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栈,栈及其特点和应用详解
- 栈只能从表的一端存取数据,另一端是封闭的,如图 1 所示;
- 在栈中,无论是存数据还是取数据,都必须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即最先进栈的元素最后出栈。拿图 1 的栈来说,从图中数据的存储状态可判断出,元素 1 是最先进的栈。因此,当需要从栈中取出元素 1 时,根据”先进后出”的原则,需提前将元素 3 和元素 2 从栈中取出,然后才能成功取出元素 1
因此,我们可以给栈下一个定义,即栈是一种只能从表的一端存取数据且遵循 “先进后出” 原则的线性存储结构。
通常,栈的开口端被称为栈顶;相应地,封口端被称为栈底。因此,栈顶元素指的就是距离栈顶最近的元素,拿图 2 来说,栈顶元素为元素 4;同理,栈底元素指的是位于栈最底部的元素,图 2 中的栈底元素为元素 1。
图 2 栈顶和栈底
进栈和出栈
基于栈结构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会对栈执行以下两种操作:
- 向栈中添加元素,此过程被称为”进栈”(入栈或压栈);
- 从栈中提取出指定元素,此过程被称为”出栈”(或弹栈);
栈的具体实现
栈是一种 “特殊” 的线性存储结构,因此栈的具体实现有以下两种方式:
- 顺序栈: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可以模拟栈存储数据的特点,从而实现栈存储结构;
- 链栈: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栈结构;
两种实现方式的区别,仅限于数据元素在实际物理空间上存放的相对位置,顺序栈底层采用的是数组,链栈底层采用的是链表。有关顺序栈和链栈的具体实现会在后续章节中作详细讲解。
栈的应用
以上也仅是栈应用领域的冰山一角,这里不再过多举例
顺序栈基本操作(入栈和出栈)C语言详解
顺序栈的底层是数组,除了栈本身特点限制以外,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这里给出使用顺序表模拟栈存储结构常用的实现思路,即在顺序表中设定一个实时指向栈顶元素的变量(一般命名为 top),top 初始值为 -1,表示栈中没有存储任何数据元素,及栈是”空栈”。一旦有数据元素进栈,则 top 就做 +1 操作;反之,如果数据元素出栈,top 就做 -1 操作
顺序栈元素”入栈”
比如,还是模拟栈存储 {1,2,3,4} 的过程。最初,栈是”空栈”,即数组是空的,top 值为初始值 -1,如图 3 所示:
图 3 空栈示意图
首先向栈中添加元素 1,我们默认数组下标为 0 一端表示栈底,因此,元素 1 被存储在数组 a[1] 处,同时 top 值 +1,如图 4 所示:
图 4 模拟栈存储元素 1
采用以上的方式,依次存储元素 2、3 和 4,最终,top 值变为 3,如图 5 所示:
图 5 模拟栈存储{1,2,3,4}
//元素elem进栈,a为数组,top值为当前栈的栈顶位置
int push(int* a,int top,int elem){
a[++top]=elem;
return top;
}
代码中的 a[++top]=elem,等价于先执行 ++top,再执行 a[top]=elem
顺序栈元素”出栈”
其实,top 变量的设置对模拟数据的 “入栈” 操作没有实际的帮助,它是为实现数据的 “出栈” 操作做准备的。
比如,将图 5 中的元素 2 出栈,则需要先将元素 4 和元素 3 依次出栈。需要注意的是,当有数据出栈时,要将 top 做 -1 操作。因此,元素 4 和元素 3 出栈的过程分别如图 6a) 和 6b) 所示:
图 6 数据元素出栈
注意,图 6 数组中元素的消失仅是为了方便初学者学习,其实,这里只需要对 top 值做 -1 操作即可,因为 top 值本身就表示栈的栈顶位置,因此 top-1 就等同于栈顶元素出栈。并且后期向栈中添加元素时,新元素会存储在类似元素 4 这样的旧元素位置上,将旧元素覆盖。
元素 4 和元素 3 全部出栈后,元素 2 才能出栈。因此,使用顺序表模拟数据出栈操作的 C 语言实现代码为:
/数据元素出栈
int pop(int * a,int top){
if (top==-1) {
printf("空栈");
return -1;
}
printf("弹栈元素:%d\n",a[top]);
top--;
return top;
}
大家看到这行代码可能觉得有问题,就是入栈1234,出栈4321的同时top—,这自然没有问题
但大家可能觉得就是 我要出栈2位置的元素,那34去哪里,没有回栈的操作
其实这样看大家需求,如果你要34回栈就写回栈的代码就行
总结
通过学习顺序表模拟栈中数据入栈和出栈的操作,初学者完成了对顺序栈的学习,这里给出顺序栈及对数据基本操作的 C 语言完整代码
#include <stdio.h>
//元素elem进栈
