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Collection、Iterator、List、Set、Map、Collections

一、数组与集合

1、集合与数组存储数据概述

  • 集合、数组都是对多个数据进行存储操作的结构,简称Java容器。
  • 说明:此时的存储,主要指的是内存层面的存储,不涉及到持久化的存储(.txt,.jpg,.avi,数据库中)

2、数组存储的特点

  •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确定了。
  • 数组一旦定义好,其元素的类型也就确定了。我们也就只能操作指定类型的数据了。
  • 比如:String[] arr;int[] arr1;Object[] arr2;

3、数组存储的弊端

  •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不可修改。
  • 数组中提供的方法非常限,对于添加、删除、插入数据等操作,非常不便,同时效率不高。
  • 获取数组中实际元素的个数的需求,数组没有现成的属性或方法可用
  • 数组存储数据的特点:有序、可重复。对于无序、不可重复的需求,不能满足。

4、集合存储的优点

解决数组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二、Collection接口

1、单列集合框架结构

  1. |-----Collection接口: 单列集合, 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2. |----List接口: 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3.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4.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高中讲的“集合”
  5. |----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

Java集合——Collection、Iterator、List、Set、Map、Collections - 图1

2、Collection接口常用方法

  • add(Object obj)
  • addAll(Collection coll)
  • size()
  • isEmpty()
  • clear();
  • contains(Object obj)
  • 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
  • remove(Object obj)
  •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
  • retainsAll(Collection coll)
  • equals(Object obj)
  • hasCode()
  • toArray()
  • iterator();

3、Collection集合与数组间的转换

  1. //集合 --->数组:toArray()
  2. Object[] arr = coll.toArray();
  3. for(int i = 0;i < arr.length;i++){
  4. System.out.println(arr[i]);
  5. }
  6. //拓展:数组 --->集合:调用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T ... t)
  7. 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new String[]{"AA", "BB", "CC"});
  8. System.out.println(list);
  9. List arr1 = Arrays.asList(new int[]{123, 456});
  10. System.out.println(arr1.size());//1
  11. List arr2 = Arrays.asList(new Integer[]{123, 456});
  12. System.out.println(arr2.size());//2

4、使用Collection集合存储对象,要求对象所属的类满足

  • 向Collection接口的实现类的对象中添加数据obj时,要求obj所在类要重写equals().

三、Iterator接口和foreach循环

1、遍历Collection的两种方式

  • 使用迭代器Iterator
  • foreach循环(或增强for循环)

2、java.utils包下定义的迭代器接口:Iterator

  1. 2.1说明:
  2. Iterator对象称为迭代器(设计模式的一种),主要用于遍历 Collection 集合中的元素。
  3. GOF给迭代器模式的定义为: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迭代器模式,就是为容器而生。
  4. 2.2作用:遍历集合Collectiton元素
  5. 2.3如何获取实例:coll.iterator()返回一个迭代器实例
  6. 2.4遍历的代码实现:
  7.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8. //hasNext():判断是否还下一个元素
  9. while(iterator.hasNext()){
  10. //next():①指针下移 ②将下移以后集合位置上的元素返回
  11.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12. }

Java集合——Collection、Iterator、List、Set、Map、Collections - 图2

remove()的使用

  1. //测试Iterator中的remove()
  2.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 next 方法之后已经调用了 remove 方法,再调用remove都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
  3. //内部定义了remove(),可以在遍历的时候,删除集合中的元素。此方法不同于集合直接调用remove()
  4. @Test
  5. public void test3(){
  6.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7. coll.add(123);
  8. coll.add(456);
  9.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10. coll.add(new String("Tom"));
  11. coll.add(false);
  12. //删除集合中"Tom"
  13.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14. while (iterator.hasNext()){
  15. // iterator.remove();
  16. Object obj = iterator.next();
  17. if("Tom".equals(obj)){
  18. iterator.remove();
  19. // iterator.remove();
  20. }
  21. }
  22. //遍历集合
  23. iterator = coll.iterator();
  24. while (iterator.hasNext()){
  25.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26. }
  27. }

3、jdk5.0新特性–增强for循环:(foreach循环)

1.遍历集合举例:

  1. 1.遍历集合举例:
  2. @Test
  3. public void test1(){
  4.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5. coll.add(123);
  6. coll.add(456);
  7.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8. coll.add(new String("Tom"));
  9. coll.add(false);
  10. //for(集合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集合对象)
  11. for(Object obj : coll){
  12. System.out.println(obj);
  13. }
  14. }
  15. 说明:
  16. 内部仍然调用了迭代器。
  17. 2.遍历数组举例:
  18. @Test
  19. public void test2(){
  20. int[] arr = new int[]{1,2,3,4,5,6};
  21. //for(数组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数组对象)
  22. for(int i : arr){
  23. System.out.println(i);
  24. }
  25. }

