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除变更周期与其他团队之间的耦合。
(2)相互协作的组件之间的交互是受规范约束的。
(3)持续交付小的、单独的变更,以控制功能受到破坏的风险。
开发某个功能:
(1)需要开发哪些服务。
(2)这些服务之间彼此如何合作。
(3)如何将功能公开出去。
微服务开发生命周期的三大关键迭代阶段——设计、部署和监测
并不是要绝对化地将每个功能都映射为单个微服务。开发者需要判断哪些功能关系紧密——它们要放在一起;将一组功能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服务所要提供的能力。
服务协作
(1)同步调用通常要比异步通信更加简单而且更便于排查分析。即便如此,也不要错误地认为它们和本地的进程内的函数调用有同样的特性——跨网络的请求明显要慢很多而且更加不可靠。(2)即便不是所有编程环境,至少大部分都已经支持一种简单、与语言无关而又在开发者中有广泛认知度的传输机制:HTTP。HTTP主要用于同步调用,但是也可以将其用于异步调用。
同步消息的缺点如下。
(1)服务之间耦合更紧,因为服务必须知道协作者的存在。
(2)不能很好地支持广播模型以及发布-订阅模型。这限制了执行并行工作的能力。
(3)在等待响应的时候,代码执行是被阻塞的。在基于线程或者进程的服务模型中,这可能会耗尽资源并触发连锁故障。
(4)过度使用同步消息会导致出现很深的依赖链,而这又会增加调用路径整体的脆弱性。
异步消息更加灵活。开发者可以通过事件通知的方式来扩展系统处理新的需求。因为服务不再需要了解下游的消费者。新服务可以直接消费已有的事件,而不需要对已有的服务进行修改。
这种方式下,应用演化更加平滑,服务间的耦合更低。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异步交互更加难以理解,因为整个系统行为不再是那种显式的线性顺序。系统行为变得更加危险——服务间的交互变得不可预测——需要在监控上增加投入来充分地跟踪所发生的情况。
网关
API网关模式是一种很简洁的方式,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因为作为众多底层服务唯一的组合对外入口,它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笨重。它会诱使开发者将业务逻辑添加到网关中,而非仅仅将其作为一个代理来对待。它试图成为无所不能的可用于所有应用的服务,却又饱受其苦,毕竟不同应用的需求各有不同:移动客户端应用希望返回的数据体积更小、更精简,网页版的内部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却又多得多。在开发高度内聚的API时,开发者要同时平衡这些相互冲突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