linux操作系统,将最高的1G字节(从虚拟地址0xC0000000到0xFFFFFFFF)供内核使用,称为内核空间,而较低的3G字节(从虚拟地址0x00000000到0xBFFFFFFF),供各个进程使用,称为用户空间。每个进程都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到内核。其中在Linux系统中,进程的用户空间是独立的,而内核空间是共有的,进程切换时,用户空间切换,内核空间不变。

学习 Linux 时,经常可以看到两个词:User space(用户空间)和 Kernel space(内核空间)。
简单说,Kernel space 是 Linux 内核的运行空间,User space 是用户程序的运行空间。为了安全,它们是隔离的,即使用户的程序崩溃了,内核也不受影响。
image.png
Kernel space 可以执行任意命令,调用系统的一切资源;User space 只能执行简单的运算,不能直接调用系统资源,必须通过系统接口(又称 system call),才能向内核发出指令。
image.png
上面代码中,第一行和第二行都是简单的赋值运算,在 User space 执行。第三行需要写入文件,就要切换到 Kernel space,因为用户不能直接写文件,必须通过内核安排。第四行又是赋值运算,就切换回 User space。
查看 CPU 时间在 User space 与 Kernel Space 之间的分配情况,可以使用top命令。它的第三行输出就是 CPU 时间分配统计。
image.png
这一行有 8 项统计指标。
其中,第一项24.8 us(user 的缩写)就是 CPU 消耗在 User space 的时间百分比,第二项0.5 sy(system 的缩写)是消耗在 Kernel space 的时间百分比。
随便也说一下其他 6 个指标的含义。

  • ni:niceness 的缩写,CPU 消耗在 nice 进程(低优先级)的时间百分比
  • id:idle 的缩写,CPU 消耗在闲置进程的时间百分比,这个值越低,表示 CPU 越忙
  • wa:wait 的缩写,CPU 等待外部 I/O 的时间百分比,这段时间 CPU 不能干其他事,但是也没有执行运算,这个值太高就说明外部设备有问题
  • hi:hardware interrupt 的缩写,CPU 响应硬件中断请求的时间百分比
  • si:software interrupt 的缩写,CPU 响应软件中断请求的时间百分比
  • st:stole time 的缩写,该项指标只对虚拟机有效,表示分配给当前虚拟机的 CPU 时间之中,被同一台物理机上的其他虚拟机偷走的时间百分比

如果想查看单个程序的耗时,一般使用time命令。
image.png
程序名之前加上time命令,会在程序执行完毕以后,默认显示三行统计。

  • real:程序从开始运行到结束的全部时间,这是用户能感知到的时间,包括 CPU 切换去执行其他任务的时间。
  • user:程序在 User space 执行的时间
  • sys:程序在 Kernel space 执行的时间

user和sys之和,一般情况下,应该小于real。但如果是多核 CPU,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所有 CPU 的总耗时,所以它们之和可能大于real。

1.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这两个概念对于初次接触的小伙伴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举个简单例子如下图:
image.png
上图中的储户是没法直接从金库中存钱获取取钱的,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就非法了。这里用户空间相当于储户,内核空间相当于银行职员,而硬盘相当于金库,也就是用户空间中的进程没法直接操作读写硬盘中的数据,我们需要通过内核空间来处理,这样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会容易理解些。

2.普通IO操作

了解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概念和作用后我们来看下普通IO的执行原理。
image.png
根据上图,当进程请求一个I/O操作,它会执行一个系统(open() , read() , writer() , close())调用将控制权移交给内核。当内核以这种方式被调用,它随即采取任何必要步骤,找到进程所需数据,并把数据传送到用户空间内指定的缓冲区中,这时常规进程就可以对缓冲区中的数据处理操作了,而内核试图对数据进行高速缓存或预读取,因此进程所需数据可能已经在内核空间里了,如果是这样,该数据只需简单地拷贝出来即可,如果数据不在内核空间,则进程被挂起,内核着手把数据读进内场。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切换可以通过三种方式:

  1. 系统调用,这个上面已经讲解过了,在我公众号之前的文章也有讲解过。其实系统调用本身就是中断,但是软件中断,跟硬中断不同。
  2. 异常:如果当前进程运行在用户态,如果这个时候发生了异常事件,就会触发切换。例如:缺页异常。
  3. 外设中断:当外设完成用户的请求时,会向CPU发送中断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