四、List接口

  1. 1. 存储的数据特点: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2. 2. 常用方法:(记住)
  3. 增:add(Object obj)
  4. 删:remove(int index) / remove(Object obj)
  5. 改:set(int index, Object ele)
  6. 查:get(int index)
  7. 插:add(int index, Object ele)
  8. 长度:size()
  9. 遍历:① Iterator迭代器方式
  10. 增强for循环
  11. 普通的循环
  12. 3. 常用实现类:
  13.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14. * |----List接口: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动态”数组,替换原的数组
  15. * |----ArrayList: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16. * |----LinkedList: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效率比ArrayList高;底层使用双向链表存储
  17. * |----Vector: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的,效率低;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18. 4. 源码分析(难点)
  19. 4.1 ArrayList的源码分析:
  20. * 2.1 jdk 7情况下
  21.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22. * list.add(123);//elementData[0] = new Integer(123);
  23. * ...
  24. * list.add(11);//如果此次的添加导致底层elementData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25. * 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26. *
  27. * 结论:建议开发中使用带参的构造器: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28. *
  29. * 2.2 jdk 8ArrayList的变化:
  30.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Object[] elementData初始化为{}.并没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31. *
  32. * list.add(123);//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才创建了长度10的数组,并将数据123添加到elementData[0]
  33. * ...
  34. *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 7 无异。
  35. * 2.3 小结:jdk7中的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而jdk8中的ArrayList的对象
  36. * 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37. *
  38. 4.2 LinkedList的源码分析:
  39. *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last属性,默认值为null
  40. * list.add(123);//将123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
  41. *
  42. * 其中,Node定义为:体现了LinkedList的双向链表的说法
  43.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44. E item;
  45. Node<E> next;
  46. Node<E> prev;
  47.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48. this.item = element;
  49. this.next = next;
  50. this.prev = prev;
  51. }
  52. }
  53. 4.3 Vector的源码分析:
  54. jdk7jdk8中通过Vector()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
  55. 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56. 5. 存储的元素的要求:
  57. 添加的对象,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方法
  58. [面试题]
  59. * 面试题: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者的异同?
  60. * 同:三个类都是实现了List接口,存储数据的特点相同: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61. * 不同:见上(第3部分+第4部分)

五、Set接口

1. 存储的数据特点:无序的、不可重复的元素
具体的:
以HashSet为例说明:
1. 无序性:不等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中并非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哈希值决定的。
2. 不可重复性:保证添加的元素照equals()判断时,不能返回true.即:相同的元素只能添加一个。


2. 元素添加过程:(以HashSet为例)
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
此哈希值接着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在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
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元素:
    如果此位置上没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 --->情况1
    如果此位置上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hash值: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equals()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equals()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和情况3而言:元素a 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 :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 :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总结:七上八下

HashSet底层:数组+链表的结构。(前提:jdk7)


3. 常用方法
Set接口中没额外定义新的方法,使用的都是Collection中声明过的方法。

4. 常用实现类: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高中讲的“集合”
*              |----HashSet:作为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可以存储null值
*                  |----LinkedHashSet:作为HashSet的子类;遍历其内部数据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遍历
*                 在添加数据的同时,每个数据还维护了两个引用,记录此数据前一个数据和后一个数据。                   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LinkedHashSet效率高于HashSet.
*              |----TreeSet:可以照添加对象的指定属性,进行排序。

5. 存储对象所在类的要求:
HashSet/LinkedHashSet:

要求:向Set(主要指:HashSet、LinkedHashSet)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的类一定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要求:重写的hashCode()和equals()尽可能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    重写两个方法的小技巧:对象中用作 equals() 方法比较的 Field,都应该用来计算 hashCode 值。
*

TreeSet:
1.自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To()返回0.不再是equals().
2.定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返回0.不再是equals().

6. TreeSet的使用
6.1 使用说明:
1.向TreeSet中添加的数据,要求是相同类的对象。
2.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实现Comparable接口 和 定制排序(Comparator)


6.2 常用的排序方式:
//方式一:自然排序
@Test
    public void test1(){
        TreeSet set = new TreeSet();

        //失败:不能添加不同类的对象
//        set.add(123);
//        set.add(456);
//        set.add("AA");
//        set.add(new User("Tom",12));

            //举例一:
//        set.add(34);
//        set.add(-34);
//        set.add(43);
//        set.add(11);
//        set.add(8);

        //举例二:
        set.add(new User("Tom",12));
        set.add(new User("Jerry",32));
        set.add(new User("Jim",2));
        set.add(new User("Mike",65));
        set.add(new User("Jack",33));
        set.add(new User("Jack",56));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方式二:定制排序
    @Test
    public void test2(){
        Comparator com = new Comparator() {
            //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
                    User u1 = (User)o1;
                    User u2 = (User)o2;
                    return Integer.compare(u1.getAge(),u2.getAge());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输入的数据类型不匹配");
                }
            }
        };

