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14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与王运丰在当时的兵器工业部下属单位—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简称ICA)发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其内容为德文和英文双语,第一段大意如下:
原文:
“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中文大意:
“ 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这是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一语成谶,现在我们真的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群成员的邮件组
邮件优势在于:延时互动;回复/对话;存档/回顾。
以上三条IM目前没有办法解决或颠覆,还是替代不了邮件的。
1. 邮件是一种延时互动,因此是一种全天候的交流工具。而IM不是,如果你在IM上找不到一个人,你不会和他说太多的东西。但是写邮件的时候你可以毫无顾虑——只要对方定时检查邮箱就可以了;
2. 回复和对话的支持,是交流内容的组织。IM不论一对一还是群组,信息都是实时的时间流,不同的内容没有任何组织。如果2组人说2两件事情,时间线就乱套了。基本看不明白,或者频繁的加回xxx, @xxx。
3. 存档/回顾。尤其是基于回复和对话 的存档/回顾,是深度思考和交流的根本。邮件的交流通常建立在认真阅读前人的发言为前提,深入理解并回复的基础上的。IM的消息历史是按照时间流组织的,回顾成本很高,根本做不到认真阅读理解并回复。
邮件虽然古老,但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我们群组目前面临的优质内容输出和沉淀不足的问题。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要建一个邮件组,供群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包括一些可能敏感的问题。
不定期进行 #话题 讨论,保持丰富且随机;
不定期发送各种数字资源和福利;
不定期更新最新科技行业动态和时事独立见解;
......<br />当然,你们可以使用例如 #区块链 的形式来发起区块链相关的话题,使用 @扫地僧 的形式来进行互动。
两点规则:
只接受 Gmail 或者 ProtonMail 两种安全邮箱的加入,其他邮箱直接忽视;
注意邮件礼仪!
附
与电话交谈和面对面交流一样,电子邮件交流也有一定的隐含行为规则。这些规则称作“电子邮件礼节”或 netiquette(词语 Internet 与 etiquette的组合)。为进行有效交流,请遵循以下准则:
谨慎表达幽默和情感。因为电子邮件不能很好地表达情感,所以收件人可能会误解您希望表达的语气。带点讽刺的幽默特别危险,因为收件人很可能就会按字面来解释而被激怒。若要表达情感,请考虑使用图释。
请在考虑之后再发送。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是一件很快速很容易的事情 —有时太容易了。请确保首先考虑清楚了邮件内容,并避免在发怒时写邮件。
使用清晰简练的主题行。用几个字对邮件内容进行概括。
保持邮件简短。尽管电子邮件可以为任意长度,但它主要是为了快速通讯而设计的。许多人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阅读大段内容。
避免使用全大写字母。许多人感到以全部大写形式写成的句子好像是在叫喊,可能会令人讨厌。
对于敏感或机密信息,要小心谨慎。任何收件人均可能将您的邮件转发至其他人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如果你兴趣参加这场实验,请留言留下的你的邮箱📮
只接受 Gmail 或者 ProtonMail 两种安全邮箱的加入,其他邮箱直接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