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数

函数

数学定义:

  • y=f(x), y是x的函数, x是自变量。y=f(x0,x1,…,xn)

Python函数:

  • 由若干语句组成的语句块、函数名称、参数列表构成,它是组织代码的最小单元
  • 完成一定的功能

函数的作用:

  • 结构化变成对代码的而最基本的封装,一般按照功能组织一段代码
  • 封装的目的为了复用,减少冗余代码
  • 代码更加简洁美观、可读易董

函数的分类:

  • 内建函数,如max()、reversed()等
  • 库函数,如math.ceil()等
  • 自定义函数,使用def关键字定义

    函数的定义

    1. def 函数名(参数列表):
    2. 函数体(代码块)
    3. [return 返回值]
  • 函数名就是标识符,命名要求一样

  • 语句块必须缩进,约定四个空格
  • Python的函数若没有return语句,会隐式返回一个None值
  • 定义中的参数列表称为形式参数,只有一种符号表达(标识符),简称形参

    函数的调用

  • 函数定义,只是声明了一个函数,它不能被执行,需要调用执行

  • 调用的方式,就是函数名后加上小括号,如有必要在括号内填写上参数
  • 调用时写的参数是实际参数,是实实在在传入的值,简称实参

    1. def add(x, y):
    2. result = x + y
    3. return result
    4. out = add(4, 5)
    5. print(out)

    代码解释:

  • 定义一个函数add,及函数名是add,能接受2个参数

  • 改函数计算的结果,通过返回值返回,需要retrun语句
  • 调用时,通过函数名add后加2个参数,返回值可使用变量接收
  • 函数名也是标识符
  • 返回值也是值
  • 定义需要在调用前,也就是说调用时,已经被定义了,否则抛Name Error异常
  • 函数是可调用的对象,callable(add)返回True

    函数参数

    函数在定义是要定义好形式参数,调用时也提供足够的实际参数,一般来说,形参和实参个数一致(可变参数除外)

    实参传参方式

  1. 位置传参

定义时def f(x, y, z),调用使用f(1, 3, 5),按照参数定义顺序传入实参

  1. 关键字参数

定义时def f(x, y ,z)调用时f(x=1, y=3, z=5),使用形参的名字来传入实参的方式,如果使用了形参名字,那么传参顺序就可和定义顺序不同。
要求位置参数必须在关键字参数之前传入,位置参数是按位置相应的

  1. def add(x, y):
  2. print(x)
  3. print(y)
  4. print('-' * 30)
  5. add(4, 5)
  6. add(5, 4) #按照顺序对应,反过来x和y值就不同
  7. add(x=[4], y=(5,))
  8. add(y=5.1, x=4.2) #关键字传参,按名字对应,无所谓顺序
  9. add(4, y=5)
  10. add(y=5, 4)#参数错误

注:传参指的是调用时传入实参,就2种方式。

形参缺省值

缺省值也称为默认值,可以在函数定义时,为形参添加一个缺省值.其作用:

  • 参数得默认值可以在未传入足够得实参得时候,对没有给定得参数赋值未默认值
  • 参数非常多得时候,并不需要用户每次都输入所有得参数,简化函数调用
    1. def add(x=4, y=5):
    2. retrun x+y
    3. add()、add(x=5)、add(y=7)、add(6, 10)、add(6, y=7)、add(x=5, y=6)、 add(y=5, x=6)、add(x=5, 6)、add(y=8, 4)、add(11, x=20)
    4. 能否这样定义 def add(x, y=5) def add(x=4,y)
    1. # 定义一个函数login,参数名称为host、port、username、password
    2. def login(host='localhost', port=3306, username='root', password='root'):
    3. print('mysql://{2}:{3}@{0}:{1}/'.format(host, port, username, password))
    4. login()
    5. login('127.0.0.1')
    6. login('127.0.0.1', 3361, 'wayne', 'wayne')
    7. login('127.0.0.1', username='wayne')
    8. login(username='wayne', password='wayne', host='www.magedu.com')

