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两节已知道怎么去写一个简单的 Node.js Addons 插件,包括接收参数、类型转换等,之前插件编译我们只考虑了一个平台,但是实际中我们调用 C/C++ 的一些函数,有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平台,那么在编译时也要根据平台选择编译。
以简单易理解为主,我们知道 Node.js 里是没有 sleep 这样的系统函数,这也是因为其是单线程的缘故,如果主线程睡眠了,后面的操作就只能等待了,因此我们经常使用 setTimeout 来模拟延迟执行的任务,但也可以借助 C/C++ 里面提供的一些函数来为 Node.js 实现一个 sleep 函数,也可以选择在工作线程中使用。
编码实现
这个示例可参考 GitHub https://github.com/qufei1993/easy-sleep。
项目结构
src 目录下的文件是我们重点要去做的,可以看到有 Linux 也有 Windows。
├── binding.gyp
├── index.d.ts
├── index.js
├── package.json
├── src
│ ├── sleep.h
│ ├── sleep_init.c
│ ├── sleep_linux.c
│ └── sleep_win.c
核心编码实现
sleep_init.c
这是我们初始化的入口文件,看过前两节的这个就不陌生了,这个文件主要做模块的注册、导出我们定义的方法。
有两点需要注意 #include "sleep.h"
这个宏定义是我们自己实现的,代码中 os_usleep()
这个函数是在这个文件中定义的,继续往下看。
#include "sleep.h"
#include <node_api.h>
napi_value usleepFn(napi_env env, napi_callback_info info) {
size_t argc = 1;
napi_value argv[1];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get_cb_info(env, info, &argc, argv, NULL, NULL));
if (argc < 1) {
napi_throw_type_error(env, NULL, "microseconds is required");
return NULL;
}
napi_valuetype valueType;
napi_typeof(env, argv[0], &valueType);
if (valueType != napi_number) {
napi_throw_type_error(env, NULL, "microseconds must be a number");
return NULL;
}
int64_t microseconds;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get_value_int64(env, argv[0], µseconds));
// Return 0 on success, return -1 on error
int usleepRes = os_usleep(microseconds);
napi_value result;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create_int64(env, usleepRes, &result));
return result;
}
napi_value init(napi_env env, napi_value exports) {
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descriptor = {
"usleep",
NULL,
usleepFn,
NULL,
NULL,
NULL,
napi_default,
NULL
};
NAPI_STATUS_CALL(env, napi_define_properties(env, exports, 1, &descriptor));
return exports;
}
NAPI_MODULE(sleep, init);
sleep.h
NAPI_STATUS_CALL 这个和之前一样忽略掉,这里重点就是对函数 os_usleep()
的声明,通常在 C/C++ 程序中建议把所有的常量、宏、函数原型写在头文件中,实现是在引入该头文件的地方,后续当我们需要掉用一些函数,只要引用这个头文件即可。
#include <node_api.h>
#define NAPI_STATUS_CALL(env, call) \
...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sleep_linux.c
Linux 系统下睡眠函数的实现,usleep() 单位是微秒,需要引入 unistd.h
头文件。
#include "sleep.h"
#include <unistd.h>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
// Return 0 on success, return -1 on error
int usleepRes = usleep(microseconds);
return usleepRes;
}
sleep_win.c
Windows 下需要引入 windows.h
头文件,注意首字母为大写,单位为毫秒。
#include "sleep.h"
#include <windows.h>
/**
* The unit of Windows system Sleep() is microseconds
*/
int os_usleep(unsigned int microseconds) {
unsigned int miliseconds = microseconds / 1000;
Sleep(miliseconds);
return 0;
}
构建
创建 bingding.gyp
文件
sources 是加载所有 C 源码,具体编译哪些文件,还需通过 conditions 判断,根据不同的系统从 sources 中排除,如下所示:
{
"targets": [
{
"target_name": "easy-sleep",
"sources": [
"src/sleep_init.c",
"src/sleep.h",
"src/sleep_win.c",
"src/sleep_linux.c"
],
"conditions": [
[
'OS == "win"', {
"sources!": ["src/sleep_linux.c"]
},
'OS != "win"', {
"sources!": ["src/sleep_win.c"]
}
]
]
}
]
}
编译
项目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进行编译。
node-gyp configure build
测试
和第一讲的方式一样,创建 app.js 文件,引入我们编译之后的 .node
文件,因为我们在 C 里面实现时单位微秒,所以要在转换下。
const { usleep } = require('./build/Release/easy-sleep.node');
console.log(1)
usleep(2000 * 1000); // 等待 2 秒
console.log(2)
总结
上述还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是构建 C 源码部分,通常必须要求用户本地也有一个能够编译 C/C++ 代码的环境,例如我们使用 node-gyp 工具在 Linux 系统要安装 Python、GCC,Windows 系统同样也要安装相应的构建环境,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障碍,总不能要求用户同样也安装这些工具。
如果我们想实现跨平台支持,又无需用户在本地安装 C/C++ 工具链该怎么做?可以自己先思考下,也可以关注下节内容,node-pre-gyp 结合 Github Actions 预先构建二进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