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所有WWW文件必须遵循的标准。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的,也就是明文的,因此使用HTTP协议传输隐私信息非常不安全。
使用TCP端口为:80

二、Https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网景公式设计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用于对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会话过程中的安全性。
使用TCP端口默认为443

三、SSL协议加密方式

SSL协议即用到了对称加密也用到了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在建立传输链路时,SSL首先对对称加密的密钥使用公钥进行非对称加密,链路建立好之后,SSL对传输内容使用对称加密。

  1. 对称加密
    速度高,可加密内容较大,用来加密会话过程中的消息
  2. 公钥加密
    加密速度较慢,但能提供更好的身份认证技术,用来加密对称加密的密钥

    四、单向认证

    Https在建立Socket连接之前,需要进行握手,具体过程如下:
    Https单向认证和双向认证 - 图1

  3.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SSL协议版本号、加密算法种类、随机数等信息。

  4. 服务端给客户端返回SSL协议版本号、加密算法种类、随机数等信息,同时也返回服务器端的证书,即公钥证书
  5. 客户端使用服务端返回的信息验证服务器的合法性,包括:验证通过后,将继续进行通信,否则,终止通信
    • 证书是否过期
    • 发型服务器证书的CA是否可靠
    • 返回的公钥是否能正确解开返回证书中的数字签名
    • 服务器证书上的域名是否和服务器的实际域名相匹配
  6.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自己所能支持的对称加密方案,供服务器端进行选择
  7. 服务器端在客户端提供的加密方案中选择加密程度最高的加密方式。
  8. 服务器将选择好的加密方案通过明文方式返回给客户端
  9.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加密方式后,使用该加密方式生成产生随机码,用作通信过程中对称加密的密钥,使用服务端返回的公钥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随机码发送至服务器
  10.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返回的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取对称加密密钥。
    在接下来的会话中,服务器和客户端将会使用该密码进行对称加密,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的安全。

    五、双向认证

    双向认证和单向认证原理基本差不多,只是除了客户端需要认证服务端以外,增加了服务端对客户端的认证,具体过程如下:
    Https单向认证和双向认证 - 图2

  11.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SSL协议版本号、加密算法种类、随机数等信息。

  12. 服务端给客户端返回SSL协议版本号、加密算法种类、随机数等信息,同时也返回服务器端的证书,即公钥证书
  13. 客户端使用服务端返回的信息验证服务器的合法性,包括:验证通过后,将继续进行通信,否则,终止通信
    • 证书是否过期
    • 发型服务器证书的CA是否可靠
    • 返回的公钥是否能正确解开返回证书中的数字签名
    • 服务器证书上的域名是否和服务器的实际域名相匹配
  14. 服务端要求客户端发送客户端的证书,客户端会将自己的证书发送至服务端
  15. 验证客户端的证书,通过验证后,会获得客户端的公钥
  16.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自己所能支持的对称加密方案,供服务器端进行选择
  17. 服务器端在客户端提供的加密方案中选择加密程度最高的加密方式
  18. 将加密方案通过使用之前获取到的公钥进行加密,返回给客户端
  19.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返回的加密方案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取具体加密方式,而后,产生该加密方式的随机码,用作加密过程中的密钥,使用之前从服务端证书中获取到的公钥进行加密后,发送给服务端
  20.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消息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取对称加密的密钥,在接下来的会话中,服务器和客户端将会使用该密码进行对称加密,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的安全。

1、单向验证中,如果是你客户端,你需要拿到服务器的证书,并放到你的信任库中;如果是服务端,你要生成私钥和证书,并将这两个放到你的密钥库中,并且将证书发给所有客户端。
2、双向验证中,如果你是客户端,你要生成客户端的私钥和证书,将它们放到密钥库中,并将证书发给服务端,同时,在信任库中导入服务端的证书。如果你是服务端,除了在密钥库中保存服务器的私钥和证书,还要在信任库中导入客户端的证书。
3、再次强调,使用单向验证还是双向验证,是服务器决定的。
4、https的验证过程,不管是单向还是双向,只有四步,网上很多关于https验证过程的文章中,写了来来回回七八上十步。要真是这样,访问一个https地址,时间全花在了交互上了

