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Promise

1.1 什么是Promise呢?

  • ES6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好用的特性就是Promise
    • 但是初次接触Promise会一脸懵逼,这TM是什么东西?
    • 看看官方或者一些文章对它的介绍和用法,也是一头雾水。
  • Promise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
  • 那什么时候我们会来处理异步事件呢?
    • 一种很常见的场景应该就是网络请求了。
    • 我们封装一个网络请求的函数,因为不能立即拿到结果,所以不能像简单的3+4=7一样将结果返回。
    • 所以往往我们会传入另外一个函数,在数据请求成功时,将数据通过传入的函数回调出去。
    •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请求,那么这种方案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 但是,当网络请求非常复杂时,就会出现回调地狱。
    • OK,我以一个非常夸张的案例来说明。

1.2 网络请求的回调地狱

  • 我们来考虑下面的场景(有夸张的成分):
    •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url1从服务器加载一个数据data1,data1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2
    • 我们需要通过data1取出url2,从服务器加载数据data2,data2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3
    • 我们需要通过data2取出url3,从服务器加载数据data3,data3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4
    • 发送网络请求url4,获取最终的数据data4

image.png

  • 上面的代码有什么问题吗?
    •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获取我们想要的结果。
    • 但是,这样额代码难看而且不容易维护。
    • 我们更加期望的是一种更加优雅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异步操作。
  • 如何做呢?就是使用Promise。
    • Promise可以以一种非常优雅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Promise基本使用

2.1 定时器的异步事件

  • 我们先来看看Promise最基本的语法。
  • 这里,我们用一个定时器来模拟异步事件:
    • 假设下面的data是从网络上1秒后请求的数据
    • console.log就是我们的处理方式。
  • 这是我们过去的处理方式,我们将它换成Promise代码
  • 这个例子会让我们感觉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 首先,下面的Promise代码明显比上面的代码看起来还要复杂。
    • 其次,下面的Promise代码中包含的resolve、reject、then、catch都是些什么东西?
  • 我们先不管第一个复杂度的问题,因为这样的一个屁大点的程序根本看不出来Promise真正的作用。

image.png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Title</title>
  6. </head>
  7. <body>
  8. <script>
  9. // 1.使用setTimeout
  10. // setTimeout(() => {
  11. // console.log('Hello World');
  12. // }, 1000)
  13. //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Promise?
  14. // 一般情况下是有异步操作时,使用Promise对这个异步操作进行封装
  15. // new -> 构造函数(1.保存了一些状态信息 2.执行传入的函数)
  16. // 在执行传入的回调函数时, 会传入两个参数, resolve, reject.本身又是函数
  17.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18. setTimeout(() => {
  19. // 成功的时候调用resolve
  20. // resolve('Hello World')
  21. // 失败的时候调用reject
  22. reject('error message')
  23. }, 1000)
  24. }).then((data) => {
  25. // 1.100行的处理代码
  26. console.log(data);
  27. console.log(data);
  28. console.log(data);
  29. console.log(data);
  30. console.log(data);
  31. }).catch((err) => {
  32. console.log(err);
  33. })
  34. </script>
  35. </body>
  36. </html>

2.2 定时器异步事件解析

  • 我们先来认认真真的读一读这个程序到底做了什么?
    • new Promise很明显是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
    • 小括号中((resolve, reject) => {})也很明显就是一个函数,而且我们这里用的是之前刚刚学习过的箭头函数。
      • 但是resolve, reject它们是什么呢?
      • 我们先知道一个事实:在创建Promise时,传入的这个箭头函数是固定的(一般我们都会这样写)
      • resolve和reject它们两个也是函数,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请求数据的成功和失败来决定调用哪一个。
    • 成功还是失败?
      • 如果是成功的,那么通常我们会调用resolve(messsage),这个时候,我们后续的then会被回调。
      • 如果是失败的,那么通常我们会调用reject(error),这个时候,我们后续的catch会被回调。
  • OK,这就是Promise最基本的使用了。

2.3 Promise三种状态

  • 首先, 当我们开发中有异步操作时, 就可以给异步操作包装一个Promise
    • 异步操作之后会有三种状态
  •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种状态:
    • pending:等待状态,比如正在进行网络请求,或者定时器没有到时间。
    • fulfill:满足状态,当我们主动回调了resolve时,就处于该状态,并且会回调.then()
    • reject:拒绝状态,当我们主动回调了reject时,就处于该状态,并且会回调.catch()

image.png
image.png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Title</title>
  6. </head>
  7. <body>
  8. <script>
  9.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10. setTimeout(() => {
  11. // resolve('Hello Vuejs')
  12. reject('error message')
  13. }, 1000)
  14. }).then(data => {
  15. console.log(data);
  16. }, err => {
  17. console.log(err);
  18. })
  19. </script>
  20. </body>
  21. </html>