    可变参数

    写一个函数,可以对多个数累加求和
    1. def sum(iterable):
    2. s = 0
    3. for x in iterable:
    4. s += x
    5. retrun s
    6. #示例
    7. def sum(*nums):
    8. sum = 0
    9. for x in nums:
    10. sum += x
    11. return sum
    12. print(sum(1, 3, 5))
    13. print(sum(1, 2, 3)
  1. 可变位置参数
  • 在形参前使用*表示改形参是可变位置参数,可以接受多个实参
  • 他将收集来得实参组织到一个tuple中
  1. 可变关键位置参数
  • 在形参前使用**表示改形参是可变关键字参数,可以接收多个关键字参数
  • 他将收集来得实参的名称和值,组织到一个dict中 ```python def showconfig(**kwargs): for k, v in kwargs.items():
    1. print('{}={}'.format(k,v,end=', '))
    showconfig(host=’127.0.0.1’, port=8080, username=’wayne’, password=’magedu’)

可以定义为下列方式吗? def showconfig(username, password, kwargs) def showconfig(username, *args, kwargs) def showconfig(username, password, *kwargs, args) # ?

  1. 总结:
  2. - 有可变位置参数和可变关键字参数
  3. - 可变位置参数在形参前使用一个星号*
  4. - 可变关键字参数在形参前使用两个星号**
  5. - 可变位置参数和可变关键字参数都可以收集若干个实参,可变位置参数收集形成一个tuple,可变关键字参数收集形成一个dict.
  6. - 混合使用参数的时候,普通参数需要放到参数列表前面,可变参数要放到参数列表的后面,可变位置参数需要在可变关键字参数之前。
  7. ```python
  8. def fn(x, y, *args, **kwargs):
  9. print(x, y, args, kwargs, sep='\n', end='\n\n')
  10. fn(3, 5, 7, 9, 10, a=1, b='abc')
  11. fn(3, 5)
  12. fn(3, 5, 7)
  13. fn(3, 5, a=1, b='abc')
  14. fn(x=1, y=2, z=3)
  15. fn(x=3, y=8, 7, 9, a=1, b='abc') # ?
  16. fn(7, 9, y=5, x=3, a=1, b='abc') # ?
  • fn(x=3, y=8, 7, 9, a=1, b=’abc’),错在位置传参必须在关键字传参之前
  • fn(7, 9, y=5, x=3, a=1, b=’abc’),错在7和9已经按照位置传参了,x=3、y=5有重复传参了

    keyword-only参数

    ```python def fn(args, x, y, *kwargs): print(x, y, args, kwargs, sep=’\n’, end=’\n\n’)

fn(3, 5) # fn(3, 5, 7) # fn(3, 5, a=1, b=’abc’) # fn(3, 5, y=6, x=7, a=1, b=’abc’)

  1. Python3之后,新增了keyword-only参数。<br />keyword-only参数: 在形参定义时,在一个*星号之后,或一个可变位置参数之,出现的普通参数,就已经不是普通的参数了,称为keyword-only参数。
  2. ```python
  3. def fn(**kwargs, x):
  4. print(x, kwargs, sep='\n', end='\n\n')

直接语法错误了。
可以认为,kwargs会截获所有关键字传参,就算写了x=5,x也没有机会得到这个值,所以这种语法不 存在。
keyword-only参数另一种形式

  • 星号后所有的普通参数都成了keyword-only参数。
    1. def fn(*, x, y):
    2. print(x, y)
    3. fn(x=6, y=7)
    4. fn(y=8, x=9)