双向认证这里总结为详细的步骤

① 浏览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给安全服务器。
② 服务器将自己的证书,以及同证书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客户浏览器。
③ 客户浏览器检查服务器送过来的证书是否是由自己信赖的 CA 中心所签发的。如果是,就继续执行协议;如果不是,客户浏览器就给客户一个警告消息:警告客户这个证书不是可以信赖的,询问客户是否需要继续。
④ 接着客户浏览器比较证书里的消息,例如域名和公钥,与服务器刚刚发送的相关消息是否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客户浏览器认可这个服务器的合法身份。
⑤ 服务器要求客户发送客户自己的证书。收到后,服务器验证客户的证书,如果没有通过验证,拒绝连接;如果通过验证,服务器获得用户的公钥。
⑥ 客户浏览器告诉服务器自己所能够支持的通讯对称密码方案。
⑦ 服务器从客户发送过来的密码方案中,选择一种加密程度最高的密码方案,用客户的公钥加过密后通知浏览器。
⑧ 浏览器针对这个密码方案,选择一个通话密钥,接着用服务器的公钥加过密后发送给服务器。
⑨ 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送过来的消息,用自己的私钥解密,获得通话密钥。
⑩ 服务器、浏览器接下来的通讯都是用对称密码方案,对称密钥是加过密的。

单向认证 SSL 协议的具体过程

**①客户端的浏览器向服务器传送客户端 SSL 协议的版本号,加密算法的种类,产生的随机数,以及其他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讯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②服务器向客户端传送 SSL 协议的版本号,加密算法的种类,随机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服务器还将向客户端传送自己的证书。
③ 客户利用服务器传过来的信息验证服务器的合法性,服务器的合法性包括:证书是否过期,发行服务器证书的 CA 是否可靠,发行者证书的公钥能否正确解开服务器证书的“发行者的数字签名”,服务器证书上的域名是否和服务器的实际域名相匹配。如果合法性验证没有通过, 通讯将断开;如果合法性验证通过,将继续进行第四步。
④用户端随机产生一个用于后面通讯的“对称密码”,然后用服务器的公钥(服务器的公钥从步骤②中的服务器的证书中获得)对其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预主密码”传给服务器。
⑤如果服务器要求客户的身份认证(在握手过程中为可选),用户可以建立一个随机数然后对其进行数据签名,将这个含有签名的随机数和客户自己的证书以及加密过的“预主密码”一起传给服务器。
⑥ 如果服务器要求客户的身份认证,服务器必须检验客户证书和签名随机数的合法性,具体的合法性验证过程包括:客户的证书使用日期是否有效,为客户提供证书的 CA 是否可靠,发行CA 的公钥能否正确解开客户证书的发行 CA 的数字签名,检查客户的证书是否在证书废止列表(CRL)中。检验如果没有通过,通讯立刻中断;如果验证通过,服务器将用自己的私钥解开加密的“预主密码 ”,然后执行一系列步骤来产生主通讯密码(客户端也将通过同样的方法产生相同的主通讯密码)。
⑦服务器和客户端用相同的主密码即“通话密码”,一个对称密钥用于 SSL 协议的安全数据通讯的加解密通讯。同时在 SSL 通讯过程中还要完成数据通讯的完整性,防止数据通讯中的任何变化。
⑧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信息,指明后面的数据通讯将使用的步骤⑦中的主密码为对称密钥,同时通知服务器客户端的握手过程结束。
⑨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出信息,指明后面的数据通讯将使用的步骤⑦中的主密码为对称密钥,同时通知客户端服务器端的握手过程结束。
⑩SSL 的握手部分结束,SSL 安全通道的数据通讯开始,客户和服务器开始使用相同的对称密钥进行数据通讯,同时进行通讯完整性的检验。

上 面所述的是双向认证 SSL 协议的具体通讯过程,这种情况要求服务器和用户双方都有证书。单向认证 SSL 协议不需要客户拥有 CA 证书,具体的过程相对于上面的步骤,只需将服务器端验证客户证书的过程去掉,以及在协商对称密码方案,对称通话密钥时,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的是没有加过密的 (这并不影响 SSL 过程的安全性)密码方案。这样,双方具体的通讯内容,就是加过密的数据,如果有第三方攻击,获得的只是加密的数据,第三方要获得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对加密 的数据进行解密,这时候的安全就依赖于密码方案的安全。而幸运的是,目前所用的密码方案,只要通讯密钥长度足够的长,就足够的安全。这也是我们强调要求使 用 128 位加密通讯的原因。

源文:
https://blog.csdn.net/u014756827/article/details/102891920?share_token=0e13a9c8-911a-4a36-9c38-33bb050c81ef
https://www.cnblogs.com/baihuitestsoftware/articles/7097389.html?share_token=57c2622c-45e5-4eb3-8d1a-9cc38c83b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