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社会学家和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Luhmann)发明了Zettelkasten方法,用卡片盒来编织自己的社会学见解之网,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60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这种记录和整理知识的方法,是经过德国作家SönkeAhrens的书《Howtotakesmartnotes》被广为人知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卡片盒笔记法的前因后果和详细指南。

Zettelkasten 是德语,英语是 Slip-box,翻译过来就是纸条盒、便签盒、卡片盒子、卡片箱;简称卡片盒笔记法,或者卡盒笔记法。

image.png

我们不知不觉中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 每次开始写作,我们常常会从白纸开始,却忽略了从零开始创造的难度;
  • 喜欢收藏好的文章,却从来不作进一步思考和整理,过了一阵就忘了;
  • 总想先搭建一套完美的分类标签体系,却发现很多内容跨越了多个标签,最后放弃;
  • ……

写作不仅仅是输出,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而Zettelkasten卡片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将来会用到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去处理这些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以后使用。

一、Zettelkasten卡片笔记法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2

作为一种工具,Zettelkasten是一个盒子(或一个盒子柜),用来装索引卡片或纸条(Zettel)。每张卡片上都有一条信息,一个索引和信息的来源。索引可以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数字,日期和时间,或者任何你可以用作唯一标识符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都很简短,应该限制在几个单词或句子里。卡片的大小有助于保持它的简洁。图片和其他形式的信息也可以使用。

但是注意不要只复制信息。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话写,用你理解的方式。每次消费来自其他地方的新信息时候,你都必须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处理该信息。不用担心理解的不够透彻,因为还要在卡片上标记信息的出处等更多的Metadata,方便将来查找源信息。其实这里关键的思想是,为你的未来做永久的笔记。写起来,好像写给别人,用清晰、简洁的方式写作。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篇维基百科上的内容,可能并不是文采出众,但是记录翔实索引明确。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3

卡片撰写完成后,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卡片。在盒子里,卡片可以通过放置带有关键字的标签进一步组织起来,这样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在大盒子里查找卡片。不要担心结构,此方法的一个关键思想是,在添加注释时,让类别或主题「有机的」出现在你面前。预先设计结构、类别和层次,就会造成信息高速公路,好处是能快速的到达想去的地方,坏处是永远不知道别的小路能通向哪里。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4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添加越来越多的卡片。要充分释放其潜力,必须通过使用盒子标签、关键字和你所引用的卡片索引手动链接卡片。卡片的连接形式也可以很多样,既可以没有连接,也可以和很多张连接。要想将它们连接起来,你必须在Zettelkasten的结构中进行大量的搜索和查找,这但也是它的设计的一部分——随机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连接方式和遗失的知识。

将卡片连接起来的过程就像你的大脑一样。通过连接丢失的信息点,你创建了相互连接的知识集群,这些知识集群强调了基于连接数量的信息的重要性。它还可以帮助你记住在哪里可以找到一条信息。相互连接的信息会加速你的思考广度和整体价值。卡片尺寸有限,其实是鼓励通过它来连接知识而不是记录知识。一旦你写下了一个信息或想法,并把它与相关的卡片联系起来,你就可以把它从你的头脑中扔掉——传统的inbox思路的坏处是,只归档,但是没有连接,最终inbox就变成了垃圾桶,所有的想法被一起倒掉。
**

二、索引结构

卢曼曾经说过,如果你使用某种结构(比如书中的目录),你就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架构,这个架构会影响你的思维,限制你在知识库穿梭的路径。这就是为什么你选择的索引系统对于你的Zettelkasten的可扩展性非常重要。在分配新索引时,灵活性至关重要,例如在两张现有卡片之间插入一张新卡片,同时保留有意义的索引。索引系统是你们齐特尔卡斯顿的骨干。

那么,什么是好的索引系统?卢曼使用的是等级索引,这使他能够在他的结构中添加新的卡片,并同时保持它们的顺序。我们从一个非常基本的Zettel结构开始,只包含三张卡片。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5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些卡片上有一个连续的数字。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第二张卡片的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卡号2a,然后用卡号2b、2c等继续这一行。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6