    Positional-only参数

    Python 3.8 开始,增加了最后一种形参类型的定义:Positional-only参数。 ```python def fn(a, /): print(a, sep=’\n’)

fn(3) fn(a=4) # 错误,仅位置参数,不可以使用关键字传参

  1. <a name="wOC5z"></a>
  2. ### 参数的混合使用
  3. ```python
  4. # 可变位置参数、keyword-only参数、缺省值
  5. def fn(*args, x=5):
  6. print(x)
  7. print(args)
  8. fn() # 等价于fn(x=5)
  9. fn(5)
  10. fn(x=6)
  11. fn(1,2,3,x=10)
  1. # 普通参数、可变位置参数、keyword-only参数、缺省值
  2. def fn(y, *args, x=5):
  3. print('x={}, y={}'.format(x, y))
  4. print(args)
  5. fn() #
  6. fn(5)
  7. fn(5, 6)
  8. fn(x=6) #
  9. fn(1, 2, 3, x=10)
  10. fn(y=17, 2, 3, x=10) #
  11. fn(1, 2, y=3, x=10) #
  12. fn(y=20, x=30)
  1. # 普通参数、缺省值、可变关键字参数
  2. def fn(x=5, **kwargs):
  3. print('x={}'.format(x))
  4. print(kwargs)
  5. fn()
  6. fn(5)
  7. fn(x=6)
  8. fn(y=3, x=10)
  9. fn(3, y=10)
  10. fn(y=3, z=20)

参数规则

参数列表参数一般顺序是:positional-only参数、普通参数、缺省参数、可变位置参数、keyword-only 参数(可带缺省值)、可变关键字参数。 注意:

  • 代码应该易读易懂,而不是为难别人
  • 请按照书写习惯定义函数参数 ```python

def fn(a, b, /, x, y, z=3, args, m=4, n, **kwargs): print(a, b) print(x, y, z) print(m, n) print(args) print(kwargs) print(‘-‘ 30)

  1. ```python
  2. def connect(host='localhost', user='admin', password='admin', port='3306', **kwargs):
  3. print(host, port)
  4. print(user, password)
  5. print(kwargs)
  6. connect(db='cmdb') # 参数的缺省值把最常用的缺省值都写好了
  7. connect(host='192.168.1.123', db='cmdb')
  8. connect(host='192.168.1.123', db='cmdb', password='mysql')
  • 定义最常用参数为普通参数,可不提供缺省值,必须由用户提供。注意这些参数的顺序,最常用的 先定义
  • 将必须使用名称的才能使用的参数,定义为keyword-only参数,要求必须使用关键字传参
  • 如果函数有很多参数,无法逐一定义,可使用可变参数。如果需要知道这些参数的意义,则使用可变关键字参数收集

    参数解构

    ```python def add(x, y): print(x, y) return x + y

add(4, 5) add((4, 5)) # 可以吗? t = 4, 5 add(t[0], t[1]) add(t) add((4, 5)) add([4, 5]) add({4, 5}) # 注意有顺序吗? add(range(4, 6)) add({‘a’:10, ‘b’:11}) # 可以吗? add({‘a’:10, ‘b’:11}) # 可以吗? add({‘x’:100, ‘y’:110}) # 可以吗?

  1. <a name="yzOC0"></a>
  2. ## 参数解构
  3. - 在给函数提供实参的时候,可以在可迭代对象前使用 * 或者 ** 来进行结构的解构,提取出其中所 有元素作为函数的实参
  4. - 使用 * 解构成位置传参
  5. - 使用 ** 解构成关键字传参
  6. - 提取出来的元素数目要和参数的要求匹配
  7. ```python
  8. def add(*iterable):
  9. result = 0
  10. for x in iterable:
  11. result += x
  12. return result
  13. add(1, 2, 3)
  14. add(*[1, 3, 5])
  15. add(*range(5))
  16. # 3.8以后,下面就不可以使用字典解构后的关键字传参了
  17. def add(x, y, /): # 仅位置形参
  18. print(x, y)
  19. return x + y
  20. add(**{'x':10, 'y':11})