三、Promise链式调用

3.1 Promise链式调用

  • 我们在看Promise的流程图时,发现无论是then还是catch都可以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 所以,我们的代码其实是可以进行链式调用的:
  • 这里我们直接通过Promise包装了一下新的数据,将Promise对象返回了
    • Promise.resovle():将数据包装成Promise对象,并且在内部回调resolve()函数
    • Promise.reject():将数据包装成Promise对象,并且在内部回调reject()函数

image.png

3.2 链式调用简写

  • 简化版代码:
    • 如果我们希望数据直接包装成Promise.resolve,那么在then中可以直接返回数据
    • 注意下面的代码中,我讲return Promise.resovle(data)改成了return data
    • 结果依然是一样的

image.png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Title</title>
  6. </head>
  7. <body>
  8. <script>
  9. // 请求一:
  10. let isResult1 = false
  11. let isResult2 = false
  12. $ajax({
  13. url: '',
  14. success: function () {
  15. console.log('结果1');
  16. isResult1 = true
  17. handleResult()
  18. }
  19. })
  20. // 请求二:
  21. $ajax({
  22. url: '',
  23. success: function () {
  24. console.log('结果2');
  25. isResult2 = true
  26. handleResult()
  27. }
  28. })
  29. function handleResult() {
  30. if (isResult1 && isResult2) {
  31. //
  32. }
  33. }
  34. // wrapped into
  35. // 网络请求: aaa -> 自己处理(10行)
  36. // 处理: aaa111 -> 自己处理(10行)
  37. // 处理: aaa111222 -> 自己处理
  38.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39. // setTimeout(() => {
  40. // resolve('aaa')
  41. // }, 1000)
  42. // }).then(res => {
  43. // // 1.自己处理10行代码
  44. // console.log(res, '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
  45. //
  46. // // 2.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
  47.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48. // // resolve(res + '111')
  49. // reject('err')
  50. // })
  51. // }).then(res => {
  52. // console.log(res, '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
  53. //
  54.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55. // resolve(res + '222')
  56. // })
  57. // }).then(res => {
  58. // console.log(res, '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
  59. // }).catch(err => {
  60. // console.log(err);
  61. // })
  62. //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结果))简写
  63.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64. setTimeout(() => {
  65. resolve('aaa')
  66. }, 1000)
  67. }).then(res => {
  68. // 1.自己处理10行代码
  69. console.log(res, '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
  70. // 2.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
  71.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 + '111')
  72. }).then(res => {
  73. console.log(res, '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
  74.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 + '222')
  75. }).then(res => {
  76. console.log(res, '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
  77. })
  78. // 省略掉Promise.resolve
  79.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80. setTimeout(() => {
  81. resolve('aaa')
  82. }, 1000)
  83. }).then(res => {
  84. // 1.自己处理10行代码
  85. console.log(res, '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
  86. // 2.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
  87. return res + '111'
  88. }).then(res => {
  89. console.log(res, '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
  90. return res + '222'
  91. }).then(res => {
  92. console.log(res, '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
  93. })
  94.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95. setTimeout(() => {
  96. resolve('aaa')
  97. }, 1000)
  98. }).then(res => {
  99. // 1.自己处理10行代码
  100. console.log(res, '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
  101. // 2.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
  102.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message')
  103. throw 'error message'
  104. }).then(res => {
  105. console.log(res, '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
  106.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 + '222')
  107. }).then(res => {
  108. console.log(res, '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
  109. }).catch(err => {
  110. console.log(err);
  111. })
  112. </script>
  113. </body>
  114. </html>

四、Promise的all方法使用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script>
  // 请求二一:
  // let isResult1 = false
  // let isResult2 = false
  // $ajax({
  //   url: '',
  //   success: function () {
  //     console.log('结果1');
  //     isResult1 = true
  //     handleResult()
  //   }
  // })
  // // 请求二:
  // $ajax({
  //   url: '',
  //   success: function () {
  //     console.log('结果2');
  //     isResult2 = true
  //     handleResult()
  //   }
  // })
  //
  // function handleResult() {
  //   if (isResult1 && isResult2) {
  //     //
  //   }
  // }


  Promise.all([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ajax({
      //     url: 'url1',
      //     success: function (data) {
      //       resolve(data)
      //     }
      //   })
      //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ajax({
      //     url: 'url2',
      //     success: function (data) {
      //       resolve(data)
      //     }
      //   })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name: 'why', age: 18})
      }, 2000)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name: 'kobe', age: 19})
      }, 1000)
    })
  ]).then(results => {
    console.log(results);
  })
</script>
</body>
</html>