如果我们现在想对其中一个更深层次的卡片进行更多的细节,我们只需从1开始的新序列开始,如果你愿意的话,这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最后,我们有了一个结构,它提供了一个快速的、相对较小的知识库概述,但如果你沿着一条路走下去,就会深入到细节。这个结构也可以被扁平化,形成一个信息流,比如说可以这样写成一本书。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7

三、写作应用

当你消费信息的时候,拥有一个明确的、切实的目标会完全改变你处理信息的方式。你会更加专注,更加好奇。你不会浪费时间写下每一个细节,试图把所说的每一件事都做一个完美的记录。相反,你将尽可能有效地学习基础知识,这样你就可以到达让开放性问题出现的地步,因为这些是唯一值得写的问题。

“选择一个话题”作为必要的第一步,然后进行研究、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但是,在你读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之前,你如何决定就是它呢?在你知道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之前,你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研究之中。阅读一个主题与另一个主题的决定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通常来自现有的兴趣或理解。这就是创作过程的核心:在你选择你要写的东西之前,你必须下功夫研究并积累。理想情况下,你应该在创作开始之前就开始研究,这样一旦你决定了一个话题,你就有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丰富资料可以利用。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把信息放在「第二大脑」如此重要的原因。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外在化的思想池。到了创作的时候,我们不是按照从我们不可靠的大脑中摘取的盲目编造的计划去做。我们翻看笔记,追随兴趣、好奇心和直觉,这些都来自于阅读、思考、讨论和记笔记的实际工作。我们再也不用面对那空白的屏幕,不可能的要求“想写点什么”。没有人真正从零开始创作。他们想出来的任何东西都必须来自于之前的经验、研究或其他洞察。但因为他们没有根据这个事实采取行动,所以他们无法追根溯源。他们既没有支持性的材料,也没有准确的来源。由于他们没有从一开始就做笔记,所以他们要么从全新的东西开始(这是有风险的),要么回溯自己的历史(这很无聊)。

记笔记(并放置在你的第二大脑中)可以让你从传统的线性写作路径中解放出来。它允许你系统地从线性资源中提取信息,将它们混合在一起,重新组织,直到新的模式出现,然后再将它们转化为线性文本供其他人阅读。当你发现从之前没有足够的东西可写,变成有太多东西可写时,你就会发现这些习惯带来的变化。

四、知识的特点

  1. 知识是互相连接的。
  2. 知识应当是公开共享的。

  3. 知识是通过碰撞才产生新的知识的。
  4. 知识一旦被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往往意味着它的死亡。
  5. 知识靠人的大脑是记不过来的,需要借助外部记忆体。
  6. 电子化工具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可以快速获取知识,错错错。高科技工具只能替代获取知识过程中最微不足道的工作。
  7. 知识会让人上瘾,而这种瘾跟毒品、酒精、食物瘾没有本质区别。
  8. 知识只有输出才是知识。在人类文明的现阶段,知识只有变成书,才曾经存在过,才有价值和意义。
  9.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未曾记录下来的观念百科全书》,也没有一本《没有写出来的知识全史》。
  10. 知识的输入是为了输出。说出来,写出来,演出来,就是不能存起来。
  11. 知识有快速汲取的办法,那就是快速释出。
  12. 知识是世界上第二美好的东西,第一随你定义。
  13.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已经等不及了,到底怎么用卡片盒来记录知识?
  14. 我先慢慢说,你且慢慢听。我们有的是时间,你既然已经蹉跎了20多年,30多年,40多年,50多年,不在乎多等这么一会儿。 最好的方法,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示范出来的。

卢曼经常说,他从不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我只做容易做的事。只有当我马上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我才会去写。如果我稍有动摇,我就会把事情放在一边,去做别的事情。”

如何用卡片法记笔记 - 图8
卢曼一生的积累做成的信息可视化的图表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