练习

  • 编写一个函数,能够接受至少2个参数,返回最小值和最大值
    1. # 使用内建函数完成,谁好
    2. def get_values(a, b, *args): # 最大值、最小值
    3. src = (a, b, *args)
    4. mx, mn = max(src), min(src)
    5. def get_values(x, y, *args): # 排序
    6. max, *_, min = sorted((x, y, *args))
    7. return max, min
    8. def get_values(x, y, *args):
    9. # 假设类型都一样
    10. #print(x, y, args)
    11. max, min = (x, y) if x > y else (y, x)
    12. for i in args:
    13. if i > max:
    14. max = i
    15. elif i < min:
    16. min = i
    17. return min, max
    18. print(get_values(*range(10)))

    函数返回值

    ```python

    return语句之后可以执行吗?

    def showplus(x): print(x) return x + 1 print(‘end‘) # return之后会执行吗?

    多条return语句都会执行吗

    def showplus(x): print(x) return x + 1 return x + 2

下例多个return可以执行吗?

def guess(x): if x > 3: return “> 3” else: return “<= 3”

  1. ```python
  2. # 下面函数执行的结果是什么
  3. def fn(x):
  4. for i in range(x):
  5. if i > 3:
  6. return i
  7. else:
  8. print("{} is not greater than 3".format(x))
  9. print(fn(5)) # 打印什么?
  10. print(fn(3)) # 打印什么?

总结:

  • Python函数使用return语句返回“返回值”
  • 所有函数都有返回值,如果没有return语句,隐式调用return None
  • return 语句并不一定是函数的语句块的最后一条语句
  • 一个函数可以存在多个return语句,但是只有一条可以被执行。如果没有一条return语句被执行 到,隐式调用return None
  • 如果有必要,可以显示调用return None,可以简写为return
  • 如果函数执行了return语句,函数就会返回,当前被执行的return语句之后的其它语句就不会被执 行了
  • 返回值的作用:结束函数调用、返回“返回值”

能够一次返回多个值吗?

  1. def showvalues():
  2. return 1, 3, 5
  • showvalues() # 返回了多个值吗?
  • 函数不能同时返回多个值
  • return 1, 3, 5 看似返回多个值,隐式的被python封装成了一个元组
  • x, y, z = showlist() 使用解构提取返回值更为方便

    函数作用域

    作用域

    一个标识符的可见范围,这就是标识符的作用域。一般常说的是变量的作用域

    1. def foo():
    2. x = 100
    3. print(x) # 可以访问到吗

    上例中x不可以访问到,会抛出异常(NameError: name ‘x’ is not defined),原因在于函数是一个封 装,它会开辟一个作用域,x变量被限制在这个作用域中,所以在函数外部x变量不可见。
    注意:每一个函数都会开辟一个作用域

    作用域分类

  • 全局作用域

    • 在整个程序运行环境中都可见
    • 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称为全局变量global
  • 局部作用域

    • 在函数、类等内部可见
    • 局部作用域中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其使用范围不能超过其所在局部作用域
    • 也称为本地作用域local
      1. # 局部变量
      2. def fn1():
      3. x = 1 # 局部作用域,x为局部变量,使用范围在fn1内
      4. def fn2():
      5. print(x) # x能打印吗?可见吗?为什么?
      6. print(x) # x能打印吗?可见吗?为什么?
      1. # 全局变量
      2. x = 5 # 全局变量,也在函数外定义
      3. def foo():
      4. print(x) # 可见吗?为什么?
      5. foo
  • 一般来讲外部作用域变量可以在函数内部可见,可以使用

  • 反过来,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不能在函数外部看到

    函数嵌套

    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了另外一个函数

    1. def outer():
    2. def inner():
    3. print("inner")
    4. inner()
    5. print("outer")
    6. outer() # 可以吗?
    7. inner() # 可以吗?