        TreeSet set = new TreeSet(com);
        set.add(new User("Tom",12));
        set.add(new User("Jerry",32));
        set.add(new User("Jim",2));
        set.add(new User("Mike",65));
        set.add(new User("Mary",33));
        set.add(new User("Jack",33));
        set.add(new User("Jack",56));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六、Map接口

双列集合框架:Map
1.常用实现类结构
|----Map:双列数据,存储key-value对的数据   ---类似于高中的函数:y = f(x)
*       |----HashMap:作为Map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              |----LinkedHashMap:保证在遍历map元素时,可以照添加的顺序实现遍历。
*                    原因:在原的HashMap底层结构基础上,添加了一对指针,指向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
*                    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此类执行效率高于HashMap。
*       |----TreeMap:保证照添加的key-value对进行排序,实现排序遍历。此时考虑key的自然排序或定制排序
*                      底层使用红黑树
*       |----Hashtable:作为古老的实现类;线程安全的,效率低;不能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              |----Properties:常用来处理配置文件。key和value都是String类型
*
*
*      HashMap的底层:数组+链表  (jdk7及之前)
*                    数组+链表+红黑树 (jdk 8)

[面试题]
*  1.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
*  2. HashMap 和 Hashtable的异同?
*  3. CurrentHashMap 与 Hashtable的异同?(暂时不讲)

2.存储结构的理解:
>Map中的ke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的key  ---> 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 (以HashMap为例)
>Map中的value:无序的、可重复的,使用Collection存储所的value --->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 一个键值对:key-value构成了一个Entry对象。
>Map中的entr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的entry

图示:


3.常用方法
* 添加: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
* 删除:remove(Object key)
* 修改: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
* 查询:get(Object key)
* 长度:size()
* 遍历:keySet() / values() / entrySet()


4. 内存结构说明:(难点)
4.1 HashMap在jdk7中实现原理: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      在实例化以后,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      ...可能已经执行过多次put...
*      map.put(key1,value1):
*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key1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以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的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1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形式存在)),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哈希值: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key1的哈希值和已经存在的某一个数据(key2-value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key2)方法,比较:
*                      如果equals()返回false: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情况3
*                      如果equals()返回true:使用value1替换value2。
*
*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
*     在不断的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的数据复制过来。

4.2 HashMap在jdk8中相较于jdk7在底层实现方面的不同:
1. new HashMap():底层没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2. jdk 8底层的数组是:Node[],而非Entry[]
3. 首次调用put()方法时,底层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4. jdk7底层结构只:数组+链表。jdk8中底层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4.1 形成链表时,七上八下(jdk7:新的元素指向旧的元素。jdk8:旧的元素指向新的元素)
4.2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 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4.3 HashMap底层典型属性的属性的说明: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HashMap的默认容量,16
DEFAULT_LOAD_FACTOR: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0.75
threshold: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16 * 0.75 => 12
TREEIFY_THRESHOLD: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8
MIN_TREEIFY_CAPACITY: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64

4.4 Linked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了解)
LinkedHashMap底层使用的结构与HashMap相同,因为LinkedHashMap继承于HashMap.
区别就在于:LinkedHashMap内部提供了Entry,替换HashMap中的Node.


5. TreeMap的使用
//向TreeMap中添加key-value,要求key必须是由同一个类创建的对象
//因为要照key进行排序:自然排序 、定制排序

6.使用Properties读取配置文件
//Properties:常用来处理配置文件。key和value都是String类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try {
        Properties pros = new Properties();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jdbc.properties");
        pros.load(fis);//加载流对应的文件

        String name = pros.getProperty("name");
        String password = pros.getProperty("password");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name + ", password = " + password);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fis != null){
            try {
                f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Java集合——Collection、Iterator、List、Set、Map、Collections - 图3

Java集合——Collection、Iterator、List、Set、Map、Collections - 图4

七、Collections工具类的使用

Collections工具类
1.作用:操作Collection和Map的工具类

2.常用方法:
reverse(List):反转 List 中元素的顺序
shuffle(List):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sort(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升序排序
sort(List,Comparator):根据指定的 Comparator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swap(List,int, int):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Object max(Collection):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Object max(Collection,Comparator):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Object min(Collection)
Object min(Collection,Comparator)
int frequency(Collection,Object):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void copy(List dest,List src):将src中的内容复制到dest中
boolean replaceAll(List list,Object oldVal,Object newVal):使用新值替换 List 对象的所旧值


说明:ArrayList和HashMap都是线程不安全的,如果程序要求线程安全,我们可以将ArrayList、HashMap转换为线程的。
使用synchronizedList(List list) 和 synchronizedMap(Map map)

3.面试题:

面试题: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参考文章: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参考文章: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参考文章: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