int push(int* a,int top,int elem){
a[++top]=elem;
return top;
}
//数据元素出栈
int pop(int * a,int top){
if (top==-1) {
printf("空栈");
return -1;
}
printf("弹栈元素:%d\n",a[top]);
top--;
return top;
}
int main() {
int a[100];
int top=-1;
top=push(a, top, 1);
top=push(a, top, 2);
top=push(a, top, 3);
top=push(a, top, 4);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return 0;
}
链栈基本操作(入栈和出栈)C语言详解
将链表头部作为栈顶的一端,可以避免在实现数据 "入栈" 和 "出栈" 操作时做大量遍历链表的耗时操作
链表的头部作为栈顶,意味着:
- 在实现数据”入栈”操作时,需要将数据从链表的头部插入;
- 在实现数据”出栈”操作时,需要删除链表头部的首元节点;
因此,链栈实际上就是一个只能采用头插法插入或删除数据的链表
链栈元素入栈
例如,将元素 1、2、3、4 依次入栈,等价于将各元素采用头插法依次添加到链表中,每个数据元素的添加过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链栈元素依次入栈过程示意图
//链表中的节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lineStack{
int data;
struct lineStack * next;
}lineStack;
//stack为当前的链栈,a表示入栈元素
lineStack* push(lineStack * stack,int a){
//创建存储新元素的节点
lineStack * line=(lineStack*)malloc(sizeof(lineStack));
line->data=a;
//新节点与头节点建立逻辑关系
line->next=stack;
//更新头指针的指向
stack=line;
return stack;
}
为了方便理解代码
链栈元素出栈
例如,图 2e) 所示的链栈中,若要将元素 3 出栈,根据”先进后出”的原则,要先将元素 4 出栈,也就是从链表中摘除,然后元素 3 才能出栈,整个操作过程如图 3 所示:
图 3 链栈元素出栈示意图
//栈顶元素出链栈的实现函数
lineStack * pop(lineStack * stack){
if (stack) {
//声明一个新指针指向栈顶节点
lineStack * p=stack;
//更新头指针
stack=stack->next;
printf("出栈元素:%d ",p->data);
if (stack) {
printf("新栈顶元素:%d\n",stack->data);
}else{
printf("栈已空\n");
}
free(p);
}else{
printf("栈内没有元素");
return stack;
}
return stack;
}
总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lineStack{
int data;
struct lineStack * next;
}lineStack;
lineStack* push(lineStack * stack,int a){
lineStack * line=(lineStack*)malloc(sizeof(lineStack));
line->data=a;
line->next=stack;
stack=line;
return stack;
}
lineStack * pop(lineStack * stack){
if (stack) {
lineStack * p=stack;
stack=stack->next;
printf("弹栈元素:%d ",p->data);
if (stack) {
printf("栈顶元素:%d\n",stack->data);
}else{
printf("栈已空\n");
}
free(p);
}else{
printf("栈内没有元素");
return stack;
}
return stack;
}
int main() {
lineStack * stack=NULL;
stack=push(stack, 1);
stack=push(stack, 2);
stack=push(stack, 3);
stack=push(stack, 4);
stack=pop(stack);
stack=pop(stack);
stack=pop(stack);
stack=pop(stack);
stack=pop(stack);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