    内部函数inner不能在外部直接使用,会抛NameError异常,因为它在函数外部不可见。
    其实,inner不过就是一个标识符,就是一个函数outer内部定义的变量而已。

    嵌套结构的作用域

    对比下面嵌套结构,代码执行的效果:

    1. def outer1(): #
    2. o = 65
    3. def inner():
    4. print("inner {}".format(o))
    5. print(chr(o))
    6. inner()
    7. print("outer {}".format(o))
    8. outer1() # 执行后,打印什么
    1. def outer2(): #
    2. o = 65
    3. def inner():
    4. o = 97
    5. print("inner {}".format(o))
    6. print(chr(o))
    7. inner()
    8. print("outer {}".format(o))
    9. outer2() # 执行后,打印什么

    从执行的结果来看:

  • 外层变量在内部作用域可见

  • 内层作用域inner中,如果定义了o = 97 ,相当于在当前函数inner作用域中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 变量o,但是,这个o并不能覆盖掉外部作用域outer2中的变量o。只不过对于inner函数来说,其 只能可见自己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o了 | 内建函数 | 函数签名 | 说明 | | —- | —- | —- | | chr | chr(i) | 通过unicode编码返回对应字符 | | ord | ord(c) | 获得字符对应的unicode |
  1. print(ord('中'), hex(ord('中')), '中'.encode(), '中'.encode('gbk'))
  2. chr(20013) # '中'
  3. chr(97)

一个赋值语句的问题

再看下面左右2个函数:
image.png

左边函数 右边函数
正常执行,函数外部的变量在函数内部可见 执行错误吗,为什么?难道函数内部又不可见了?y = x+1可以正确执行,可是为什么x+=1却不能正确执行?

仔细观察函数2返回的错误指向x += 1,原因是什么呢?

  1. x = 5
  2. def foo():
  3. x += 1 foo() # 报错如下

原因分析:

  • x += 1 其实是 x = x + 1
  • 只要有”x=”出现,这就是赋值语句。相当于在foo内部定义一个局部变量x,那么foo内部所有x都 是这个局部变量x了
  • x = x + 1 相当于使用了局部变量x,但是这个x还没有完成赋值,就被右边拿来做加1操作了 如何解决这个常见问题?

    global语句

    1. x = 5
    2. def foo():
    3. global x # 全局变量
    4. x += 1
    5. print(x)
    6. foo()
  • 使用global关键字的变量,将foo内的x声明为使用外部的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x

  • 全局作用域中必须有x的定义 如果全局作用域中没有x定义会怎样?

注意,下面试验如果在ipython、jupyter中做,上下文运行环境中有可能有x的定义,稍微不注意,就 测试不出效果

  1. # 有错吗?
  2. def foo():
  3. global x
  4. x += 1
  5. print(x)
  6. foo()
  7. # 有错吗?
  8. def foo():
  9. global x
  10. x = 10
  11. x += 1
  12. print(x)
  13. foo()
  14. print(x) # 可以吗

使用global关键字定义的变量,虽然在foo函数中声明,但是这将告诉当前foo函数作用域,这个x变量 将使用外部全局作用域中的x。
即使是在foo中又写了x = 10 ,也不会在foo这个局部作用域中定义局部变量x了。 使用了global,foo中的x不再是局部变量了,它是全局变量。

总结

  • x+=1 这种是特殊形式产生的错误的原因?先引用后赋值,而python动态语言是赋值才算定义,才 能被引用。解决办法,在这条语句前增加x=0之类的赋值语句,或者使用global 告诉内部作用域, 去全局作用域查找变量定义
  • 内部作用域使用x = 10 之类的赋值语句会重新定义局部作用域使用的变量x,但是,一旦这个作 用域中使用 global 声明x为全局的,那么x=5相当于在为全局作用域的变量x赋值

