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活跃度

你能够有多深的沉浸在一个思考过程中,以及你能够把一个问题想的多么深多么广。
能够长期的在长达几天,至少在几个小时里,反复的去揣摩一个问题。
你需要能把一个问题扩得足够广,扎得足够深,就是思维的活跃程度。
你能够找到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情之间,隐含的观点,能够找到他们逻辑上的关系,以及你能够进行对比较复杂比较混沌的事物进行归因,这个就是i第一个前提就是你的神经活跃度。

信息量

思维上的素材
再比如读文学书,读小说当然可以有很高的文学理解,假设你的文学理解到一定程度后,其实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你可以开始去读一些作家的传记,自己写的文学评论,访谈等等,他们对于文化和艺术这件事本身的看法。这些思维素材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学,或者更好地理解某一个作家。阳光底下 没有新鲜事儿,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其实包含了大量的规律还有经验,那么通过积累这些素材,通过积累这些案例,是能够帮助更好理解现如今的一些情况。

把信息量建模,结构化

结构化思维

关于读书

“阅读不是为了故意反驳和质疑
不是去盲目相信什么、获取什么
不是去积累谈资或者去摘抄
阅读是反复的权衡、揣摩与推演”
摘培根《论读书》

文字是你可以掌控自己阅读节奏的一个过程,他是一个你自己去构建的思维过程,但是视频直播就是一个你被带着跑,你被讲述者的逻辑带着跑。所以读书本身就是一个结构性的思考过程,结构性的阅读过程。而观看视频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所以可以从视频中获取一些信息量,一些启发的角度,但是真正想要获得系统性的知识,看视频一定是不可以的。除非是一些顶尖的公开课,一些知识翻来覆去的讲,那才有可能获得系统性的知识。除此之外一定要读书。

关于创作能力

写作啊创作啊要求是比较高的
表达方式也会影响你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