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与分析陷阱

人在研究复杂事物的时候,常常会对它进行分析。我个人是非常崇拜分析的,非常享受那种将复杂事物分解成很小的要素,然后对要素进行很深入的理解。但是分析是有陷阱的,只分析而不综合,不把要素及其各个方面联系和组织起来看,就非常容易错误系统整体性质的发现。 系统科学哲学(一):分析陷阱、绝对运动与自组织系统 - 图1> 整体具有整体性,整体不同于部分,整体性也不等于部分性质的简单加和。

举个例子: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果我们只单独分析每个和尚的特性,我们对三个和尚很容易得出会挑水的特性解读,但没有意识到要素和要素之间会产生关系,有一些只有聚合成整体的性质出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以外,还具有层次性,通常一个系统可以在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进行讨论。

系统的绝对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毛泽东《矛盾论》

系统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因此考察系统的时候,不仅仅要考察系统当前的状态,还要考察系统中目前有哪些状态转移过程,考察开放系统的内因,从而判断在不同的外因下,系统会如何变化,对趋势进行预测。最简单的正负反馈,如果系统对某一输入是负反馈,则系统会趋于稳定,如果对某一输入是正反馈,则系统会趋于变化。

负反馈: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正反馈: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系统的自组织与自相似性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

从热力学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熵含量,提高其有序度的过程;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蜂群的灵魂’在哪里……它在何处驻留?”早在1901年,作家墨利斯·梅特林克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里由谁统治,由谁发布命令,由谁预见未来……?”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统治者并不是蜂后。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的狭小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蜂后的女儿负责选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五六只无名工蜂在前方侦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树洞和墙洞。他们回来后,用圈子越缩越小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在报告中,侦察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她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察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这就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视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察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除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会去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信息:“去那儿,那儿是个好地方。”它们去看过之后便回来舞蹈说:“是的,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这种重复强调,大家中意的地点便会吸引更多探访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按照收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多,反对越少。渐渐地,一个大的群舞会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并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获胜。

这是一个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选举大厅,其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惊人。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终幕闭,按照民众的选择,蜂群挟带着蜂后和雷鸣般的嗡嗡声,向着通过群选确定的目标前进。蜂后非常谦恭地跟随着。如果她能思考,她可能会记得自己只不过是个村姑,与受命(谁的命令?)选择她的保姆是血亲姐妹。最初她只不过是个普通幼体,然后由其保姆以蜂王浆作为食物来喂养,从灰姑娘变成了蜂后。是什么样的因缘选择这个幼体作为女王呢?又是谁选择了负责挑选者呢?

“是由蜂群选择的。”威廉·莫顿·惠勒的回答解答了人们的疑惑。威廉·莫顿·惠勒是古典学派自然哲学家和昆虫学家,最早创立了社会性昆虫研究领域。在1911年写的一篇爆炸性短文(刊登在《形态学杂志》上的《作为有机体的蚁群》)中,惠勒断言,无论从哪个重要且科学的层面上来看,昆虫群体都不仅仅是类似于有机体,而就是一个有机体。他写道:“就像一个细胞或者一个人,它表现为一个一元整体,在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体……既不是一种物事,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持续的波涌或进程。”

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体。

——《失控》

敏捷开发思想之自组织

最佳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蜂巢中的工蜂们看似忙碌,但其工作却是有序而有效,归根结底就是它们的组织架构其实是自我组织的。在自我组织的团队中,团队是一个整体,没有角色之分、职位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分。团队成员的任务不是项目经理强加于身,而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能力对任务进行合理评估,并主动进行领取。被动与主动所产生的驱动力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自我组织的团队是一个平行的组织,由于没有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因而氛围更加和谐,组织更加开放,管理更加松散,这种自由化的组织方式更容易让团队成员体现自我价值,对团队会产生一种认同感,促发他们的开发热情,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平等的关系会促进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自由的管理有助于发挥团队成员的技术特长,开放的平台则能够保证协作的效率。一个卓越的团队应该是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同时又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 https://www.scrumcn.com/agile/scrum/4101.html

系统的相似性与分形

一些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实可以来自于非常简单的演化相似性,比如分形。L-Systems 是生物系统模拟课程中需要学习的语言之一。非常有趣。比如下面这棵树,只需要4行代码就可以表述。通过非常简单的相似规则,加上多次迭代,就可以得到非常复杂的系统。
image.png

  1. Iterations: 6
  2. Angle: 25
  3. Axiom: X
  4. Rules: (X -> C0F-[C2[X]+C3X]+C1F[C3+FX]-X), (F -> FF)

再来看一眼简化的代码(黑白的版本):

  1. start : X
  2. rules : (X F-[[X]+X]+F[+FX]-X),(F FF)

F:向前画一个单位
-:顺时针旋转25°
+:逆时针旋转25°
[:暂存当前光标所在位置
]:取出上一次存入的光标位置
其工作原理,一开始绘制X,然后每个round按照rules来迭代。

  • 第零代
    X(无输出)
  • 第一代(X被替换)
    F-[[X]+X]+F[+FX]-X
  • 第二代(X被替换,F被替换)
  • 到第六代就有点植物的样子了

7898F1CC-8720-46B9-869E-547C1237F34A.png
6053A95E-53B7-4720-84C7-D05F84FAFCF3.png
1F963DBE-47DB-496C-9D64-79CFBB54EAF2.png
BABF98EC-A964-4D9F-923C-91CF924084F2.png
9E3AD340-7DF2-418A-A603-7122F6B4E220.png
F667258A-C541-4540-97F2-58D3B6DD9D6E.png
670A45CF-0EAB-415B-9149-44D882AA6163.png

系统科学哲学的组织意义

如果将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个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察,除了需要考察这个系统现在所处的位置、内部的静态元素有哪些,还要看到这个系统的动态性,那些构成组织的状态转移过程会把组织导向什么样的未来。这个组织的开放性如何,面对外因,组织里的那些内因会如何起到作用。需要对这个组织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在组合上如何做到 1+1>2 而不是 1+1 < 2。如何挖掘那些非常重要的演化相似性,使得组织可以自发得衍生到一个更有生命力的状态?

参考阅读

  1. 魏宏森, 曾国屏. 系统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 The Algorithmic Beauty of Plants(中译:植物的算法美)
  3. 生态学基础(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