    global使用原则

  • 外部作用域变量会在内部作用域可见,但也不要在这个内部的局部作用域中直接使用,因为函数的 目的就是为了封装,尽量与外界隔离

  • 如果函数需要使用外部全局变量,请尽量使用函数的形参定义,并在调用传实参解决
  • 一句话:不用global。学习它就是为了深入理解变量作用域

    闭包

    自由变量:未在本地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例如定义在内层函数外的外层函数的作用域中的变量
    闭包:就是一个概念,出现在嵌套函数中,指的是内层函数引用到了外层函数的自由变量,就形成了闭 包。很多语言都有这个概念,最熟悉就是JavaScript ```python def counter(): c = [0] def inc():
    1. c[0] += 1 # 报错吗? 为什么 # line 4
    2. return c[0]
    return inc

foo = counter() # line 8 print(foo(), foo()) # line 9 c = 100 print(foo()) # line 11

  1. 上面代码有几个问题:
  2. - 4行会报错吗?为什么
  3. - 9行打印什么结果?
  4. - 11行打印什么结果?
  5. 代码分析:
  6. - 8行会执行counter函数并返回inc对应的函数对象,注意这个函数对象并不释放,因为有foo
  7. - 4行会报错吗?为什么
  8. - 不会报错,c已经在counter函数中定义过了。而且inc中的使用方式是为c的元素修改值,而 不是重新定义c变量
  9. - 9行打印什么结果?
  10. - 打印 1 2
  11. - 11行打印什么结果?
  12. - 打印 3
  13. - 9行的ccounter中的c不一样,而inc引用的是自由变量正是counter中的变量c
  14.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2/jpeg/28337555/1656921747687-3af8e9fa-bb4c-4141-a256-dd3aa8bc5c2f.jpeg)<br />这是Python2中实现闭包的方式,Python3还可以使用nonlocal关键字 再看下面这段代码,会报错吗?使用global能解决吗?
  15. ```python
  16. def counter():
  17. count = 0
  18. def inc():
  19. count += 1
  20. return count
  21. return inc
  22. foo = counter()
  23. print(foo(), foo())

上例一定出错,使用gobal可以解决:

  1. def counter():
  2. global count
  3. count = 0
  4. def inc():
  5. global count
  6. count += 1
  7. return count
  8. return inc
  9. foo = counter()
  10. print(foo(), foo())
  11. count = 100
  12. print(foo()) # 打印几?

上例使用global解决,这是全局变量的实现,而不是闭包了。
如果要对这个普通变量使用闭包,Python3中可以使用nonlocal关键字。

nonlocal语句

nonlocal:将变量标记为不在本地作用域定义,而是在上级的某一级局部作用域中定义,但不能是全局 作用域中定义。

  1. def counter():
  2. count = 0
  3. def inc():
  4. nonlocal count # 声明变量count不是本地变量
  5. count += 1
  6. return count
  7. return inc
  8. foo = counter()
  9. print(foo(), foo())

count 是外层函数的局部变量,被内部函数引用。
内部函数使用nonlocal关键字声明count变量在上级作用域而非本地作用域中定义。
代码中内层函数引用外部局部作用域中的自由变量,形成闭包。

上例是错误的,nonlocal 声明变量 a 不在当前作用域,但是往外就是全局作用域了,所以错误。

函数的销毁

定义一个函数就是生成一个函数对象,函数名指向的就是函数对象。
可以使用del语句删除函数,使其引用计数减1。
可以使用同名标识符覆盖原有定义,本质上也是使其引用计数减1。
Python程序结束时,所有对象销毁。 函数也是对象,也不例外,是否销毁,还是看引用计数是否减为0。

变量名解析原则LEGB

  • Local,本地作用域、局部作用域的local命名空间。函数调用时创建,调用结束消亡
  • Enclosing,Python2.2时引入了嵌套函数,实现了闭包,这个就是嵌套函数的外部函数的命名空 间
  • Global,全局作用域,即一个模块的命名空间。模块被import时创建,解释器退出时消亡
  • Build-in,内置模块的命名空间,生命周期从python解释器启动时创建到解释器退出时消亡。例如 print(open),print和open都是内置的变量

所以一个名词的查找顺序就是LEGB:

内建函数 函数签名 说明
iter iter(iterable) 把一个可迭代对象包装成迭代器
next next(iterable[, default]) 取迭代器下一个元素/如果已经取完,继续取抛StopIteration异常
reversed reversed(seq) 返回一个翻转元素的迭代器
enumerate enumerate(seq, start=0) 迭代一个可迭代对象,返回一个迭代器;每一个元素都是数字和元素构成的二元组

迭代器:

  • 特殊的对象,一定是可迭代对象,具备可迭代对象的特征
  • 通过iter方法把一个可迭代对象封装成迭代器
  • 通过next方法,获取
  • 迭代器对象的一个元素
  • 生成器对象,就是迭代器对象。但是迭代器对象未必是生成器对象

可迭代对象:

  • 能够通过迭代一次次返回不同的元素的对象
    • 所谓相同,不是指值是否相同,而是元素在容器中是否是同一个,例如列表中值可以重复 的,[‘a’, ‘a’],虽然这个列表有2个元素,值一样,但是两个’a’是不同的元素
  • 可以迭代,但是未必有序,未必可索引
  • 可迭代对象有:list、tuple、string、bytes、bytearray、range、set、dict、生成器、迭代器等
  • 可以使用成员操作符in、not in
    • 对于线性数据结构,in本质上是在遍历对象,时间复杂度为O(n) ```python lst = [1, 3, 5, 7, 9]

it = iter(lst) # 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print(next(it)) print(next(it))

for i, x in enumerate(it, 2): print(i, x)

print(next(it)) # StopIteration

print()

for x in reversed(lst): print(x)

  1. <a name="sNEyE"></a>
  2. # 匿名函数lambda
  3. 匿名: 隐藏名字,即没有名称<br />匿名函数: 没有名字的函数<br />函数没有名字如何定义? 函数没有名字如何调用<br />Python中,使用Labda表达式构建匿名函数
  4. ```python
  5. lambda x : x **2 #定义
  6. (lambda x: x **2)(123) #调用
  7. f = lambda x,y : (x+y) ** 2 #函数定义,不推荐,不如直接定义函数
  8. f(1,2)
  9. #等价于
  10. def foo(x,y):
  11. return(x+y) ** 2
  • 使用lambda关键字定义匿名函数,格式为lambda [参数列表]: 表达式
  • 参数列表不需要小口号。无参就不写参数
  • 冒号用来分割参数列表和表示大部分
  • 不需要使用return.表达式的值,就是匿名函数的返回值。表达式中不能出现等号
  • lambda表达式(匿名函数)只能写一行上,也称为单行函数

匿名函数往往用在为告诫函数传参时,使用lambda表达式,往往能简化代码

  1. #返回常量函数
  2. print((lambda : 0)())
  3. #加法匿名函数,带缺省值
  4. (lambda x, y = 3: x+y)(5,6)
  5. #keyword-only参数
  6. (lambda x, *, y = 3 : x + y )(10,12)
  7. #可变参数
  8. (lambda *args: (x for x in args))(*range(5))
  9. (lambda *args: [x+1 for x in args])(*range(5))
  10. (lambda *args: {x%3 for x in args})(*range(5))
  11. #高级函数
  12. [x for x in (lambda *args: map(lambda x: x+1,args))(*range(5))]
  13. [x for x in (lambda *args: map(lambda x : (x+1, args), args))(*range(5))]
  1. #生成字典,kv对,key对于你的value必须是列表
  2. {k:[] for k in "abced"}
  3. dict(map(lambda x : (x,[]),"abced"))
  4. dict.fromkeys("abced",[]) #危险,指向同一个地址
  5. d1 = dict.fromkeys("abced",[])
  6. print(d1)
  7. d1['a'].append(1)
  8. print(d1)
  1. #添加新的kv对
  2. d1 = {k:[] for k in "abced"}
  3. print(d1)
  4. d1['f'] = list() #必须先创建出k,否则报错KeyError
  5. d1['f'].append(100)
  6. print(d1)
  7.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8. d2 = defaultdict(list)
  9. d2["t"].extend(range(5)) #d2[t]KeyError:,会创建d2['t'] = list()
  10. print(d2)
  1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12. d2 = defaultdict(set)
  13. d2["m"].add(100)
  14. print(d2)
  15.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16. d2 = defaultdict(lambda: {100})
  17. print(d2['f'])

判断大小

  1. def fn(x):#x形参就是局部变量
  2. # if isinstance(x, int):
  3. # return x
  4. # esle:
  5. # return int(x, 16)
  6. return x if isinstace(x, int) else isinstance(x, 16)
  7. x = ['a', 1, 'b', 22, 'c', 33]
  8. print(sorted(x, key=lambda x: x if isinstance(x, int) else int(x, 16)))
  9. print(sorted(x, key=lambda x : x if isinstance(x, int) else int(x, 16)))

生成器函数

Python中有2种方式构造生成器对象:

  1. 生成器表达式
  2. 生成器函数
    • 函数体代码种包含yield语句的函数
    • 与普通函数调用不同,生成函数调用返回的是生成器对象 ```python m = (i for i in range(5)) print(type(m)) print(next(m)) print(next(m))

def inc(): for i in range(5): yield i print(type(inc)) print(type(inc())) #生成器函数一定要调用,返回生成器对象

g = inc() print(next(g)) for x in g: print(x) print(“`”*30) for x in g: print(x)

  1. 普通函数调用,函数会立即执行直到执行完毕<br />生成器函数调用,并不会立即执行函数体,而是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需要使用next函数来驱动这个生成器对象,或者是哟ing循环来驱动<br />生成器表达式和生成器函数都可以得到生成器对象,只不过生成器函数剋写更加复杂的逻辑。
  2. <a name="YPvCd"></a>
  3. ## 执行过程
  4. ```python
  5. def gen():
  6. print(1)
  7. yield 2
  8. print(3)
  9. yield 4
  10. print(5)
  11. return 6
  12. yield 7
  13. print(next(gen())) #看到什么?
  14. print(next(gen())) #看到什么?
  15. g = gen()
  16. print(next(g))
  17. print(next(g))
  18. print(next(g)) #retrun的值可以拿到么?
  19. print(next(g, 'End')) #没有元素不想抛异常,给缺省值
  • 在生成器函数种,可以多次yield,每执行一次yield后会暂停执行,把yield表达式的值返回
  • 再次执行会执行到下一个yield语句又会暂停
  • 函数返回
    • return语句依然可以终止函数与逆行,单return语句的返回值不能被获取到
    • return会导致当前函数返回, 无法继续执行,也无法继续获取下一个值,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 如果函数没有显式的return语句,如果生成器函数执行到结尾(相当于执行了return None),一样会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生成器函数

  • 包含yield语句的生成器函数调用后,生成生成器对象的时候,生成器函数的函数
  • next(generator)会从函数的当前位置向后执行到之后碰到的第一个yield语句,会弹出值,饼暂停函数执行
  • 再次调用next函数,和上一条一样的处理过程
  • 继续调用next函数,生成器函数如果结束执行了(显式或隐藏式调用了return语句),会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应用

    1、无线循环
    1. def counter():
    2. i = 0
    3. while True:
    4. i += 1
    5. yield i
    6. print(netx(counter())) #打印什么
    7. print(netx(counter())) #打印什么
    8. c = counter()
    9. print(next(c))
    10. print(next(c)) #打印什么
    11. print(next(c))
    2、计数器
    1. # 第一版:
    2. def inc():
    3. def counter():
    4. i = 0
    5. while True:
    6. i += 1
    7. yield i
    8. c = counter()
    9. return next(c)
    10. print(inc())
    11. print(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